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春常在【原绿色】

(崔主席)

2017年1月16日凌晨,我打开手机,诗人刘术香发来的微信让我一激灵,坐了起来:“文学从此少一人,世间再无崔复生。”崔老不在了?崔老这么快就走了?悔意像雾霾一样立刻就侵占了我的整个情感世界!两三天前,林州市作协召开年度工作会,我看崔老师不在,悄悄问身边的秘书长郭玉凤,她说崔老师病在床上起不来了。一散会,我就和刘术香、付敏等要去看他,一看日期是腊月十五,不太理想,我想等我放寒假了找个好日子去看吧,谁知道竟成了永久的遗憾。
人生就是这样,想做的事,赶着做了就做了,没有及时做,或许就永远没机会做了。2015年4月5日,我去看崔老时,他很知足的样子,说这两年有好事,也有不好的事。不好的事是老伴儿走了,撇下他一个人;好事是他早年间帮助过的一位朋友发达了,专门来看他,出资让他和老伴儿出了趟国,还出资帮助他出了四卷本的《崔复生文集》。崔老师一边给我签名,一边感慨。
那时候,有个别文友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作家有点议论,说他的文笔过时了,特别是对他歌颂刘洋登上太空的诗歌颇多微词。我是这样想的,他属于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他有他的地位和价值。崔老是林州新中国第一位作家,是河南省作家中最早开始长篇小说创作的有限的几名作家之一。林县人修完红旗渠,他写出了长篇小说《太行志》;20世纪90年代,他描写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血染的芳草》就获得了省文艺成果一等奖;2012年2月,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向他颁发了从事文艺工作六十年荣誉证书。著名作家唐兴顺说他开创了文学的太行山时代。
我在林县四中当语文老师时,创办了嫩柳文学社,去向崔老请教,从此和他成为忘年交。他是个热心肠的人,对文学有慧根的人,总是千方百计地鼓励。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还一直关注林州的草根作家,只要有机会,就组织文学创作和研讨活动。有次在大街上碰见他多年不见的一个小作者,拉着人家一屁股坐在商场台阶上就问长问短。有一个农民诗人,生活很落魄,他听说人家生病了,就拉上我一起去看望。他说,这些人了不得呀!生活如此艰苦,对文学还很执着。我对崔老的钦佩,还有他对社会生活的热爱和关注,他年事虽高,但一直和社会同频共振。汶川地震时,他创作的长诗《手》成为当时引人注目的作品,载人飞船上天,他激动地写了长诗歌颂航天员刘洋。我在开始读他的文集时,就计划写写对崔老的评价,题目都定好了,可惜一直未能成文。
按计划,2017年1月16日,我负责的铁西路小学学区教师还在述职,我要一个一个听。吃完早饭,我就给林州作协副主席张国生打电话,问他们什么时候去崔老家,崔老丧事怎么安排?他说排五天,他们先去帮忙,让我安心把工作弄完。我怀着复杂的心情坐在会议室,听着老师们讲述一个个教育故事,心里百味杂陈。终于,最后一个老师讲完了。我迈着沉重的步履登上主席台,用低沉的声音说,今天,大清早我就得知一个噩耗,我的恩师崔复生走了!请容许我先表达一下我对崔老的缅怀。我面向家乡,向崔老深深地鞠了三躬,会场一片肃静,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1月17日上午,学区总结会结束。下午,我买了最贵的花圈,踏上去吊唁崔老的路。一路上,回味着崔老的点点滴滴,特别是崔老一生的著述,一副挽联涌上心头:太行文斗开山立志,芳草丹心高风流长。在崔老家等我的张国生副主席、郭玉凤秘书长让我把挽联手书一遍,发到红旗渠文学微信圈上。那几日,纪念崔老的文章在微信圈里已经刷屏了。
1月19日,崔老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崔老故居隆重举行。天格外冷,北风吹得灵棚上的黑纱瑟瑟抖动,崔老的遗容依然那样冷峻。四周墙上,是崔老的大幅生平介绍和文友中的书法家对崔老的评价,文化和悼念的味道弥漫在马家山这个小山村的上空。刹那,崔老的形象在我脑海里生动着,鲜活着……
从崔老故居出来,雾霾消退,阳光渐渐明朗起来,路边的麦田也似乎在返青。同车的唐兴顺突然说了一句,春天就要来了,但今年的春天和往年不同,今年春天的大地里有了崔复生。
特别提示:本文选自安阳日报,已经过报社和作者授权。

【作者简介】:原绿色,林州人,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附校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曾在幼儿教育、小学、初中、普高、职高、教育局、大学等教育各个领域,从教师、班主任、团委书记、校长(书记)、教育局副局长、大学硕士生导师等诸多岗位任职,在林州教育战线工作近20年,曾任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系全国百佳优秀校长、全国基础教育创新型校长、中国中小学教育领军人物、河南省首届名校长、河南省首届最具影响力校长、河南省优秀教育管理人才、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专家等荣誉称号,出版有《学校管理那些事》、《瞄准终点》、《分数大变脸》等教育专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