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奢侈品几乎都开始各种大面积印logo,虽然很真的好卖,但许多人还是觉得,这种设计实在“low爆了”。
人们怀念起过去设计感满满的年代,传奇设计师们又被搬上台面,个人设计品牌更是备受瞩目。
当奢侈品转型,会是设计师品牌的机会吗?小众设计师品牌又是如何“出圈“的?
NO.1
年轻人不喜欢大logo了?
时尚风潮变幻莫测,这几年,又吹到了“千禧一代”。
为了争夺最具有消费力的新一代消费者的视线,各大奢侈品简直卯足了劲,甚至有点用力过猛。
一方面,品牌用大logo持续“轰炸”你的世界。
无论走到哪儿你都能看见这些大logo的身影。它们不仅以巨大的面积出现,而且还叠加出现,平方、二次方、n次方出现,看得人直呼“密恐”……
不仅如此,它们无孔不入的渗透进生活里。除了包上、衣服上、鞋上有logo,就连肩带、鞋跟和鞋带上也要印上奢侈品logo。
大LOGO在“洗脑”传播方面的功效确实一流,保证看了就忘不掉。
另一个趋势,则是奢侈品们和潮牌的无限靠近。
前脚LV和Supreme联名出爆款,后脚LVMH就收购了潮牌老扛把子Off-White。
新策略的确让奢侈品们的销售额一路高歌猛进,更多年轻人开始了解和购买原本面目冷峻的大牌,更在社交媒体中掀起热议。
不过,有人喜欢,就有人反对。
从商业角度来说,奢侈品“年轻化”的路子的确走对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吃这套。
很大一部分人难以接受奢侈品“讨巧”的大logo设计、花里胡哨的营销手段。
在奢侈品行业呈现出转型趋势时,他们开始怀念起过去那些颇具传奇色彩的设计师们,怀念过去高贵而优雅、颇具时尚“领头羊”风采的品牌。
于是,这些过往的个体设计师们,被人们所不断追捧、发掘、解读,成为一种符号与“神话”,成为对抗所谓现代“潮流”的一种方式。
最典型的莫过于Celine的前创意总监Phoebe Philo。
尤其是在这几年Celine发布新系列之后,哭着喊着怀念Phoebe在任时期“Old Celine”的风潮越刮越浓。
在听闻Phoebe近期将会回归创立个人品牌之后,忠粉们更是满心欢喜。
再比如Jil Sander,前阵子与优衣库一联名就掀起巨大波澜“+J”系列正出自她手。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设计鬼才,比如海盗爷John Galliano等。
他们或是走极简路线,又或是总以叛逆而华丽的姿态出现在大众眼前。
但不变的是,当再度提及他们时,我们既惊叹于他们的才华,却又略带一丝遗憾。怅惘着这个时代里不那么鲜活丰富的时尚界,恐怕难有第二个他们再出现。
这个时代似乎变了,但又留下了一些东西。人们深切的开始意识到,设计师对于服装有着如此重要的影响。
当一部分人开始厌恶“跟随大流”、“全身上下logo”的那一套,或许,另一扇机会的大门正在慢慢打开。
NO.2
独立设计师品牌迎来新生?
奢侈品大刀阔斧转型之下,更多人看到了设计师对于服装的重要性,对于奢侈品无限放大自己“名声”的做法产生了反抗。
而这,或许正是独立设计师品牌创造更大商业价值的机会。
因为独立设计师品牌与奢侈品在整体逻辑上的非常不同,如果说奢侈品的重心在于表露身份与财富,那么独立设计师品牌则更个性。奢侈品的逻辑中心在于“资本”,支撑奢侈品高昂溢价的底层逻辑是品牌知名度与声誉。它们往往采取一种“反市场营销法则”:⾯向⾮⽬标客户投放⼴告,提⾼品牌声量。目的就在于让更多⼈的⼈知道这个品牌,挖掘潜在消费者。对于品牌内部设计师来说,每一季的主题,风格,灵感与色系,服装的用料与材质等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个体实际上可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但独立设计师品牌的逻辑则以设计师为中心,这恰恰满足了那部分追求个性与态度的人。独立设计师们往往毕业于设计名校,经历过服装周、设计大赛的历练,品牌知名度源于设计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影响力。设计师自己主导品牌事务并自负盈亏,因此有更多个人自由的创意空间,主要针对自己的“伯乐”们提供商品。当人们开始关注和在意设计时,或许能够给这样的品牌带来更多机会。Shiatzy Chen 2021 春夏系列,以“花木兰”为造型灵感颇有态度,个性十足,价格可能并没有某些奢侈品高,听起来是不是“很香”?但实际上,由于商业逻辑的不同,独立设计师品牌大多都是“小作坊作业”,一直都更为小众。尤其在各种奢侈品、网红、潮牌和商业品牌的挤压之下,大多数不知名的独立品牌显得异常脆弱。