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澜壮阔70年,中国骨科激流勇进!
70周年国庆阅兵让全世界见证了我国在军事力量、科技力量、文化力量、经济力量和社会力量上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雄壮威武的兵哥哥和圣洁美好的“兵鸽鸽”在天安门广场上的精彩亮相,让世界都惊叹于我国正大步跨进新的民族复兴,也让人民群众对各项高精尖技术转化成果的稳步起飞感到自豪。
70年,我国开进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我们骨科人,也同样沐浴在整个骨科专业的蓬勃发展。由此回顾我国骨科的发展历程,同样令人激动万分,心潮澎湃。
No.1
我国骨科的发展历程
周朝
早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内外科之分,外科,也叫疡医,疡医分为金疡和折疡,金疡就是指刀伤,也就是我国骨科的雏形。
汉代
汉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详细描述了下颌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
蔺道人编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可以称为我国第一部专业意义上的骨科学,因为其书内系统的介绍了骨折复位、固定与开放性骨折的复位方法。
正骨科诞生于元朝。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对正骨科的麻醉,肘、髋、膝、踝、足关节脱臼的认识与复位方法,脊柱骨折的悬吊复位方法,均有明确的叙述。
明代
明代的《金疮秘传禁方》,对使用银线缝合伤口进行了描述。西医东渐,始于明代( 1368-1644) ,经天主教传教士及欧洲商人传入我国。
清代
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总结了古人的治疗手法,分为“摸、按、端、提、按、摩、推、拿”八法,并且记载了古代骨科器械与支具。
鸦片战争之后
鸦片战争( 1840-1842) 之后,我国建立了一些西医医院和医校。英国医生Benjamin Hobson ( 1816-1873) 取名合信,在广州、上海行医。
1937年
1937 年中华医学会总会在上海成立了骨科学组,其成员有:牛惠生、朱履中、胡兰生、叶衍庆、孟继懋、任廷桂。
1980年
1980 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成立,冯传汉当选为第一届主任委员,同时召开了全国骨科学术会议。
1982年
1982 年《中华骨科杂志》正式出刊,现在已出月刊。
1984年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逐渐成长壮大,1984 年以来陆续建立了八个专业学组。
1994年
1994 年手外科独立成立学会,会员达700 名。
No.2
手足外科的发展
1959年
1959 年王澍寰在北京积水谭医院创建了手外科专业,1978 年他出版了我国首部手外科学。
1963年
1963年陈中伟、钱允庆成功地再植断手。
1966年
王澍寰于1966年完成首例断指缝接。
杨东岳1966年首创移植足趾以重建拇指、手指。
1986年
1986年顾玉东等开始转移对侧C7神经根并用尺神经桥接,连接到肌皮、正中、桡或胸背神经,以康复臂丛撕脱伤。
2003年
韦加宁2003年出版了《韦加宁手外科手术图谱》,同年获白求恩奖章和“人民的好医生”称号,以表彰他毕生负责热情为病人服务和对手外科作出的贡献。
近年
近年,徐文东、顾玉东等在胸腔镜手术下,取得全长的膈神经,接合到损伤的臂从神经。
No.3
关节矫形科的发展
1953年
我国1953年由南京范国声教授完成了第一例Judet股骨头置换术,拉开了我国关节置换领域的序幕。
1958年
1958年原武汉医学院第二医院外科矫形小组尝试应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当时称为“塑料”) 制作成了人工关节,并分别用于治疗骨肿瘤、陈旧性骨折病人。
1971年
1971年,北京积水潭医院的郭兴唐和贾祐民医生与北京钢铁研究总第五研究室的徐英忱工程师合作,在有限的信息资料条件下研制生产人工股骨头。
1972年
1972年解放军总医院时任骨外科主任的卢世璧院士主持研究出了我国珍珠骨水泥面人工髋关节假体,具有优良的骨长入特性。
1973年
一开始用不锈钢和钛合金做原料制成了人工股骨头并于1973年用于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病人,同年积水潭医院矫形组即报告了临床应用自制人工股骨头初步小结,这也是我国国产人工股骨头临床应用的最早报告。
1979年
1979年,解放军总医院的卢世壁院士和王继芳教授与天津市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的童衍传等联合研制了TJ骨黏固剂并对其毒性及组织反应进行了观察。这种骨水泥后来成为我国国产骨水泥的代表,一直应用至今。
1983年
1983 年3 月前后,北京协和医院的王桂生教授牵头成立了由解放军总医院、积水潭医院、钢铁研究总院五室参加的生物型全髋研发小组,根据王教授好友赵以甦教授赠送的法国“生物型髋关节样品”成功研制了珊瑚面的半髋和全髋关节。
这便有了我们国产的生物型全髋关节系列产品。该产品分别于1990 年和1991 年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6年
吕厚山教授1986年从美国学习回国后,与当时国内的人工关节制造商合作,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革新了既往许多错误的信息和概念,引进了先进的生产制造技术开发了我国第一代人工膝关节产品和配套工具,并从1991年起先后举办了12 期人工关节培训班,共培训了1千余名骨科医生。
