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旦取才(资治通鉴卷一九八之十一)
当时,冀州有个叫张昌龄的文士向唐太宗李世民进献了一篇《翠微宫颂》的文章。太宗读后非常喜欢,于是命张昌龄以通事舍人的身份在自己身边侍奉。
起初,张昌龄和另一名叫王公瑾的进士都以文章做得好而闻名于世。后来,这两个人都参加朝廷组织的贡举之试。这时,朝廷贡举考试由考功员外郎王师旦负责。经过考试和评定,张昌龄和王公瑾两个呼声很高的文士却都没有被选中,消息传出来后朝廷内外都十分奇怪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后来,王师旦将推荐的名单上报给太宗皇帝,唐太宗也很奇怪为什么这两个如此有名望的人却不在其列,便质问王师旦。王师旦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这两个人的文章虽然文辞华丽,然而其文体轻薄,终究成不了大器。如果让他们得中高第,恐怕后来的人就会一意效法,最终有伤陛下的雅正之道。(二人虽有辞华,然其体轻薄,终不成令器。若置之高第,恐后进效之,伤陛下雅道。)”太宗听了他的意见后也十分赞同。
文章辞藻华丽不一定立意高远,文章写得好不一定胜利治国理政。所以那些留名青史的才子们,虽然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然而,他们所拥有的才真是治国所需要的才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