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旦取才(资治通鉴卷一九八之十一)

当时,冀州有个叫张昌龄的文士向唐太宗李世民进献了一篇《翠微宫颂》的文章。太宗读后非常喜欢,于是命张昌龄以通事舍人的身份在自己身边侍奉。

起初,张昌龄和另一名叫王公瑾的进士都以文章做得好而闻名于世。后来,这两个人都参加朝廷组织的贡举之试。这时,朝廷贡举考试由考功员外郎王师旦负责。经过考试和评定,张昌龄和王公瑾两个呼声很高的文士却都没有被选中,消息传出来后朝廷内外都十分奇怪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后来,王师旦将推荐的名单上报给太宗皇帝,唐太宗也很奇怪为什么这两个如此有名望的人却不在其列,便质问王师旦。王师旦不慌不忙地回答道:“这两个人的文章虽然文辞华丽,然而其文体轻薄,终究成不了大器。如果让他们得中高第,恐怕后来的人就会一意效法,最终有伤陛下的雅正之道。(二人虽有辞华,然其体轻薄,终不成令器。若置之高第,恐后进效之,伤陛下雅道。)”太宗听了他的意见后也十分赞同。

文章辞藻华丽不一定立意高远,文章写得好不一定胜利治国理政。所以那些留名青史的才子们,虽然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然而,他们所拥有的才真是治国所需要的才吗?

(0)

相关推荐

  • 寇准对皇帝做的这件事,估计连魏征都不敢做

    说起历史上有名的谏臣,唐朝的魏征应该是知名度最大的一个了,刚正不阿,大胆敢言,被誉为古今谏臣的最佳代表. 其实在北宋年间,也有这么一位大臣,因为正直敢言而闻名天下,就是大名鼎鼎的寇准,宋太宗曾说:&q ...

  • 滹南遗老集卷之二十八 臣事实辨中

        阮籍广武之叹,呼沛公为竖子,李太白讥其狂言,非至公.而东坡以为指晋.魏闲人.予谓籍傲诞大言,视先王曽无忌惮,而何有于沛公乎?此固无足怪者,盖东坡不必辨,而太白亦不必责也.     晋史载祖约好 ...

  • 前有诸葛亮骂死王司徒,后有穿越者怒斥洪承畴

    [洪承畴]说: 〈面若槁木〉打了一辈子猎,临到老反被小麻雀们啄瞎了眼.嘿嘿,不必多说,本部堂年近八旬,还有几年好活?一死以报圣恩,不辱朝廷,不负君国! [主角]说: 〈不住冷笑〉『万里愁云压槛车,封疆 ...

  • 地广非常安之术,人劳乃易乱之源(资治通鉴卷一九八之十五)

    贞观二十一年十一月,突厥车鼻可汗派使者进献贡品.车鼻名斛勃,本来与突厥同族,他们世代是突厥小可汗.颉利可汗败亡后,突厥残余势力想要奉他做大可汗,当时薛延陀部正强盛,车鼻不敢担当可汗大位,就率领部众归附 ...

  • 太宗轶事两则(资治通鉴卷一九八之十四)

    齐州有个叫段志冲的人上书议事,提议要让太宗皇帝将朝政大权交给皇太子.太子听说后满脸忧容,说话时也直流泪水.长孙无忌等官员建议处死段志冲.太宗皇帝说:"五岳超越霄汉,四海延亘大地,他们虽然也藏 ...

  • 因人之心,顺地之势(资治通鉴卷一九八之十三)

    贞观二十一年春正月丙申(初九),太宗皇帝诏令以回纥部为瀚海府,仆骨为金微府,多滥葛为燕然府,拔野古为幽陵府,同罗为龟林府,思结部为卢山府,浑为皋兰州,斛薛为高阙州,奚结为鸡鹿府,阿跌为鸡田州,契苾为榆 ...

  • 太宗哭灵(资治通鉴卷一九八之十二)

    贞观二十一年春正月,开府仪同三司.申文献公高士廉病危.辛卯(初四),唐太宗亲临他的家中与他告别,次日,高士廉病世.唐太宗想前往高宅哭灵,房玄龄以太宗的病刚好而执意谏阻.唐太宗说:"高公和我并 ...

  • 不可以浅鲜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资治通鉴卷一九八之十)

    贞观二十年十二月癸未(二十五日),唐太宗对长孙无忌等人说:"今日是朕的生日,老百姓都在生日这天庆祝宴乐,朕却反而在这个日子里有些伤感.如今我君临天下,四海之内皆为我所有,然而承欢父母膝下,却 ...

  • 太宗贬斥萧瑀(资治通鉴卷一九八之九)

    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宋公萧瑀,为人性情耿介狷狂,和同僚们多合不来.萧瑀曾对唐太宗说:"房玄龄和中书.门下省众位大臣私结朋党,对皇上不忠,他们操持权柄固执己见,陛下并不知道详情,仅是尚未谋反 ...

  • 唐太宗征讨薛延陀(资治通鉴卷一九八之八)

    薛延陀多弥可汗,性情急躁,对臣下猜疑寡恩.他继位后疏远了父亲在位时的贵族大臣,一心重用自己的亲信,结果国人不服.多弥可汗又大肆杀戮,使得部落人心不安.回纥酋长吐迷度和仆骨.同罗乘机联合起来攻打多弥,多 ...

  • 刑部侍郎李道裕(资治通鉴卷一九八之七)

    陕州人常德玄告发刑部尚书张亮,说他豢养了五百个干儿子,曾对术士公孙常说:"我的名字正应验图谶.(名应图谶.)"还问术士程公颖说:"我的手臂上长有龙鳞,我想举事造反,能行吗 ...

  • 刘洎之死(资治通鉴卷一九八之六)

    贞观十九年十二月辛丑(初七),唐太宗在回军的路上背上长了痈,只得坐着轿子前行.戊申(十四日),大军到达并州,太子李治为太宗吸吮痈毒,扶着轿子步行.辛亥(十七日),太宗背上的毒痈渐好转,文武百官齐声恭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