TOP HER报道中称,统计显示,2019年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存活率不足1%。经济条件好一些的独立设计师可以自己开线下店铺,但大多数设计师往往因为没有专业团队,无法“一手设计一手销售”。他们的出圈路径大多都是“自上而下”的,从时装周、买手店再到大众媒体,显得“破圈”有些乏力。大多数品牌更为直接的销售渠道其实是买手店。而国内目前的销售模式,更像是“寄售”。买手店可以理解为一个大型DIY的集合商店,买手们往往有一群特定审美的客户,他们的工作就是为顾客们挑选来自各个品牌的服装、饰品、珠宝等。独立设计师会将新一季的产品寄给买手,被买手挑中的服装则挂在店铺中进行售卖。但买手和设计师之间的关系又不仅仅是商业合作,大多数更是亲密的朋友。“空中飞人”买手往往掌握了国内外最新的潮流趋势与买手资源,他们也会将独立设计师介绍给国外买手,帮助设计师们拓展销售渠道。可以说,买手店其实支撑起了独立设计品牌很大一部分销量。目前,国内一些设计师品牌集合店只出售中国本土独立设计师的作品。比如上海的“ONEBYONE”,长沙的“GALATEA WAN”等等。对于国内的设计师们来说,也是推动它们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渠道。估计很多人都觉得,独立设计师是不是“只要艺术,不要钱”?在过去,一些运气不佳的独立品牌确实很容易“凉”,但好消息是——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独立设计师们终于开启了属于他们的“流量时代”。在消费者方面,Z时代的年轻人们更加主动追求个性。他们更青睐独特鲜明、体现自我态度的服装,“小众”成为标榜个性的一种方式。社交媒体也使得独立设计师品牌的传播路径被改变。年轻人通过电商、社交平台等途径接触到更多风格的服装时尚,他们越过大牌,直接跳到个性化的独立设计师品牌。韩磊与ALEX.WANG创立独立设计品牌,DAMOWANG另一方面,独立设计师的商业价值也显现出来,他们作为“个性”的象征,成为商业品牌跨界合作的争夺对象。
不仅高端商品愿意联合设计师,一些非时尚品牌也非常热衷于邀请独立设计师们进行跨界。这成为品牌们将自身与“潮流时尚”挂勾,打造年轻理念最为直接的方法。尤其是在“国潮”风的加持之下,国内独立设计师成为展现中国设计审美的重要力量。除此之外,电影、影视剧、综艺与明星带货等,也成为品牌破圈的绝佳途径。
独立设计师们或是担当影视剧的造型设计,或是将自己的产品植入到明星造型之中。粉丝们扒出的各种明星同款,更不断提高着独立设计品牌的声量。《流金岁月》中出现了不少国内设计师品牌,Mistova,Hefang,73Hours等等再比如在电商平台开设设计师品牌集合店,也是一种“抱团取暖”的途径。国内像是ICY等集合平台,已经逐渐在电商平台展露头脚,尤其是在联合“故宫”等传统大IP进行合作后,赢得了更多人的关注。有人说,国内独立设计师品牌终于开始迎来了“黄金时代”。独立设计师品牌不再如此高冷,尤其成为年轻人们可以触碰到的时尚。更多优秀的独立设计师品牌被跟多人所看到,这当然是件好事。但在独立设计师品牌频频“出圈”之后,小印又感受到,某种程度上奢侈品、潮牌、商业品牌等等的界限开始逐渐模糊。明星带货、商业活动、媒体宣传、跨界联名……当下的时尚界几乎都在这样一套逻辑之下发展。奢侈品“潮牌化”,独立设计师迈向商业化,未来,它们是否会以大融合的形态出现在我们面前?独立设计师品牌受到商业的“收编”之后,设计师是否依旧能够保有如此灵活的自主性?对于他们来说,“破圈”之后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或许是更值得关注的话题。无论如何,国内目前的独立设计师品牌依旧处于成长期,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优秀的品牌与设计师。小印衷心希望有更多国内原创设计能够不断成长起来,传递他们多元化的设计理念,让我们看到更为丰富的美学观念。期待属于中国独立设计师“黄金时代”真正到来的那天。[1]陈墨. 浅析北京地区独立设计师品牌现状. 中央美术学院.[2]朱佳. 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品牌推广模式探究. 北京服装学院.[3]杨璐. 慢时尚独立设计师品牌可持续发展研究. 湖北美术学院.
[4]Rosy、Nita. 独立设计师,正在成为商业品牌跨界时尚的「催化剂」.SocialBeta.[5]马赫 何丽芯. 破圈而出:从流量变局 看设计师品牌的新C端机会.东方财富网.话题征集
评论区留下你最想看的话题,点赞前三名的话题有机会入选小印话题库,最终入选的inker会获得本印的独家赠书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