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居士:真的!这块碑浓缩了隋书精华

偶然看到一篇讨论中国美院教授王冬龄书法的文章,说王今日的“乱书”如何不堪。其实,王教授的那种随心所欲的“乱画”是否属于书法,没有明确定论。按照西方的艺术标准,可能称为行为艺术比较好,当然,艺术表现工具借用了中国传统书写工具。

这里,我们不讨论乱书。

那篇讨论王冬龄书法的文章配了王冬龄早年学习楷书的习作照片,以此证明王教授是“临过碑帖”的,这篇习作的原本是隋代著名的楷书范本《龙藏寺碑》。

这引起了我的注意。

关于隋代书法,可能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是智永禅师的《真草千字文》,以及初唐四杰的书法源头。

七星居士临隋《龙藏寺碑》局部

略懂中国历史的书友都知道,

经过魏晋南北朝纷乱年代,人口锐减满目凋敝的中华大地,开始出现了短暂的休养生息。隋朝的统一,给动荡的中国社会中下层提供了短暂繁荣的稳定社会环境。

底层文人知识分子暂时结束流离失所,但要想在朝为官混的风生水起,并不那么容易。

这批人如果不愿意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朝廷也提供不了那么多就业岗位,他们的生活来源就成了问题。

这其中,掌握一些文化知识比如作文、书法等的落第文人就流向达官显贵的幕僚,以及民间写手。

隋代的社会风气,墓志依然风行。

书写墓志赚钱养家糊口,也成了一批底层知识分子的工作内容。

中国书法(绘画)肇始于远古的占卜,记事、刻画,逐渐演变,从比较成型的甲骨文到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简牍)、草书(章草)正书、行书,到两晋,就书体来说,基本完备。

隋书墓志主要是正书,它吸收了魏晋南北朝造像题记、墓志书法和南方帖学(二王一脉新体)书法精华,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审美,这也为后来盛唐楷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隋书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性书法,是桥梁。

这其中《龙藏寺碑》起到了促进作用。比如后来的欧阳询、褚遂良等初唐书法高手,也都从中获得启示。

隋代碑刻代表作品除了龙藏寺碑,还有《苏孝慈碑》《董美人墓志》等,目前已出土的还有大量的官员墓志,以及部分宫人墓志。

隋代是个短暂的稳定时代,尽快进入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个崭新时期——唐代。

它的过渡性,其历史价值不可忽视。

喜欢书法的朋友,也可以从中找寻书法演变的蛛丝马迹,或许会有不同的灵感乍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