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保定郊区东高庄的刘树霞老师,还有滑迷调嘴的那个老同学
今天这篇文章,作者:甄彦明,这是作者1965年加入少先队时,特意跟妈妈要了五毛钱在保定西大街美章照相馆拍的“标准照。直隶尚书房热心网友行者小帆推荐,下面是推荐词:
编辑,你好!我特别推荐一篇我朋友,校友,也是一位老保定老乡,甄彦铭的文章。他77年由保定四中考上河大物理系,82年毕业后追随爱情的另一半远赴承德。老甄在承德工作到退休。目前老两口退休生活幸福美满,子女事业有成。他的这篇怀念老师的文章也感动了我。他当年因为家里条件困难,初中毕业高中都没上就考上胶片厂上班,当了名消防队员。77年高考他以初中水平考上河大物理系,也算是学霸。现把他的文章推荐给你们,望能让更多老保定人看到。算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谢谢你!——推荐人:行者小帆
回忆保定东高庄的刘树霞老师
还有滑迷调嘴的那个老同学
作者:甄彦明,题目为编辑所加
今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多年来,我一直想写点什么来表达一下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但是由于自己脑笨笔秃手头子不利索,一直也下不了笔,“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在我这里具有双倍的感受,因为我父亲就做了一辈子的小学老师,所以,思念和感激老师,在我心里如涛如潮,而要落在笔头子上还真不易,言语难以表达。
我上的小学是保定市郊区杨庄公社东高庄小学,这所普通的小学和那些可亲可敬的老师对我一生影响重大。东高庄小学是由解放前村里一个姓杨的大户人家的大四合院改造而成的,记得那时的小将们还曾将四合院的主人杨士符老两口从北京抓回来批斗,七十来岁的老两口每天早上被按着跪在学校操场的台子上喊“我是公老虎,我是母老虎”,然后再去扫大街,看着实在可怜。过了不到一个月,从北京来了一辆华沙牌小轿车,把老两口接走了,据说是周总理亲自派人来接的,因为杨士符曾经是傅作义的一个副官,为和平解放北京立过功的。
我之所以在东高庄小学上学,是因为我父亲1954年从保定市初级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分配到了东高庄小学,开始在学校住教师宿舍,结婚后就在村子里租农民的房子住,我也出生在东高庄,一住就是二十多年。我是1964年上的小学,那时我父亲已经从东高庄小学教导主任调到清苑县西白楼中心小学当教导主任,是去支援县里的教育事业,直到七十年代末又调回保定市。
我的小学班主任是刘树霞老师,瘦瘦的大高个子,齐肩的头发,大眼睛,端庄大方,非常漂亮,那时她刚从保定初级师范学校毕业,说起来也是我父亲的师妹。
刘老师工作认真,为人谦和,她讲的语文课生动有趣,丝丝入扣。我们从老师那里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做人,受益一生。刘老师年轻时身体不太好,患有美尼尔综合症,犯病时头晕目眩,十分难受,但她从没有耽误教学,她有母爱的情怀,对我们十分疼爱。
我算是比较听话和学习好的孩子,因为我家离学校很近,所以从一年级到小学毕业,每年冬天早晨教室生炉子的活都是我和张爱民同学包了。我还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深得老师喜爱。班里也有调皮捣蛋的学生,李双喜就是典型,他是双胞胎,弟弟李双来和我们同年级,在甲班,我们是乙班。
李双喜家在船社,船社的家庭原来都是从安新白洋淀过来的,他们过去没有固定住所,从保定府河经白洋淀到天津跑水上运输,吃住都在船上,后来成立了船运合作社,在刘守庙那里的府河边划了一块地方给他们,才有了陆地上的固定住所。
船社的孩子们都水性特强,同时常年的水上漂泊生活方式形成了他们特有的放荡不羁的性格。李双喜上学比较晚,比我大两岁,他坐在最后一排,常常在上课时搞小动作,比如扔石子打前面的同学等。
刘老师说他,他还滑迷调嘴,经常把年轻的刘老师气哭。
刘老师一生气就容易犯美尼尔症,头晕目眩甚至恶心呕吐,就得回办公室休息。我们几个同学就押着李双喜去给刘老师道歉,刘老师也不会计较,而是循循善诱教育学生,恨铁不成钢,这是老师对学生的共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都会理解老师的苦心和爱心。
几十年过去了,只是心里想嘴里念老师,也没为老师做什么事,刘老师健康长寿是学生们的最大心愿!
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