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春华秋实,愿君万事如意!

2020年8月7日

庚子年六月十八

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

——立秋

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

岁华过半休惆怅,且对西风贺立秋。

立秋的来到,盛大的并不仅仅是秋天本身,更还有岁月的性格在时空里所氤氲的风情。立秋,群艳竞芳,万象霓裳,众色弥香,是在人间画廊的一抹秋光和神韵。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阳历8月7—9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对中国人来说,立秋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中国最早的节气之一,而且还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天的正式开始。

立秋往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周代逢立秋,这天天子亲自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並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承此俗。

唐代,每逢立秋日,祭祀五帝。

宋代逢立秋,男女带秋叶,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

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报奏。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宋代诗人徐铉写过这么一首诗:

一宿秋风未觉凉,数声宫漏日犹长。

林泉无计消残暑,虚向华池费稻粱。

立秋气候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后,每下一次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东汉崔 《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

但立秋后仍有“秋老虎”的余威,一时之间暑气难消,不过总体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对立秋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

立秋三侯

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

三候:

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一候:凉风至

(8月7~11日)

熬过了激昂似火的夏天,在温柔的秋风中,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同时,经过大暑的大雨,暑气渐消,“一场秋雨一场寒”就是此刻。

二候:白露降

(8月12~16日)

温馨与静谧的立秋,虽少了夏的焦躁,但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有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大地也会有雾气产生。

“露从今夜白”,白是秋之标志,草木感知一年一度将凋零而忧,由此“露红凝艳数千枝”,亦成一种壮美悲怆。

三候:寒蝉鸣

(8月17~21日)

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还有一种说法是:秋凉以后,寒蝉发声困难,知生命将尽而变声凄厉。万事有迹可寻,而动物往往更敏于感受自然的更替。

立秋习俗

【晒秋】

秋天的花朵,在热血沸腾荡涤,在岁月里璀璨,一半在时光里盛放,一半在季节里凋零。

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的山区村民,也悄悄在自己的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贴秋瞟】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

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吃点好的,补充一下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

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

这天吃西瓜或香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啃秋,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食秋桃】

在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

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

等到除夕,不为人知地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清凉糕】

在金华市民的心里,立秋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何为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

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福圆】

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

所以有俗语: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立秋养生

中国南方立秋之时还是夏暑之时,由于台风雨季渐去,气温更酷热,因而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也被称为“长夏”。

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温仍较高。

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

秋,没有了夏的炎热,却是多了淡淡薄凉。

这淡淡薄凉,是对春风夏雨的不可预知,人情冷暖的淡然。

这淡淡薄凉,是对春梦夏花的骤来骤去,繁华一梦的坦然。

漫漫地知道,对人对事,尽心就好,该留的,该去的,尽人事听天命。古人云,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又一个美好的季节要来了……

秋天是热烈的,秋天是温暖的,秋天是精彩的,秋天是豪放的。

落叶纷飞到立秋,烦恼随风心无忧,天高云淡人从容,山重水复逍遥游。

落叶知秋,情谊如酒,风渐凉时无喜更无忧。岁月流走,蓦然回首,一声问候醇绵依旧。

“秋至满园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其实,每一个季节的义务,都是成全着岁月自我奉献的过程,都是珍藏着岁月过程的一段记忆。

一缕秋风,拂去酷热的夏;

一阵秋雨,润泽烦躁的心;

一滴秋露,折射爽朗的秋;

一丝秋意,渲染美丽的景。

立秋到,祝君好:

时刻开怀,惬意逍遥!

春华秋实,万事如意!

(0)

相关推荐

  • 昨晚大雨,今日立秋!内江开始“清凉”了吗——

    <2021年中国天文年历>显示, 今日(8月7日)14时54分 迎来"立秋"节气, 暑去凉来? 然而农谚说"三伏夹一秋,秋后加一伏" 此时早晚温差逐 ...

  • 白露|十五首唐诗撷拾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文:枯木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第三个节气,白露节气是热与凉分水岭,意味着暑热的结束,天气开始凉爽.白露在诸多先秦典籍都有记载,如<礼记·月令> ...

  • 听风,听雨,听秋声

    人间忽晚,山河已秋.秋风秋雨,如期而至.喜秋的我,又乐在其中,听风,听雨,听秋声. 作别盛夏,作别炎热,作别疾风的任性.风,忽的放慢了脚步,多了一丝温情,仿佛春日不胜娇羞.尽管有些凉凉,有些东施效颦, ...

  • 今日立秋:叶落秋意生,愿君常清凉

    AUTUMN 2021/08/07 文 | 季节 ·  图 | 网络 时光飞逝,眨眼间,已至八月.在暑气未消时,夏天却已悄悄进入尾声,不知觉间,立秋也已到来.过了立秋,梧桐开始落叶,成语"一 ...

  • 立秋节气|却道天凉好个秋

    一宿秋风未觉凉,数声宫漏日犹长. 林泉无计消残暑,虚向华池费稻粱. 踩着盛夏的末梢,不经意间就进入了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天的正式开始. 立秋气候 ...

  • 秋,凉风渐至

    梧桐一叶落 天下尽知秋 秋风秋雨秋风凉 秋雨过后,迎来桂花飘香 那宜人的馨香唯美了一整个秋天 五色斑澜的世界 心中已有了一种期待 回望曾经的旅程 我看见陌生又熟悉的你如此美丽 你的美映红了大地山川 枫 ...

  • 汪曾祺: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 立秋

    2021 & AUTUMN 今日立秋 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 淡淡秋光 文|汪曾祺   秋葵·凤仙花·秋海棠   秋葵叶似鸡脚,又名鸡脚葵.鸡爪葵.花淡黄色,淡若无质,花瓣内侧近蒂处有檀色晕斑 ...

  • 今日立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叮当自由执业平台 叮当医师自由执业平台 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何为立秋 暑去凉来,一叶梧桐落,便可知秋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七月节,立字解见春. ...

  • 万历十五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前段时间少东家分享了一部让人感动的不一样的明朝历史--明朝那些事儿 一种明亮的记忆 一次人性的温暖 一场永恒的感动 今天少东家分享另一部研究明朝的历史著作,它就是大名鼎鼎的<万历十五年>, ...

  • “蝴蝶效应”——“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蝴蝶效应"--"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A只要是"人",活在现实中,尤其是身处"当下"世界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时代大潮中 ...

  •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三)

    昨天跟大家聊了吞噬形态,即第一根蜡烛线实体很短,第二根蜡烛线实体很长,而且第二根蜡烛线的实体完全包裹第一根蜡烛线,包括影线在内. 接下来跟大家聊的包孕形态,跟吞噬形态刚好相反. 1.包孕形态. 包孕形 ...

  •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二)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二)

  •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

  •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原创 布衣书生走天下 投机箴言 3月16日 今天开始,跟大家分享<日本蜡烛图技术新解>中的要点.不懂勿喷,本文主要是写给我自己的. 1.长白实体(大阳线). 所谓长白实体,一般来说,其实体 ...

  • 听 | 汪曾祺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一到梧桐落叶那几天,我们的书包里都有许多梧桐叶柄,好像这是什么宝贝.对于这样毫不值钱的东西的珍视,是可以不当一回事的么.不啊!这里凝聚着我们对于时序的感情.这是"俺们的秋天". 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