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交汇点上的广东,“十四五”如何“内外通吃”
作为外贸第一大省,广东“十四五”期间将在全面建设贸易强省的同时,深度融入强大国内市场。
12月18日,《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发布。在打造新发展格局方面,《建议》提出,发挥湾区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推动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同时,全面促进消费升级,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的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广东出口3.89万亿元,下降0.1%,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11月单月,进出口增速较10月回升6.4个百分点,出口向好态势延续,进口继续修复调整,其中出口4353.5亿元,增长10.7%。
深度融入强大国内市场
《建议》提出,推动畅通国内大循环。深度融入强大国内市场,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畅顺循环。同时,也提出发挥湾区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推动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肖奎喜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广东外向型企业的市场和客户都在国外,要一下子实现转型有难度,因此要继续充分发挥出口优势,开拓海外市场,稳外贸稳外资。
“外贸业务受阻的企业应该积极融入强大的国内市场,目前正是一个契机。不过,在此之前,企业首先要做好国内市场需求的调研,对产品、业务都要做出调整,寻找业务增长点。”肖奎喜说。
值得注意的是,《建议》提出,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对接、协同联动,推动与雄安新区深度交流合作,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建议》还提出,支持广东优势企业在国内布局建设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支持外销产品转内销,推动“广货”深耕国内市场。
肖奎喜认为,要真正推动企业融入国内市场,政府需要提高对外贸转内销企业的开放水平。以往我国非常注重对外资企业营商环境的优化,如今对这些外贸转内销企业,也可以考虑采取相似的措施,以促进内贸便利化。
作为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交汇点,广东也将持续推进双循环的工作。《建议》提到,发挥湾区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推动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全面建设贸易强省,实施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促进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离岸贸易等聚集发展,努力实现贸易新业态五年倍增。
目前,在广东7个直属海关关区中,有5个已开展跨境电商B2B出口试点。前10月,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大幅增长25.1%。
“广东在贸易新业态发展上有很大的优势和发展空间。”肖奎喜举例称,数字贸易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业务量增长很快,但在贸易规则方面有所欠缺。对此,政府应当采取扶持措施,制定相关的贸易规则,做全球贸易规则的参与者和引领者。
打造两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建议》提出,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一批高品质消费集聚区,打造一批省级示范特色商圈。
广州国际商贸中心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张昱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广州、深圳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时应该错位发展,广州可以打造综合型国际消费中心,而深圳应该强调时尚与高科技的结合,发挥其在科技领域的引领能力。
目前,广深两城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方面均有比较明显的短板。
张昱分析,作为千年商都,广州的产业基础很强,但也面临转型的压力,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为中小企业保留空间,从政策、空间、资金等方面保护中小型生产制造企业的发展。另外,广州的时尚引领能力较弱,在人才培养和标准制定上都有所缺失。
今年上半年,深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640.15亿元,排名第六,在重庆、广州和成都之后。张昱认为,深圳消费能力不足,要重点调整支出结构。一方面,居民支出主要受到高房价高房租的挤出,制约了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从公共支出来看,目前政府资源投入主要向生产领域倾斜,未来政府需要加强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加强医疗、教育支出。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要政策支持,包括大力发展免税购物、离境退税等,而目前我国的免税商业发展仍然不充分,商品和服务都有待提升。”张昱说。
《建议》提到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积极引导境外教育、医疗、旅游等高端消费回流。对此,肖奎喜分析,我国的境外消费势头非常强劲,对高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很大,但国内供给不能完全满足,有待填补。
疫情导致境外消费受阻,这对于国内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一个机会。肖奎喜建议,一方面要注重高端商品的生产制造,满足高端市场的需要——广东拥有雄厚的产业实力和技术,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引进高端品牌,不只是产品,还有服务,比如可以积极探索与全球知名高校的合作,在这方面深圳与香港已经有所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