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的,都叫“现代书法”?

“任何门类要活下来,就得不断的反思和进化,现代派书法也是如此,怎么欣赏,沃先生下面这篇文章说的很清楚。”

龙门阵

——中国现代派书法十二家作品展·序言

文/沃兴华

现代书法是近二十年中国书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现代书法的发展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从外部切入以1985年的“现代书法展”为标志,参与者多是画家,借用了绘画的观念和手法,在书坛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强行切入,犹如强暴让书坛震惊同时感到愤怒,并且报之以蔑视,二十年来重大的国展将这种现代书法拒之门外。

然而它强调作品的可看性,反映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符合现代文化的发展潮流,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具有不可摧折的生命活力,因此尽管先天精血不足,后天营养缺乏,但是仍然能够艰难并且健康地成长,作品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

袁绍明《文字印象》(2006年)

另一条发展线索是从内部蜕变的传统书法在帖学、碑学之后,进入碑帖结合,其创作方法特别强调对比关系,利用对立双方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来整合局部造型元素,尤其强调体势,打破了每个字的结体平衡使其不稳。不得不依靠上下左右字的顾盼呼应来重建平衡。

宗绪升《痛》(2006年)

这些办法不仅提高了作品局部的表现能力,而且引导作者对各种对比关系的重视、理解和追求墨色的枯湿浓淡、点画的粗细方圆,结体的大小正侧、章法的疏密虚实等等,把一组组对比关系发掘出来赋予独立的审美价值,并给予充分表现,结果大大强化了作品的视觉效果,成为迥别于传统的现代书法。

胡抗美《无法》(2006年)

这两种现代书法差别很大,但是都强调视觉效果,因此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之间也有所借鉴和融合,“龙门阵—中国现代派书法十二家作品展”就反映了它们的异同和融合,展览有七十二件作品大致分三种类型。

一种是从传统中蜕变出来的,如袁绍明的作品,借助传统书法的造型元素,在章法上进行重新处理,强调空间关系,上下相形左右相应,所有造型元素作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同时作用于人的感官既有很强的视觉效果而又改变了传统的审视方式,变上下连绵的阅读为上下左右四面发散的观看。

李强《断层》(2006年)

曾翔《写意文字》(2006年)

另一种是从外部切入的,如魏立刚和刘毅的作品突破了书法的两条底线:汉字和书写,但是在空间分割、造型处理、点画质感和肌理上作出了许多很有意义的探索。

还有一种为融合类型即少字数作品。内部蜕变的现代书法为了进一步强调视觉效果,就尽量省略重复的造型元素,让所有的对比关系更加突出和夸张。

曾来德《台》(2006年)

李晓军《聚》(2006年)

外部切入的现代书法要表现它的空间分割和形式构成,最好也是采用少字数。少字数作品是两种现代书法的融合,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得到参展者的青睐,在展览中占了绝大多数。

“龙门阵“展示了现代书法概况,并且揭示了这样一个重要理论:现代书法不是某种风格样式,也不是某些团体流派,而是现代文化的审美表现。二十年中传统文人的消失,书法作品已不再是自作诗文审美功能的改变,越来越强调作品的可看性;展览会的盛行,作品不得不强化视觉冲击力,所有这一切都促使书法艺术不得不从读的文本转变为看的图式,不得不强化视觉效果。可以这么说:现代书法就是强调视觉效果的书法。

杨林《风》(2006年)

“龙门阵”还提出了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和现象。

魏立刚和刘毅的作品,如果泛称为视觉艺术没有异议,只要好看,能感动人就行,如果确指为书法则叫人难以理解,因为书法既然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就有它特定的内涵和外延有它的边界和底线。

邵岩《实事》(2006年)

魏立刚《大都会的灵光一号》(2006年)

刘鼓《作品2号》(2006年)

一了《独立》(2006年)

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他们的作品有许多独到表现,不仅能启发对基本理论的思考,而且能深化对书写技法的研究,在强调创新发展的今天,承认它们显然比否定它们更有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

曾来德《游》(2018年)

打个比喻,一桶黄鳝中加几条泥鳅,能够保持和增加它们的活力,何况泥鳅也有被称作“土鳝”的,我们就姑且称这类作品叫“后现代书法“好了。我这样想是希望借助它们的前卫探索来促进书法艺术发展,但是在“龙门阵”中,发现有许多取名为墨象和文字印象的作品,弥漫着非文字化的倾向,这让人感到忧虑。

曾翔《字控系列》(2018年)

因为非文字化不是书法现代性的标志。如果说非文字化只是想在空间分割和形式构成上有更大的随意性,那就是偷懒和取巧,会削弱书法艺术的魅力。因为汉字同样可以进行空间分割和形式构成,只不过难度更高而已,好的艺术应当是有难度的,艺术就是戴着枷锁的舞蹈。总之我觉得一窝蜂地趋向非文字化肯定不利于现代书法的发展。

刘彦湖《恶之花 毒苹果》(2018年)

以上是我在看“龙门阵”时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引起人们对展览作品的重视并由此思考一些现代书法的问题。我相信这个展览所含有的丰富的信息,一定能使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见智见仁,切磋砥砺对现代书法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

白砥《得》(2018年)

鲁大东《家有万金 行止由心》(2018年)

侯宜冬《莲》(2018年)

李强《强其骨》(2018年)

辛隽峰《囊系列之12》(2018年)

辛隽峰《囊系列》(2018年)

《高飞》(2018年)

邵岩   《晴出》(2018年)

楚雨《莽荒之境》 (2018年)

楚雨作品

冷柏青《八指头陀诗》(2018年)

王育红《杜甫诗》 (2018年)

李晓军  《贺兰的日记-四只牛》

李进学《奇逸》 (2018年)

本文选自

《书画艺术》

欢迎转发、收藏

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