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强制要求照顾老机型,这真的是好事吗?

在此次疫情席卷全球之际,欧洲与美国科技巨头之间的故事却继续在上演着了新的篇章。英国方面在3月11日宣布,将从4月1日开始对亚马逊、脸书和谷歌在内的众多美国科技企业,征收2%的“数字服务税”(DST)。
除了已经从脱欧的英国选择直接动手之外,欧盟同样没有忘记继续给苹果上眼药。日前在讨论了统一充电标准,以及强制采用可更换电池设计等议题后,据外媒报道显示,作为《循环经济行动计划》的一部分,欧盟方面还计划鼓励企业为“过时”的设备提供软件更新。据悉欧盟方面对此表示,“将电子产品作为践行‘维修权’的优先部门,其中包含享受更新过时软件的权利。”
作为欧盟提出“维修权”倡议的一部分,这可能会迫使消费类电子企业在设备停产多年后,依旧需要为相关产品提供零部件和系统更新。而在此之前,欧盟的法律已经强制家电厂商在10年内,持续为家用电器提供零件以供维修。
众所周知,电子产品都是有使用寿命的,当元器件老化之后,就不可避免走向了生命周期的尽头,而通过软件层面的系统更新和硬件方面零部件替换,则可延长这一时限。比如此前iOS 12上苹果的“鸡血驱动”,就直接让iPhone 6等老机型又“续了一命”,然而这只是“电池门”事件后,苹果为了挽回商誉的应激反应。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并不符合企业的利益,毕竟消费者换机周期的缩短就代表着更高频次的需求,也代表了更多的利润。
好在,科技企业特别是手机厂商之间并非铁板一块,如今市场竞争早已是白热化状态。为了争夺消费者,目前主流厂商对于作为门面的旗舰机型通常都会采用诸如使用18个月不卡,并且提供至少两个大版本Android系统更新这样的承诺,甚至苹果旗下的iPhone产品,还有可能获得连续5个以上的iOS大版本更新。
可是对于中低端机型,不少厂商的态度基本就属于放任自流型。往往会以销售周期为节点,一旦产品的销售高峰期过去(通常为半年左右),进入清库存的节奏后系统更新频次就同步开始下降,并最终默默取消。
而至于零部件的提供,就更要看厂商的“良心‘了。即便考虑到同一厂商的同世代产品之间零部件通用率都很高,但基本只有热销机型,例如像小米6、Redmi Note 7,或者iPhone 6这样的常青树,厂商的零部件生产可能会持续很久,然而对于小众或者冷门机型,显然并没有人愿意去干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事情。
企业选择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出于成本考量。一般来说,选择用旗舰或者高端机型的用户,要么是高价值客户,要么就是对于产品本身就很关注的人群,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无论在主观意愿还是客观能力方面,在舆论上的声量都会更大,因此这部分消费者显然是需要首先被安抚的。
此外对于老机型的维护,也就是软件层面上的系统维护,和硬件层面上的后期维修都是需要付出人工成本的。况且中低端机型由于硬件规格的差距天花板要更低,一旦新系统增加新的功能,反而有可能会出现负优化的情况。
既然以手机厂商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漠视了消费者权益,为什么是欧盟,而非中美或者日韩出台这样的政策呢?其实这或许是利益平衡的缘故,无论中国、美国,还是日韩都属于单一消费市场,且本土有着市场上较为强势的相关企业,例如美国有苹果、中国有华米Ov、韩国有三星、日本则有索尼,而欧洲市场不仅碎片化严重、消费能力强,且本土手机厂商都基本已经被中美日韩的企业冲垮。这一情况就使得中美日韩在制定政策时需要平衡消费者与企业,而欧盟则仅仅只用维护消费者就好。
那么,欧盟这样的做法对于消费者来说,真的就是一件好事吗?其实我们还是需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对于价格敏感型用户或者换机周期较长的用户来说,欧盟强制厂商提供零部件和系统更新的做法,毫无疑问是在提升他们手中产品的使用寿命,这类消费者自然也是受益方。
但也必须要承认的是,厂商为老机型提供更长时间的更新维护本身,是会提升成本的。一旦欧盟将其强制化之后,本着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指导思想,手机厂商必然会将这部分成本均摊到产品上,并或将直接导致售价的上涨。所以对于频繁换机的消费者来说,或许未来面对的就是更加昂贵的相关产品,那么这部分消费者的利益就会在无形之中受损。
所以说,尽管乍一看欧盟的做法确实值得消费者弹冠相庆,但其最终能否让你受益呢?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AR未成气候,可ToF还是成为了旗舰手机的标配

在旗舰机上愈发普遍的ToF 3D摄像头,已经开始在用途上逐步完善。

阿里方面“全副武装”,奔赴本地生活这一战场

再次加码本地生活领域,阿里拿出了更多的诚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