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闻民 | 三嫂

三 嫂

文/王闻民

2017年12月21日早, 乡下老家来电话,告诉我三嫂昨晚十二点去世了,听到消息先是不敢相信,随后眼眶里就噙满了泪水。

曾祖父有两个儿子,我的祖父排行为二,一家住在老宅子里,我们叫老屋,新建的宅子住大祖父一家人,我们叫新屋。三哥 居住在新屋,67岁因病去世了。三嫂今年82岁了,在同龄的老年人中身体还算硬朗,虽然她和我是同辈人,长女比我大2岁,与父辈有着同样的社会经历。11月19日,天下着大雪,我驾车一路冒雪北上,越靠近桥山雪也下得越大,过了会儿雪慢慢变小,我站在哥哥家平房顶端卸门前的镜面柿子。霜降过后,柿树叶全部落光,柿子就像灯笼挂在空中随风摇摆,在缺少绿色的冬天,也算得上是一道风景,犹如天空的彩虹。三嫂住在哥哥家的对面,这个东西走向的巷道基本住着我的本家人。在边疆工作时,四五年探亲一次,现在退休了,也是少许回乡下老家。每当三嫂看到我或者是听到我的声音,赶老远就喊我的小名,有事没事都要过来聊上几句,这次也不例外。三嫂还没有解下围裙,就从屋子里蹒跚着走了出来,看得出是刚收拾完厨房的锅碗瓢盆,就听见了我的声音,用塑料袋提着自家地里拔的油菜叶,还装了几个苹果送我带回县上。我知道她们家没有种植苹果,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可若果不接受又怕伤了她的心,上了年纪的老人,心思多,想得也多,稍稍一点说话不注意,就会在她们心里留下不快。还是笑纳了吧,我在心里提醒着自己。但这次见面,三嫂失去了往日的风风火火,明显的老 了,走向了暮年,也许感到了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下午五点钟我要回县上,三嫂让大孙女搭乘我的车子,孙女嫁给了曹村镇,是我回县的必经之地。孙女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三嫂平时要帮大儿子做饭,也兼任着给大孙女当母亲的角色,对孙辈倾注了更多的爱和关心。

从后视镜里看到,三嫂一直目送车子在转弯处,那份牵挂,满满写在脸上,谁知这中间仅仅一个月时间,就阴阳相隔、竟是永别。

往事如烟,历历在目,就像过电影一般在眼前浮现:三十三年前,我离开美原中学第一次去遥远的新疆工作,临行前在田野里转悠,遥望秦岭,观赏桥山,在这片生养自己的黄土地上汲取营养,获取精神慰藉。遇到三嫂在地里干农活,就多聊了几句话。三十多年后我退休回老家,三嫂仍然能回忆起当年说话时的情景,片言碎语也能回忆犹新,多么用心的一位嫂子。

七八十年代,我家人口多,每年都缺少半年以上的口粮,这在当时的农村不是什么新鲜事。我的两个哥哥十几岁初中毕业,就担当起家庭吃饭的第一要务。一年大多时间,用脚步、青春丈量着去泾阳、三原、高陵、礼泉县的路程;用汗水、辛劳记录着那段苦难的岁月。我们家住在桥山脚下5公里处,翻山越岭去铜川的陈炉镇拉瓷器或者到野鸡花拉煤炭换取粮食。我家当时没有前院和后院,瓷器、煤炭拉回后,架子车晚上就直接停放在三嫂屋前的胡同里。

新屋是旧社会建的一座房子,有前厢房和后厢房,中间是大厅房。三哥和五哥家住在后厢房,天井中间用砖块把 两家隔开。“文化大革命”时期,因家庭成份高,生产队把前厢房和大厅房没收归队所有,做为队上储存粮食的仓库,从此三哥、五哥两家各自走后门。五哥门 朝南边,出门就是碾麦场;三哥家门向北,要到村里去,需经过三家的后墙根子才能绕得出来,胡同口的门是用篱笆做成的。为了方便哥哥第二天出行,三嫂把篱笆门上的一把钥匙交给了哥哥,这不是一天两天麻烦他们家人,而是漫长的十多年,3600多天呀,谁人轻易能够做得到?直到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才彻底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拉瓷器、煤炭换取粮食的历史才算结束,富平人才真正把粮本从“泾、三、高”(指泾阳、三原、高陵县)争取了回来,把没有饭吃的帽子甩到了东海。

三嫂说话不会打弯,心直口快,但善良是三嫂做人的本色,却永远是镌刻在我们心里的纪念碑。

三嫂热爱劳动,一生与劳动相伴,直到去世前,也不曾与劳动分离,在三邻五舍留下佳话。

三嫂勤俭持家,不会浪费一丁半点粮食和钱财,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人,珍惜每一粒粮食和每一分钱,已经成为终生的生活习惯。

老屋四嫂说起新屋三嫂,就止不住泪流满面,妯娌情深;三嫂走了,将自己美丽的人品留给了她的后人,也感染着影响着周围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来时堂堂正正,走时干干净净,不给儿女留下麻烦,实现了她临终的夙愿。
三嫂一路走好,西去的路上有鲜花相伴。

