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人生丨四两拨千斤的太极人生 ——访杨氏太极第五代传人池庆升先生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四两拨千斤也”。这“四两拨千斤”乃是太极拳的核心拳意,也是古往今来众多太极名家所追求的至臻之境。而对于池庆升来讲,这四两拨千斤还蕴藏着人生的大智慧,以柔克刚,借力打力,用意不用力,条条都与他的人生哲学与人生追求化合为一,以“无为”成就的“大有用”,正是池庆升“要啥给啥,舍己从人”的气度和从容,这当然也是太极拳的文化内涵所赋与他的人格魅力。而这一切的肇始,皆缘于54年前池庆升与他的师傅顾丽生先生那一段情同父子的师徒情。

名师高徒 风雨一世情

1948年春天,池庆升出生在贵阳市一户殷实的人家,父亲和母亲共同经营着一间颇具规模的杂货铺。解放不久后的一天,一位名叫顾丽生的老人带着家人租下了池庆升家楼下的临街门面,开设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顾丽生伤科诊所”,也开始了与池家的一段不解之缘。

顾丽生,号履平,是西南有名的太极拳名家,与其兄顾汝章、顾绵章(著名的外家拳师)被武术界并称为“西南三顾”而享有盛名。顾丽生自幼随母舅习医,少年时拜在杨氏太极宗师杨露禅嫡孙杨少候、杨澄浦门下学习太极功夫。出师后,因日寇入侵,他辗转漂泊,最后在贵阳定居。解放后,顾丽生为了更好地发扬及传承杨氏太极,开始无条件开班授徒,不收分文报酬,只为传承中华武术精华,而顾丽生先生的这种精神在日后也深深地影响了池庆升。

1956年,池庆升快9岁的时候,自家经营的杂货铺在公私合营中并为国有,父亲由杂货铺老板成为了国营供销社的管理者,母亲也被安排在远离贵阳市区的白云区经营点上班。那时候9岁的池庆升尚在小学就读,父母忙于工作而无暇照顾他。因为平日里与居住在楼下的顾丽生先生颇为投缘,于是就将池庆升正式拜在了顾丽生的门下。

顾丽生先生待池庆升有如亲子,学习上严加管教,生活上却是无微不至的关心。池庆升每天除了上学和睡觉,其余时间都与老师在一起。对于那段时光,他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每天放学做完作业后,池庆升就会在师傅的药铺里帮忙,从碾切炮制中药到跟着读医书、背药方、学推拿,顾丽生都一一耐心而详细地为他讲解。每天晚饭后,顾丽生就会携着小庆升到离家不远的卢家坟(现在的贵阳卫校)开始教授其杨氏太极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顾老师在教授过程中总是由浅入深地讲解,从不藏私,因此池庆升进步很快。在学习了普及甚广的杨氏太极拳大功架108式后,又学习掌握了杨氏的太极长拳、小架太极拳、刀、剑、枪、沾杆、推手、散手等等杨氏太极的秘传,从那以后,太极就伴随着池庆升走过了漫长的一生。在向记者讲述那段少年生活时,池庆升曾一度陷入深思,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投在他那群正在习武弄剑的弟子身上,或许是他们让他想起了那些师徒相伴的日子。

顾丽生老师除了有着高超的武学,医术也十分精湛,曾在生死线上救回不知多少生命。说到这池庆升满怀崇敬却又不无遗憾地说:“顾老师医术高超,现今已少有人能望其项背。可惜我那时候年纪尚小,能学能记的有限,又醉心武学,因此只掌握了些许皮毛,现在除了推拿还勉强可用之外,其余的都只能是纸上谈兵了。”