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人工关节》专著及相关教材,为我国人工关节外科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起
20世纪90年代起,包括LINK、DePuy、Zimmer、Smith&nephew等国际品牌进入国内市场,开启了我国关节外科的快速发展阶段。我们从简单模仿,到自主产权,将关节假体的形态与安装理念不断本土化,更加适应国人体质,走出了一条我国关节外科自己的道路。
No.4
脊柱外科的发展
1993年
北京协和医院吴之康1993年报告65例侧弯曲线超过100°的治疗结果,他结合采用Harrington 及Luque技术对严重脊柱侧弯进行治疗。
根据脊柱侧弯研究学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RS)所制定的脊柱侧弯及其顶椎的标准,北京协和医院邱贵兴等,分析了该院427手术病例的手术前后站立位的前后位及侧位X线片,和术前仰卧位的侧屈X线片,制定了北京协和医院(PUMC)脊柱侧弯分类,其目的是确定手术入路、融合(固定)平面和测定该分类的可靠性。
2002年以来
党耕町等2002年以来,采用经口入路松解软组织治疗固定性C1、2前脱位。影响复位的因素包括前纵韧带、侧块关节囊和头颈长肌的挛缩。切断上述挛缩组织,谨慎地施加牵引及撬拨,便利了复位。
No.5
骨肿瘤科的发展
目前,骨肿瘤的治疗已趋于综合化,现有26个省、市、自治区参加了骨肿瘤登记统计,已收集35000余例,对恶性骨及软组织肿瘤从单纯切除、刮除、截除、截肢等,发展到灭活再植、保肢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使骨肉瘤的5年生存率由10%提高到30%以上。
骨巨细胞瘤体外培养成功,为肿瘤研究创造了条件。
No.6
中国香港骨科发展
香港骨科的两个主要支柱是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骨科。
香港大学的骨科
香港大学骨科1961 年由AR Hodgson 教授和方心让、邱明才医生在玛丽皇后医院组建,1968年肯特女公爵儿童医院骨科并入该科。
当时邱明才教授和JP O’Brien主持儿童骨科的工作。
1981年梁智仁教授任骨科主任,2004年由陆瓞骥教授继任。
1991年该科已有500张床位和6个亚专业。
2001年梁智仁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香港骨科医生。
香港中文大学的骨科
香港中文大学骨科于1983年由梁秉中教授在威尔士亲王医院建立,后由陈启明教授继任主任。1993年设有200张床位和7个亚专业。
同期创建了香港的骨科运动医学,并且组建了香港运动医学及运动科学中心。首项研究《北京-香港超级马拉松》完成于1983年,并发表于1985 年英国运动医学杂志。
在此期间发展了运动医学关节镜外科,陈启明教授亲自经治数千例。
1985年引进了等动力技术和装备,以评估及康复运动损伤病人,小儿骨科组提供高度专业的服务,包括脊柱侧弯、先天性畸形的矫正,肢体延长和神经肌肉疾病的治疗。
手外科和显微外科建立于1987年,断肢、断指再植成功率达到90%,骨肿瘤科开展保肢治疗技术,90%Ⅱ期骨肿瘤病例的肢体得以保存。在建科的10年中贡献了200余篇科学论文。
No.7
中国台湾骨科发展
三军总医院的邓述微和荣民总医院杨大中是台湾骨科的创建者。
台湾骨科学会
台湾骨科学会成立于1977年,历届的理事长分别是邓述微、陈汉廷、杨大中、刘堂桂、罗惠熙等。
中华交流学会
2001年成立中华交流学会,罗惠熙任首届理事长,促进两岸学术交流和专家互访。
台北荣民总医院
1959年成立骨科专业组,1983年独立建科。设有创伤骨折、骨病、儿童骨科、运动医学和手外科5个专业,研究方向有步态分析、等动力运动学等。
三军总医院骨科
1987年建科,设有创伤、普通骨科、运动医学、脊柱外科等专业,研究方向是骨折愈合,脊柱疾病和创伤运医。
台湾大学附属医院
1950年成立骨科专业组,1987年建科,设有普通骨科、手外科、运动医学、脊柱外科、儿童骨科等专业,研究方向是骨科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
No.8
小结
从任何一个角度纵览,都只是我国骨科发展波澜壮阔图景的一个剖面,但已经足以激励人心,让后人奋勇向前。
发展至今,我国骨科已经出现了14名院士,其中科学院院士2名,工程院院士12名,这些骨科传奇在中国近代骨科70年发展历程中担任舵手,带领无数先辈劈波斩浪,笑傲潮头。
同时无数为骨科奋斗了一生的英勇前辈和正在贡献青春的后起之秀,也在中国骨科这艘艨艟巨舰上担当肱股脊梁,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骨科的力量崛起和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 冯传汉.中国骨科发展简史(四)[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21):2015-2016.
2. 中国骨科发展简史(三)[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20):1841.
3. 中国骨科发展简史(二)[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19):1815-1816.
4. 中国骨科发展简史[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18):1727-1728.
5. 翁习生.中国早年人工关节外科发展概要[J].临床外科杂志,2019,27(04):355-359.
6. 胥少汀, 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绪论 中国骨科发展简史.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