写于三周年祭日,2020年12月18于富平

作者简介:王闻民,底店乡人。原任新疆英吉沙县第二中学校长(后更名英吉沙县实验中学),中学高级物理教师,曾任喀什地区物理学会副会长、自治区教育学会会员。主编《中国共产党英吉沙县简史》,并获自治区党史奖。退休后,有计划地阅读,弥补历史留给我们这代人的知识缺憾;用笨拙之笔,记录沧桑岁月,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精神生活;笑看日出日落,从容走向暮年,与夕阳相约。现为富平县作家协会会员。

讲述富平人的故事,

凝聚富平人的力量。

弘扬富平人的精神,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

(0)

相关推荐

  • 宋代哥窑专业鉴定技巧你知道多少?

    清朝的乾隆皇帝将南宋生产的哥窑瓷器视为珍品,即便哥窑得到如此珍惜的对待,但实际上,流传到后世的哥窑瓷器仅仅才300余件.数量稀 少且珍藏价值极高,让哥窑位列宋代五大名窑的原因之一. 哥窑是南宋才有,按 ...

  • 【望安山文学】徐广忠||子欲养而亲不待——忆“远行”的母亲(散文)

    子欲养而亲不待 --忆"远行"的母亲 作者:徐广忠     主编:非   鱼 每次进家,母亲总是特别高兴,"儿子饿了吧,妈给你做饭去."不一会,一桌可口的饭菜就 ...

  • 宋代哥窑六棱长颈瓶专业鉴定

    大多数的史籍表明,哥窑瓷器产于宋末元初,实际上这一时期战火纷飞,非常遗憾的是,烧制哥窑瓷器的工艺并没有流传下来.伴随着战火,"金丝铁线"的开片技术逐渐消失. 铁足圆腰冰裂纹,宣成踵 ...

  • 宋代哥窑六棱长颈瓶真品什么样

    文献中的哥窑"哥哥洞窑"."哥哥窑"与"旧哥窑""哥窑"最早见于元孔奇的<静斋至正直记>(1363年):乙未 ...

  • 王闻民 | 小区见闻

    小区见闻 文/王闻民 我居住在富平石川河岸边的一个小区,高楼几十栋,有几万之众.地下车库2个,有1000个泊位,算上地面的1000多个泊位,有2000多辆车可以停放小区.在我们当地,就其占地面积.规模 ...

  • 王闻民 | 康庄学校记忆

    康庄学校记忆 文/王闻民 从明月山往南走5公里,有个村子叫康庄.  1948年11月21日至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底店乡草滩.康庄,薛镇乡的韩村.董家堡.王家堡.新城一线,与国民党胡宗南十七师展开激 ...

  • 王闻民 | 美原中学最温暖的记忆

    美原中学最温暖的记忆 文/王闻民 1984年3月,我告别了曾经任教6年多的富平县美原中学--她是我的母校. 美原中学建于1944年,占地100多亩,在上世纪80年代,无论学校内部建筑布局,办学条件,教 ...

  • 散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王闻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贵州旅游纪实 文/王闻民 对于贵州省的了解 ,始于初中语文课本的<黔驴技穷>一文:有位好事者,把一头驴子用船载入贵州,因山地多而派不上用场,只好把驴子放入山下, ...

  • 【诗雅香江】第337期 王树民 现代诗歌三首

    [作者简介] 王树民,笔名观澜,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人,大专文化,公务员退休.热爱写作. <王树民(观澜)现代诗歌三首> (一)冰花 文/观澜 记得从前, 清晨起来. 我总要凝神欣赏, 窗上 ...

  • 【第二届“金声杯”全国诗歌大赛】​王为民 :退休抒怀(三首)

    作者简介 王为民,男,1957年生.长期从事城市管理工作.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会员.杭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杭州市萧山区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中华辞赋><中华诗词><朔方 ...

  • 【王乾民】清明随想(三首)

    清明随想(三首) 一 时值清明祭先祖, 千里奔波今返程. 车颠日赛渴难耐, 风吹雨打苦漂零. 追远思亲恩如山, 慎终存孝情海湧. 纸币千亿祭魂魄, 素供一桌祭英灵. 二 先贤久逝祭无空, 严寒苦暑从未 ...

  • 牧野,​王焕民,岁月安好三位老师作品欣赏

    感谢您关注华夏思归客诗词学会 投稿微信:CZJ690430 投稿必须是首发稿件 温馨提示 二十一期思归客诗刊已经全部快递完毕,望朋友们注意查收.欢迎文友踊跃投稿,同时开始征订第二十二期封面,封底人物. ...

  • 【陕西临渭 王乾民】原创//无题(三首)

     2020第239期总第1583期  无题(三首)      一 半夜辗转独嘻吁, 君皆笑我笔下痴. 世上名医千千万, 谁能愈我单相思. 二 君要与吾同相思, 远隔万水共零涕. 世上妙药千千万, 唯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