不计得失成就理与道

“太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有着中正安舒、轻灵圆活等鲜明的运动特点,还揉进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理与道的哲学思想,让人在练习时心境平和、气定 神闲,从而达到让人们远离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对于“太极”,池庆升有着他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在多年的太极拳研习过程中他发现, 武学讲求的是悟性,每一位武学名家对师傅的技艺除了继承之外,都会在自己修练 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但学武之人大都注重自身武功的提高和修习,在传承过程中也更注重口手相传,所以大多没有留 下武学典籍,而即使传承下的武学典籍中 的大部分也只是空有其形而未有其意,让 后学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要走很多弯路,有的甚至会走入歧途,对自身造成伤害。而且在千百年的武术传承中,正是因为缺乏武学名家们的系统归纳,而让某些武术绝技就此失传,人们只能根据记载想 象曾经的辉煌。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亟需系统完善的整理和归纳,才能让其得以长久地传承下去。

在这种理念的支持下,再加上痛心于顾老师一家的遭遇和对师傅的敬重,已近中年的池庆升开始有了成立“杨氏太极拳研究会”的想法。在师兄、贵州省武术协 会副会长刘德荣的鼓励下,经过多年的准 备和筹划,1997年池庆升开始申报“太极拳研究会”成立的相关手续,可正好那段时间国家开始控制各类民间组织的成立,研究会成立一事数度搁浅。而池庆升也经历着一次漫长的等待,但这样的等待对于 武学名家池庆升来说,却只是一次又一次的锤炼和修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两年后,“贵阳市武术协会杨氏太极拳研究会”正式宣告成立。池庆升可以将顾老师一生所授整理成系统的武学典籍,他终于可以告慰远逝的恩师的英灵了。

研究会的成立,让池庆升陷入了更加忙碌的状态之中。那时候他还未退休,常常是白天上班,晚上授徒,周末更是骑着单车奔波在贵阳市的大街小巷,从一个教学点赶往另一个教学点。无论是漫天飘雪的寒冬,还是夏日炎炎的酷暑,黔灵公园、人民广场……都看得见池老师的身影。2008年,池庆升退休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太极拳的教学和研究当中。而这所有的教学,池老师都是义务为学生服务,从没有收获过一份回报。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只要想学太极拳,池老师都从不拒绝。多年来,池庆升的学生已有上千人之多,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学生学成后回到各自的省份后又开班授徒,实现了池老师传承太极的愿望。

多年来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池庆升和他的学生们都获益匪浅,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池庆升将顾老先生所授的太极拳、械套路的精髓做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其 中包含杨氏太极拳十三势大功架108式;杨式太极长拳一、二路;杨氏太极拳小架;杨式太极拳五十一式;杨氏太极拳活步套路;杨氏太极剑、刀、枪、粘杆和推手,特别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归纳总结 的杨氏太极内功修炼八法,将太极吐纳调气、行经过络的练功方法以明白清晰的语言表述出来,让修学者一目了然。而他所著的《谈练太极拳的“八字心法”》更是获得了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高峰论坛的三等奖,这样的奖项在贵州太极拳界并不多见。他所带的学生也是硕果累累,斩获多项国际大奖。面对荣誉,池老师宠辱不惊,仍然只是以一颗平常心,以一己微薄之力,做着那四两拨千斤之事。他说,这是他的责任和使命。 .

太阳才刚刚升起,黔灵山葱茏的山巅,池庆升却已早早就练完了功,正在一旁指导弟子的架式。气定神闲的他没有一般武林高手的长须白眉,戴着的一副眼镜 反而让他还略显几分文弱;可谁能想象正是这样一位朴实的老者,不仅身怀绝技,还有一腔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热血,怀揣誓要将中华传统武学传承下去的抱负和决 心,孜孜不倦地为着自己的理想一直不停地在努力着

池庆升个人小档案:

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杨氏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

贵州省武术协会 委员

贵州省武术协会太极拳分会 副会长

贵阳市武术协会 常委

贵阳市武术协会杨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

曾荣获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杨氏40式一等奖

所著的《谈练太极拳的“八字心法”》获中国太极拳高峰论坛著作三等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