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完成《平凡的世界》后,将手中的笔扔掉,他已用生命写尽人生
“每一分钟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这个世界,同时也把另一些人送进坟墓;这边万里无云,阳光灿烂;那边就可能风云骤起,地裂山崩。世界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写出这段话的人也一样,他的人生很短,却没有一天是平静的,他的命运注定历尽风波,他是路遥。
01
路遥于1949年12月2日出生在陕北,本名叫王卫国。开始进行文学创作以后,他才给自己取了“路遥”作笔名。
他是家中长子,之后母亲陆陆续续又为他增添了五个弟弟三个妹妹。但也正因为家里孩子太多,父母实在没办法抚养,于是父亲将8岁大的路遥,过继给自己远在延川的哥哥。
伯父家没有孩子,但条件并不比自己家里好多少,同样是饱一顿饿一顿,但多数都是挨饿。路遥虽然年幼,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每天都帮着干放羊捡粪的活。
有一次因为太饿,路遥在学校里看见一个干部家的孩子在吃白面馒头,肚子咕咕叫着,自己眼巴巴地看着。
这个同学看着路遥盯着自己吃东西,就想逗他一下,“我可以分给你一块,但你得趴在地上学狗叫。”
没想到路遥真的趴在了地上学狗叫,然后到同学跟前用嘴接上那块他用尊严换来的馒头。同学们都笑他,但那时候的他已经顾不得什么叫尊严,也不懂得什么叫尊严,只知道自己的肚子饿得咕咕叫。
当然,难过是有的,回忆起当初的日子,路遥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灰暗的,自己看不见光。
到了1973年,路遥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上大学,但因为当过“头头”,很多学校不敢接收他,其中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只有延安大学愿意将他收为学生,路遥从此进入了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
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路遥知道,能改变自己命运的,唯有知识,他必须要珍惜学习的机会,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去汲取知识。
很快,他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机。大学期间,路遥在《延河》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编辑部还特地召开了一个研讨会,不少文坛前辈聚在一起,路遥因此获得了一次珍贵的学习机会。
在那以后,路遥仿佛打开了一个开关,又或者该这样说,找到了自己人生要走的道路,他开始进行写作。
到了八十年代,他发表的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了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这篇小说其实他早已写成,只是放到80年代才成功发表。因为小说的内容揭露了十年浩劫的丑陋,没人敢发表,路遥也曾一度想要将文稿撕掉。幸亏后来获得了《当代》杂志以及作家秦兆阳的赏识,这部作品才得以面世。
但真正让路遥在文坛站稳脚跟的作品是随后写成的《人生》,可以说,这是一份路遥送给自己的礼物,这是一部他希望自己能写出的有足够深度的作品。
路遥非常重视这部作品,准备工作就做了整整两年。当他认为自己可以动笔的时候,他返回家乡,租了县招待所的一间小客房,就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写作。
在招待所写《人生》的那段日子,路遥就跟着了魔一样,一天可以不停地写作十几个小时。他的写作激情甚至影响了他的健康,但他毫不在意,有时想得入了神,还会深更半夜在招待所里转圈,就连所长都以为他的精神真的出问题了。
1982年,路遥完成了这部13万字的作品,而《人生》从他动笔到写上最后一个句号,只用了21天。那时的路遥,还不到32岁。
小说写完了,路遥紧绷的神经才终于得以放松,他感觉自己像生了一场大病一样,浑身乏力,连行走都十分艰难。他知道,这是累的,但非常值得。
初稿完成,路遥休息了几日便决定返回西安。途中经过铜川,他就在铜川逗留了一会,去煤矿找在那里当工人的弟弟王天乐。
他将写好的初稿念给弟弟听,结果却将自己感动得泪流满面。回到西安家中,妻子也为路遥的作品流下了眼泪。
《人生》这篇小说实在是太现实了,仿佛每个读者都能从中看到当时的自己。小说中反映的城乡差异带来的矛盾,引起了大多数人的共鸣,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路遥凭借《人生》,奠定了自己在中国文坛中的地位,而《人生》也被视为具有开拓性的当代文学作品。
02
“我几十年在饥寒、失误、挫折和自我折磨的漫长历程中,苦苦追寻一种目标,任何有限度的成功对我都至关重要。我为自己牛马般的劳动得到某种回报而感到人生的温馨。我不拒绝鲜花和红地毯。
但是,真诚地说,我绝不可能在这种过分戏剧化的生活中长期满足。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种沉重。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
也许路遥的生活太苦了,也太压抑了,他从来就没有过放松的时候。因此,他在完成《人生》后,没有停下休息多久,马上又投入到新的创作之中。
而且对于文学,有远大的抱负和野心,在他的心目中,文学创作也是他追问人生意义最直接的途径。
路遥与老师柳青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对话,柳青说,陕北地区出过很多人物,这些人物的墓陵,只花一天就能走完,但是陕北同样也是一片伟大的土地,却还没有一个陕北人能写出两三部陕北题材的作品来,是很可惜的。
他还说,自己当然也希望可以完成这样一项光荣的任务,但他来不及了,他觉得路遥可以成为这样的一个人,去写出这样一部作品。
