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分布广,名字多,伤人更多的十大毒蛇之一——短尾蝮
导读:短尾蝮是国内分布较广的一类剧毒蛇,它的咬伤人数也是最多的,然而由于它的体型不大,患者常常掉以轻心不去就医,或是自行使用偏方,导致病情恶化,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本文将从短尾蝮的分布情况、体型、外貌、毒性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条名不见经传却与咱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毒蛇!
它的名字有点多
短尾蝮由于分布广的原因所以俗称也非常多,各地的人们都给它起了相对具有特色的名字,比如七寸子、土巴蛇、土蝮蛇、土夫蛇、土公蛇、草上飞、地扁蛇等。
短尾蝮还有个曾用名,叫做白眉蝮,就是因为它那两道白色的“眉毛”十分的显眼。
短尾蝮同它眉毛一样显眼的还有它那突然变小的尾巴,因为短尾腹是属于短粗型的选手,它的体长往往不过半米,它的头型和尖吻蝮一样的呈三角状,因此颈部十分明显。
它同竹叶青一样具备蛇类用来感知外界的“热成像”器官——颊窝,全身的色调以棕色为主,当然肚皮不是,它们的肚皮是灰白色的,还有它那相对较短的尾巴,颜色会深一些,呈棕黑色。
它的分布有点广
短尾蝮多活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但它的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北上广、天津、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台湾等地均有分布。
它们主要生活在当地的坟堆草丛里或者附近,它们也没有统一的活动时间,早晚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夏、秋两季常见于耕作区、沟渠、路边、村落周围。
假如短尾蝮活动的周边有树洞的话,酒足饭饱后它就会选择在树洞休息、假如没有树洞的话就会找个老鼠洞,吃掉老鼠全家老小然后住鼠洞。
除了像大多数蛇一样将老鼠作为主食,短尾腹还喜欢吃些常见的'山珍',例如蜥蜴、蟾蜍、以及其它的蛇类、为了营养均衡当然也少不了'海味',例如黄鳝以及各种常见的鱼。
五月到九月是短尾蝮选择繁衍后代的季节,这项工作时间倒是相对统一一些,会在下午两点到晚上十点之间举行,有趣的是它们的交配时间竟然可以长达3分钟,这在遍地“快男”的野外,可以说是相当出众的。
同它的耐力持久一样出众的还有它那令人胆寒的毒液!
它的毒液有点猛
毒性:
LD50(皮下):2.0mg/kg
平均排毒量:30-44mg
短尾蝮的毒素包括血循毒和突触前神经毒素,被咬伤的患者容易造成水肿、疼痛、坏死的症状,严重点也会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因神经毒素造成心肌损害、血红尿蛋白的等情况。
从各大医院收集到的咬伤病例,可以算出短尾蝮的致命率在7.65%,也就是一百个人被咬得死七个,这个数值较之上期介绍的五步蛇(20%的致命率)而言,算是不太高的了,但它却是国内咬伤人数最多的蛇。
特别是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它所造成的危害并不小。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被蛇咬伤人数能达50万,其中毒蛇咬伤占一大半,而短尾蝮咬人的数量又占这毒蛇咬伤人数的一半,也就是说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被短尾蝮所咬伤。
去年八月,武汉一位六旬老汉只不过为了喂饱自家耕牛,在山坡割草时没太注意惊动短尾蝮,于是就被短尾蝮咬伤了。
受伤的老汉,忍痛回家立刻清洗了伤口,发现伤口不大于是就听信亲戚的偏方,将草药和大蒜磨碎外敷伤口了事。
不料两天后毒性大发,伤口又肿又胀,意识逐渐模糊床都下不了,险些要了这老头子的命,亲属见状知道大事不妙,于是立即带老汉去了当地的医院,由于时间太久,注射了血清情况依然没好转,于是又连夜叫了救护车送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治疗手段,这才得以脱险。
主任医师表示:“再晚点,神仙也就不回来了,被毒蛇咬伤,请务必立刻前往医院接受治疗,时间拖得越久,治疗效果就越打折扣。”
结语
虽说短尾蝮在“咬人”这方面很有天赋,但它的致命率确实不算太高,所以也不必太过惊慌,倘若被眼镜王蛇、或是银环蛇咬了,两天不去就医怕是早就完蛋了。
而且短尾蝮在野外其实挺弱的。几乎无毒的赤练蛇也会把它当成盘中餐,可见这位伤人不眨眼的小肥蛇,在蛇界的实力有多么的拉跨。
赤练吞短尾
很长一段时间内,短尾腹都被认为具有某些治疗作用,因此日本药酒厂每年都会大量收购,中国也会其作为原料生产药物,一时间就造成了大量的捕杀,因此短尾蝮的数量急剧下滑,2013年的它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以上便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喜欢的朋友帮忙点赞、收藏、转发,关注老夫一起聊蛇@老夫聊宠,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