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辈凋零
“四大名旦”合影
(左起: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
“深宵谈戏”的第二天,我们靠在床上,继续昨天的谈话。梅先生说:“现在的京剧工作者的技术水准,已经逐渐降低下去,人数也比以前减少得多,并且一部分的人,在失业和半失业状态中,前途非常晦暗。”又说:“从前登场演员的年龄,从十岁起到七十岁。我就是十一岁那年第一次在广德楼登台,唱的是《天和配》,以后一面表演,一面学习。现在我们同业里面,已经很难找到一位二十岁以下的演员。像我跟砚秋、小云、慧生,都是三十年前就成名的人,到今天舞台上还是我们四个,转来转去。其他生、净、丑,各行各组的带头人,也是这种情形。说明了这三十年的光阴,我们的京剧界人于停滞退缩的状态。而最严重的问题,是教师人才已经凋零无几,再过几年,更不堪想象,目前还有几位硕果仅存的典型人物,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风烛之年,只能口讲指画,不能担任辛苦的教务。(按:最近王幼卿从北京回沪,谈起尚和玉、王凤卿、瑶卿等几位老艺人,均由戏曲改进局聘为顾问,薪给从优,生活赖以维持,这是一种贤明的措施。)想到这种情形,非常可忧,尤其在戏改运动萌芽时代的今天,如果没有一批技术熟练、素质优良的演员共同推进,是有着相当困难的。譬如我们的新剧本大批产生出来,一定要把演员的工作支配适当,才能够争取观众,收到教育的效果。决不可以因陋就简,滥竽充数,结果造成戏馆赔钱,影响演员对新京剧的信心。这些问题,都需要精密检讨,不能够鲁莽从事的。”
(摘自 《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 中华书局 1985年5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