南丹路17号徐光启墓及纪念馆

徐光启墓及纪念馆位于南丹路上的光启公园内。

为纪念徐光启逝世350周年,南丹公园改名光启公园。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前立有石碑、石人、石马、华表、石牌坊等物。石牌坊上正中额题“文武元勋”;右题“熙朝元辅”,左题“王佐儒宗”,正中额下题:“明故大夫太子太保赠少保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文定公墓阙”。石牌坊镌有对联,上联“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下联“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墓前原有石羊、石马、华表、牌坊,到19世纪末已大多损坏,墓地只剩下1.2万平方米。

徐光启明崇祯六年 (1633)在北京去世,次年归葬原籍,择地于上海城山南李纵泾、肇嘉浜等河道汇合处,后来子孙多居于此,遂称徐家汇。墓地有徐光启夫妇和 4个孙子的墓穴,墓前立墓碑。墓地东有碑廊,刻徐光启画像、明人查继佐撰的传记以及徐光启手稿。墓前有徐光启半身花岗石雕像。原墓地占地20亩,共有10个墓穴,葬徐光启及其夫人吴氏,左右是四个孙子夫妇。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墓前原碑坊已失,石人、石马、华表均在。江南天主教会在徐光启进教三百年,为纪念这位“保禄”阁老,重修其墓地,又于墓前另置大石十字架一座,座旁志刻立碑缘起,并附有拉丁文碑文。

在1957年的时候经过了修整,墓前有徐光启的花岗石雕像,东侧是碑廊,有徐光启的画像、手迹和传记石刻12块。“文革”中,原有碑坊、华表文物又遭破坏。1978年,墓地辟为南丹公园。1981年,在园北部建成椭圆形大墓。占地300平方米,高2.2米。墓碑上镌刻着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手书“明徐光启墓”。

1982年后进行整修。1983年纪念徐光启逝世350周年,墓地建碑廊,墓前立徐光启塑像,座上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历史学家周谷城题字。墓前小路拓建成150平方米花岗石坟台,新建徐光启半胸一品官服花岗石雕像。左右植有龙柏及常青树。墓东侧建有徐氏手迹碑廊,勒石《几何原本序》、《葩经嫡证序》等部分手迹。碑廊背面石刻是明末清初学者查继佐所撰《徐光启传》及现代著名画家程十发临摹的徐光启画像。墓西侧有石马一尊。墓前左右水泥石凳围绕,遍植树木。(综上所述,现已不见,全部呈现在新建的“南春华堂”纪念馆)。


    

公园西部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溪,沿溪有5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蘑菇形单柱平顶凉亭。5亭大小、高低不一,交错重叠。在公园西南面,呈椭圆形,池中遍植睡莲,两尾红瓷大鲤鱼在池中喷水吐珠。池岸植迎春黄馨黄金条等。位于池西面,外表似两只相连的六角平顶亭,钢筋混凝土结构。榭的前半部伸入池中,犹如石舫,是观鱼赏花的最佳处。

光启公园除了徐光启墓又新修建了“南春华堂”纪念馆。徐光启墓位于公园的东北部,“南春华堂”为一座明清建筑,2003年迁入公园,占地面积300平方米,馆内陈列历史照片、图片和徐光启生平简介等。

2003年1月,光启公园和徐光启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对外开放。


“南春华堂”纪念馆被列为区文物保护单位。


馆内陈列历史照片、图片和徐光启生平简介等。


“南春华堂”,虽然有500多年的历史,却是正宗的“外来户”。2005年,出于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的目的,南春华堂从原址梅陇迁移到光启公园,与徐光启墓“做伴”,原放置在光启幕前的徐光启雕像也移到院内。

在“南春华堂”前,半身,花岗石质,高1.2米,底座高1.6米。雕像穿明代一品朝服,胸前佩仙鹤饰物,面部神情庄重。底座有历史学家周谷城题字。

南春华堂可谓明代建筑典范,厅堂以明式家具布置,按照徐光启旧居摆设陈列,古意盎然。正厅中央高悬一块牌匾,上书“后乐堂”三字,得自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边的抱柱联“虔信天学泛爱众人富国利民树贤范,深研博物躬行农政学贯中西创伟功”,是徐光启逝世350周年时,著名书法家戚叔玉撰写的。徐光启纪念馆,由照壁、碑廊、厢房、厅堂等部分组成,分为四大陈列:徐光启平生、《农政全书》与《几何原本》、《崇祯历书》与《徐氏庖言》以及徐光启与上海。

这里十块碑刻,分别选自蔡元培冯玉祥柳亚子邵元冲张元济马君武蒋介石宋子文等后人,为纪念徐光启逝世300周年及350周年时的题词,反映出后人对这位创造出无数丰功伟绩的先人的缅怀和歌颂。


展馆内徐光启用过的天文仪器图片则讲述了另一段故事。明代后期,《大统历》由于长期无人修正,出现了很大的误差,对于日月交食的预测总是不准确。得崇祯皇帝之令,此时已七十高龄的徐光启,仍亲临指导和亲自进行观测。1633年,徐光启病危不起,此时《崇祯历书》的绝大部分他都已审定完成了。《崇祯历书》的编纂奠定了中国近300年天文立法的基础,具有划时代得意义。而面对明末积贫积弱、外患不断的局面,徐光启忧国忧民,提出了“富国强兵”的政治主张。他编著了许多练兵、治兵的好文章,并汇编成《徐氏庖言》,馆内展示有在他的大力倡导下从西方引进的大炮部件模型。


