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许许:每天学点知识,然后就能认知提升、本领增强,进而实现阶层跃迁吗?
很多追求上进的人士,都会利用碎片时间学些东西,比如知识付费课程等。这个习惯是极好的,比起一天到晚沉迷游戏、短视频、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娱乐类消费者,注定了终极的人生高度不一样。
不过,单纯碎片化地学点知识,每天听一听课程或者罗振宇的罗辑思维,今天了解一个知识点,明天再接受一个观点,真的对自身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提高有很大助益吗?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效果有限。
不要说不成体系的知识碎片,就算是正规、连续的专题知识和技能培训,甚至系统的高层次学历教育,如果一直束之高阁,不经实战化训练,与工作生活实际“两张皮”,也是完全无用的。
这就是为什么你学了那么多课程,回想一下却不复记忆的缘故。也是为什么在机关,只要具备了本科以上文化程度,之后学历便不再是晋升的重要考量指标:一流高校的博士生,在提拔时,未必竞争得过一名三流大学的本科生。
这并不是机关不重视学历,而是,机关从某种程度讲是“功利”的,其更重视实际工作能力,更关注你能否人岗相适、人事相宜、胜任职位,能否应对处置各种事件、操控驾驭复杂局面,能否带领队伍干出更大成绩、做出更大贡献。
一个人徒有一堆博士的、硕士的专业知识和横溢的才华,而对单位工作毫无帮助,创造不了任何价值,他的知识、学历和他这个人,对于单位而言,就是不舞之鹤、百无一用。
这样说,并不是否定知识的作用,事实上,知识的价值非常大,它是能力的基础和支撑。但知识是否有用,在于其能否转化为能力。无论是每天学点碎片化知识,还是接受专题培训,抑或学历教育,都不要让你学到的东西孤立存在,这是关键。
首先要说明的是,从学习效果角度讲,体系化学习要远强于碎片化学习,前者能让人构建成熟持久、全面系统的知识框架,而后者却往往“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后者,在学习的那时那刻,会令人有一种得到知识的满足感、获得感,但那不过是一种幻觉,此刻过后,它几乎不复存在。
那么,知识要怎么才能转化为能力、成为自身思维的一部分,让我们通过学习,真正达到认知提升、本领增强?
答案就是,将所学运用于实践,与工作生活的具体场景融合衔接,时刻注意调用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须知,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会转化为你自己的思维和本事。
一位朋友前几日听说我封闭培训,提出殷切期望,说看看你在培训结束时,认知有多大飞跃。哈哈,对此,我诚惶诚恐。其实,培训,只是别人将一堆理论、政策、经验和做法在极短时间内呈现给你,而你要真正做到消化吸收、融会贯通,转化为个人头脑的一部分,还需要接下来在丰富、复杂、甚至尖锐的斗争实践中接受检验、予以运用。当我通过一项项具体的工作、一步步实际的流程,将培训内容娴熟运用、做深做实,那些培训内容才可能转化为我的本领。
因此,为了不让你学到的东西浪费掉,当你学到一些知识时,哪怕是碎片化的知识,也要注意与自身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思考这个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而不要让其成为“惰性知识”。同时,在实际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新知识的践行和使用,而尽量不要从自我的感觉出发,惯性地运用传统思维模式研判分析和解决问题。
总之,单纯地听听讲座、学学课程,或者仅仅是每天碎片化看点知识付费内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了解些别人的观点,除了能让你知道一些知识、受到一点启发,对于个人能力提升并无多大助力,更不会由此而实现阶层跃升。
只有当你运用了解到的东西解决了现实问题,包括在你写材料、办事情的过程中有意识运用,这些东西,才能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才真正是你的。也只有这样,你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才会真正提升。
这就是为什么纯粹的学者和很多所谓的专家,能力水平比优秀的官员差很远的原因。只会坐而论道的专家学者,他的知识是不运用于实践的,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历练,所以说出来的话常常虚头巴脑、毫无干货;而优秀的官员,则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有着极强的说服力、影响力、决策力和动员力。
对于机关工作人员,我们不要做官员型学者,而要做学者型官员,将知识与实践紧密对接、充分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