或许就是这一席话,让路遥对文学创作,除了有抱负和野心外,还多了一份责任。
于是在1985年,路遥开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那时的他身体已经不太好,他是在医院进行第一部的创作的。
他甚至在动笔以前,到黄帝陵庙恭恭敬敬地上了一炷香,希望自己的身体可以撑到他完成《平凡的世界》。
路遥害怕自己也来不及,于是经常撑着羸弱的身体进行创作,每天写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同样是不分昼夜,才终于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写成。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路遥对于这部作品寄予了厚望,可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为他出版,后来才在《花城》杂志中发表。尽管成功发表,文坛的评论家们还是纷纷对这部作品大打差评。
甚至有人说,《平凡的世界》质量极其低劣,路遥已经江郎才尽,再也不是那个写出《人生》的他。
可是对于路遥来说,这是一部他倾注了所有心血的作品,没想到却遭到评论家们的全盘否定,路遥忍不住,去到老师墓前,放声痛哭。
哭完后的路遥没有放弃,继续第二部的创作,这次的作品完成后,他果真生了一场大病,“终于完全倒下了”。
路遥不希望给自己留下遗憾,没有完成整部作品就离开这个世界,医生建议他休息一两年再动笔,可他还是支撑着坚持写完了《平凡的世界》。
1988年5月25日,路遥终于划上了《平凡的世界》最后一个句号。而当他写完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将手中的笔用力地向窗外扔去。
随后他去到卫生间,用热水洗了把脸。“几年来,我第一次认真地在镜子里看了看自己。我看见了一张陌生的脸。两鬓竟然有了那么多的白发,整个脸苍老得像个老人,皱纹横七竖八,而且憔悴不堪。”
03
《平凡的世界》写完了,路遥非常满意自己的作品,但他的满意是做了很大的“牺牲”换来的。
路遥说,他把田晓霞写死了,这是让他感到最痛苦的地方,就像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但为了情节发展,他不得不作这样的安排。
这本书写的了人性的悲剧,也写社会的悲剧,更写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里的艰难曲折和不屈抗争。整部作品都讴歌了普通劳动者在苦难中,依然坚毅向上,凭着美好心灵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克服重重障碍,达到精神上的升华。
《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都是在时代洪流中的小人物,有千千万万的人与他们命运相同,路遥也一样。里面所描绘的人物,其实也就是一生困厄,却始终与命运抗争的路遥本人。
直到现在,《平凡的世界》仍然受无数年轻人的喜爱,在书中,他们能感受到热血,他们读到了奋斗。
在完成《平凡的世界》不久后,因为身体本来就不好,加上写作透支严重,路遥就因肝硬化病逝了。
离世前,路遥曾经拜托前来探望他的记者张晓光,帮忙引荐引荐给有钱人,为他们著书立传,自己好赚些稿费。
这是路遥人生中第一回,为了钱去写作,这完全违背了他的创作初衷。自古以来,文人心中都有一份傲气,不为五斗米折腰。但那时,路遥弯下了腰。
他的弟弟王天笑曾经透露,尽管《平凡的世界》字数上百万,可是出版社给的稿费并不高,一千字也才30元,而稿费早已被路遥预支得所剩无几。
除了供养两对父母,路遥抽烟也是一笔支出。他自己就曾抱怨过,写了那么多小说,赚的稿费还不够他抽烟抽的。
他也曾经想过换个工作,因为写文章养不活自己,更别说供养老人,“靠写小说挣钱攒稿费,就和靠卖血获利一样惨。”
就连获得茅盾文学奖,去领奖的路费也是借回来的。
王天乐回忆说,当时哥哥打电话告诉他,去领奖的路费借到了,可是请客吃饭还有买书送人的钱,还得想想办法去凑。他也跟哥哥打趣道,以后还是尽量不要获奖,万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可不知道上哪找外汇。
路遥还在采访中说过,自己和妻子离婚后,一直觉得对不住她和女儿,于是一咬牙就买下了一架钢琴送给女儿,可是买琴的钱,也还是借的。
所以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时,其实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本想在完成以后,再写出一部能与之媲美的作品,可他终于还是“来不及”了。
04
路遥去世前,西安开往延安的铁路通车了。路遥赶紧买票尝了鲜,那是他第一次坐火车回老家,他心里高兴得不行,火车通车带给他的是一种希望,他总觉得,自己可以顺顺利利回家,开始下一部小说的创作。
他心想着,要完成老师交待给他的任务——写一部对得起陕北历史和现实的书。
然而,当路遥刚下火车,他肚子就开始痛了起来,被送进了医院,而医院却给家属下了病危通知书。
那时距离路遥生命的终点还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路遥没办法继续创作,他甚至想过提前终结自己的生命。
最终,1992年11月17日早上8点20分,不平凡的路遥离开了这个平凡的世界,那时的他年仅42岁。
路遥在离世前曾留下嘱托:“我死后,要把我埋葬在延安黄土山上。”之后,他的骨灰就被安葬在延安大学文汇山上,永远沉睡于此。
生长于黄土地的路遥终于回到了他所热爱的苍茫的黄土地中。
对于人们来说,路遥不仅仅是一个作家,他将对普通人命运的关注深深地记录在文学作品里,他其实是一个时代的记录者。
他懂得挖掘每个人心中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将尽管一个再渺小的人,他心中的勇气所描绘出来,给予小人物也应有的光亮,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我们不敢说路遥的作品还能走多远,但他的精神却是不朽的,犹如一颗星辰,虽然陨落,却始终散发光亮,让我们向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