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眼‖李元胜,胡弦,潘洗尘,阿信,商略,池凌云,安琪,扶桑,余真,康雪

『榜眼』栏目

本栏目作品是小编从日常网络或纸刊阅读中选出的,每期10首,按阅读先后顺序排出。所选仅代表个人偏好与个人眼光。

1
李元胜‖黄河边

一切就这样静静流过

云朵和村庄平躺在水面上

像一个渺小的时刻,我坐下

在无边无际的光阴里

悲伤涌上来,不由自主的

有什么经过我,流向了别处

每一个活着的都是漩涡,比如马先蒿

它们甚至带着旋转形成的尾巴

蝴蝶、云雀是多么灵巧的

我是多么笨拙的,漩涡

有一个世界在我的上面旋转,它必须经过我

才能到达想去的地方

2
胡弦‖峡谷记

峡谷空旷。谷底,

大大小小的石头,光滑,像一群

身体柔软的人在晒太阳。

它们看上去已很老了,但摸一摸,

皮肤又光滑如新鲜的孩童。

这是枯水季,时间慢。所有石头

都知道这个。石缝间,甚至长出了小草。时间,

像一片新芽在悄悄推送它多齿的叶缘;又像浆果内,

结构在发生不易察觉的裂变。

我在一面大石坡上坐下来,体会到

安全与危险之间那变化的坡度。脚下,

更多的圆石子堆在低处。沉默的一群,

守着彼此相似的历史。

而猛抬头,有座笔直的石峰,似乎已逃进天空深处。

在山谷中,虚无不可谈论,因为它又一次

在缓慢的疼痛中睡着了。

当危崖学会眺望,空空的山谷也一直在

学习倾听:呼啸的光阴只在

我们的身体里寻找道路。

那潜伏的空缺。那镂空之地送来的音乐。

3
潘洗尘‖致女儿——

从八岁到十三岁

你把一个原本我

并不留恋的世界

那么清晰而美好地

镶嵌进我的

眼镜框里

尽管过往的镜片上

仍有胆汁留下的碱渍

但你轻轻地一张口

就替这个世界还清了

所有对我的

欠账

从此 我的内心有了笑容

那从钢铁上长出的青草

软软的 暖暖的

此刻我正在熟睡的孩子啊

你听到了吗

自从遇见你

我竟然忘了

这个世界上

还有别的——

亲人

4
阿信‖新春致辞

愿暖阳照见,荒山中

两座相邻的坟:那是父母大人之家,

一座簇新,一座敝旧。

愿晴雪下根茎返潮,长出

新麦和青草,可供乡下亲人

和他们的大牲畜,一季食用。

愿孩子乖巧,家人健康,朋友无恙,

天空没有雾霾。

愿南海风平浪静,流落欧洲的

叙利亚难民,食有鱼,居有庐。

我只坐在甘南的山坡上,

读诗、看云、听虫鸣草野。

5
池凌云‖月亮里有一棵桂树

月亮里有一棵桂树,

在柔和的光里,描画

我们从未见过的田野,

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显现。无言的恩典

照着我们褪色的衣衫,

也照着梦中的洞孔。

不管离开多远,只要我仰望

依然有一种流动的光在引领我们。

那高高的树下,一只白兔

始终陪伴着挥动木杵的捣药人。

那热情的双臂,美丽的身影

依靠着什么样的树干?

从一个银色的月亮,

一棵终年开花的树,在村庄上空

成为永久的图景,

而我不是唯一知道这一秘密的人。

6
商略‖万松山房

时间隔太久了

原本记录它的文字

也无法提供回忆

过去的世界,就是这样消失的

没有屋门前遍植万松的丘陵

没有扬州城外

没有崔大夫在灯下读礼

长草覆盖着小河

水獭翻过了新修的堤坝

凭空消失

无论书写如何细致

时间的浓雾依然如流水

涌向长夜的困惑

松涛沿着阴影的边缘滚动

生气于后世的误解

但我们毕竟能够从中

体会到一些东西——

比如枯瘦的山水

阁楼的灯光,被雨水打湿的青草

当我们故地重游之时

感伤着死去的朋友

我们并非困惑于消失

而是消失,总是那么地不彻底

7
安琪‖七月回福建的列车上

列车驶过时

窗外的山,山上的草,居然纹丝不动

寂寞啊

寂寞,寂寞离我不远

就在车窗外。

8
扶桑‖自画像

我的灵魂有两间居室
分别住着黑夜和黎明
 
我一生写下过两封情书
一封给爱,一封给死亡

9
余真‖远 近

此处空山静寂,人去楼空

石头是密集的,遁世的菩提

每一寸河流每一枚树木每一朵灵魂

都在接受尘埃遥远而漫长的斧正

只有坟墓,越挨越近

10
康雪‖蒋乌家的梅花鹿

1

“夜风一吹,我到你的距离

是阴转小雨。”

蒋乌不会和我说情话。就连情诗

也不沾一个爱字。但我有时候

也会甜蜜得

发慌。流泪。长犄角。我总想着下一个月

该有一年那么长

这样离永远,可能靠谱点

2

这是我搬到21楼后,看见的

第一场雨

在阳台上拍了照片,风大得很

要是换做别人,定被吹走了

这让我突然恐惧

有天蒋乌会像只风筝。被挂在树上

3

蒋乌说师傅的妻子出车祸死了

那么好端端的一个人,说没就没了

这要如何安慰

我说不出话,只看着死去的女人

隔着丈夫。丧妻的男人隔着蒋乌

蒋乌隔着我

我离悲伤太远了。可是一想到生死

只隔着,这落叶般的说与听

我就抓紧了蒋乌的手

『凤凰』诗刊

 『凤凰』为诗歌半年刊,于2008年3月,在河北唐山创立。以强调青年性、先锋性、生活化、在场感,倡导好作品主义为办刊理念,深得广大诗人的喜爱。已出版20期。中国新乡土诗的奠基人姚振函曾评价说:“这是一本不逊于甚至优于某些官方刊物的民刊,它使我这个居于平原小城的老年人开了眼界,也再次领略了唐山这座了不起的城市。”入选2014年、2016年中国诗歌十大民刊,并荣获河北文学内刊贡献奖。

  编辑团队:东篱,张非,唐小米,黄志萍,郑茂明

  设计团队:斌斌有理,聂颖,崔奕

  校对团队:清香柚子,因雅而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