这里陈列的最早传入中国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复制图等一系列资料,首次完整地介绍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对徐光启的影响。16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徐光启看到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他惊呆了:地球竟是圆的,这是一个他所未知的广袤世界,于是写下了《题万国二圜图序》一文。


这里还有20世纪初上海土山湾画馆所作的徐光启、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4幅人物水彩画像复制图等一批珍贵资料。为了展示这段历史,徐汇区文化局特意到南京博物院和旧金山大学将这两件文物复制后陈列。 

万历三十二年(1604)中进士,考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从政之余随利玛窦问学,并于之合译《几何原本》前6卷。三十五(1607)丁忧,回籍守制。次年邀意大利耶稣会士郭居静道上海传教,在家中设立教堂,并在其亲友、佃户中发展教徒,是为天主教传入上海之始。守制期间,将《测量法仪》参以《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中西会通,加以整理,并撰成《测量异同》,《勾股义》。三年后回京任翰林院检讨,适值钦天监推算日食不准,遂和传教士合作研究天文仪器。主张翻译学习西方天文学说。因皇帝不予重视,其事遂寝。四十年(1612),从意大利耶稣会士熊三拔学习西方水利。崇祯元年(1628)复任礼部侍郎。次年,钦天监推算日食再次失准。经过皇帝批准由徐光启主持重修历法,主持编译《崇祯历书》。当年,皇太极率领数万人攻破大关口,从三面进逼京畿,崇祯帝两次召集大臣,垂问方略,徐光启提出区别对待俘虏以瓦解敌人军心,建立配备西洋炮等火器的车营,以战为守,积极防御的战术。在徐光启主持下,由传教士率领的葡萄牙士兵带领大铳到达涿州,协助防守。三年升礼部尚书,是明末中西文化交流中重要人物。

徐光启雕像坐落在南丹路漕溪北路大街旁。

徐光启是上海的骄傲,上海不仅是近代发展而来,徐光启把上海科学文明提前了几百年。
历史专题片《历史上的徐家汇》http://tsw.xuhui.gov.cn/infoArticle.aspx?aid=714

我的更多文章:
(0)

相关推荐

  • 上海徐汇徐光启纪念馆

    上海徐汇徐光启纪念馆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南丹路光启公园南丹路17号.

  • (35)南京西路325号历史博物馆(下)

    近代上海 上海的命运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43年,上海被迫开辟为通商口岸.西方列强络绎来沪,设立租界,经商,传教,办学,不断扩展其殖民统治.由于 ...

  • (35)光复西路17号造币博物馆

    光复西路17号造币博物馆原是上海中央造币厂旧址,1920年,北洋政府鉴于各省铸造的银圆,重量.成色不一,流通混乱,为统一币制,建立本国币制信誉,筹建上海造币厂.1928年更名为上海中央造币厂,1954 ...

  • (11)南京西路1686号静安寺

    静安寺位于静安区南京西路1686号,为著名江南古庙.原名重元寺.重云寺.静安寺是上海最为著名的真言宗古刹之一,静安区亦由静安寺而闻名于世.这座古庙也是这闹市中难得的清修之地,它由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 ...

  • 赣:上饶信州区博物馆--曾经的上饶民俗博物馆--相府路17号

    上饶信州区相府路十七号,是一处非常不错的老宅子.也是上饶民俗博物馆所在地.鱼和先生到访时为2019年3月22日.博物馆内院有上饶信州区搜集来的明清时期碑刻,其中有二通圣旨碑. 老宅外观看有些中西合璧. ...

  • 追忆先烈故事 | 市区南恩路75号,原来还有一段这样鲜为人知的革命历史……

    夏日阳光猛烈,从市区东风一路进入南恩路,在骑楼底下穿行,可以避开日晒.骑楼商铺商品琳琅满目,街上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 走到南恩路75号,今年88岁的老党史工作者林恩葆指着一排现代新楼房对记者说,这 ...

  • 岁月的风尘!带你走到阳江南恩路75号,这里有段鲜为人知的革命历史

    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历史■ 本报记者/刘再扬 夏日阳光猛烈,从市区东风一路进入南恩路,在骑楼底下穿行,可以避开日晒.骑楼商铺商品琳琅满目,街上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 走到南恩路75号,今年88岁的老党 ...

  • 南京西路104号意大利宫殿式建筑

    华安大楼,后称华侨饭店及金门大酒店(英语:PacificHotel),位于上海南京西路104号,对面是人民公园,现在是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建筑由哈沙德洋行设计,工程专家康益督工,江裕记营造厂施 ...

  • 南京西路150号体育大楼

    南京西路150号原西侨青年会大楼,今为上海体育大厦,其西邻国际饭店,与上海跑马厅(今人民公园)相望.西侨青年会当时是一处娱乐和体育活动会所,由美国人菲奇和洛克菲勒筹款60万两为旅沪的西方青年建造的,地 ...

  • 南京西路170号国际饭店

    国际饭店曾经保持"远东第一楼"记录半个世纪之久:她,曾经是上海的象征.透过她饱经沧桑的外表,我们似乎又回到了20世纪30--40年代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嗅到了大上海的丝丝奢华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