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采撷——治胀宜用炭药

医林采撷——治胀宜用炭药

老中医

2020-8-19 10:06

临床每见顽固性腹胀者,用药难以奏效,忆20世纪70年代中,本县老干部魏某,腹胀已30年,诸治不效,后余改用一方,原药味已记忆不清,约为消食健脾之药,诸药多炒为炭再煎服,数剂后顽疾竟愈,享年86岁而胀未复发。自此,余治胀每喜用炭药,有效者甚多。

1994年4月中旬,本院青年任某,少腹胀满已年余,形体消瘦,叩其少腹如鼓,时可见肠形,不能饮食,舌苔白厚,先与大黄附子泻心汤,两剂泻下四次,腹胀除而数日又作如前。

改用:苍术炭30g,枳壳炭30g, 槟榔炭15g,干姜炭15g,肉蔻炭10g, 木香炭10g,每日1剂。
4日后腹胀全消,饮食复常,已数年未见复发。
余以为炭药治胀的原因有:
①炭为火煅而成之品,无水气而能防腐。腹胀多因胃肠有炎性变化,黏膜水肿甚或糜烂,组织腐败,炭可吸收其水湿,防其腐烂,易于恢复胃肠功能。
②炭可吸附恶味之气,每见做米饭因火过大而有焦苦味时,用木炭置饭中,则其焦苦味消除。腹胀多由胃肠功能不良,食物消化欠佳,而产生异常气体,炭可吸附之,减少异常气体以消胀。
③炭物多为碱性,可荡涤污垢,旧时农家常用草木灰淋水(所淋之水甚滑)代碱浣衣可证。用炭药之碱性且滑者,可荡涤胃肠中因久病所积之秽物,以利彻底治愈。
④以《辅行诀》五味理论核之,咸味与辛味同用,有除积滞之功。炭味咸,而治胀之药多为辛味药,如厚朴、陈皮、干姜、肉蔻等,辛药制为炭,此炭之性本寓有咸辛之性,故具除积滞之功,积滞除则胀满消。(《<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临证心得录》——衣之镖)

浏览694次

(0)

相关推荐

  • 荆芥,去除感冒发热 袪风发汗 透疹止血的能手

    荆芥,去除感冒发热 袪风发汗 透疹止血的能手! 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带花序的全草或花穗,主产于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目前多为栽培.秋季花开穗绿时割取地上部分,有的先单独摘取花穗而 ...

  • 于辛尔名老中医治癌经验药对分享

    于辛尔名老中医治癌经验药对分享

  • 医林采撷——三味妙药治崩漏(附:崩漏特效验方)

    妇科崩漏证,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患,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崩出不止能转化为漏,漏下失治也可大出成崩.临床所见以气虚不摄.血失故道.血热妄行者为多,特别是因于热邪迫血妄行而致的,更属屡见不鲜. 数十年来,笔 ...

  • 医林采撷——中风后遗症当首重治郁

    医林采撷是我读书笔记的一部分,也是我学中医历程的一部分,主要是选取名老中医的医话.这也是我比较偏爱的一部分,因为它对我一生的临床影响比较大.我不爱看别人评注的医案,总觉得有点隔靴搔痒,揣测臆想,离本人 ...

  • 治顽固性腹胀宜用炭药

    古人云:"用药如用兵."古代医学家刘完素说得好:"夫物各有性,制而用之,变而通之,施于品剂,其功用岂有穷哉."中草药炮制方法有多种,统而分之,不外生熟两大类.生 ...

  • 医林采撷——“中药”不传之秘“量大量小”效不同!

    [艾叶]常用量能温经止血,大剂量可使肝细胞损害,出现中毒性肝炎.3~5g可开胃,8g左右温经止血.止痛,大量则引起胃肠道炎症. [槟榔]用以消积.行气.利水,常用剂量为6~15g.而用以杀姜片虫.绦虫 ...

  • 医林采撷——神奇鸡鱼汤可抵白蛋白

    医林采撷是我的读书笔记中的部分,也是我学中医历程的部分, 主要以选取名老中医医话为主.这也是我比较偏爱的一部分,它对我一生的临床影响比较大.我不爱看别人评注的医案,觉得有点隔靴挠痒,揣测臆想,离作者的 ...

  • 医林采撷:----------三七的临床新用

    三七,又名参三七.田七.众所周知,乃止血散瘀,跌打损伤之良药.临床中,我们发现它还对消除寻常疣(俗称猴痣),防治手术后粘连及瘢痕等疗效显著,兹向读者简介于后.    笔者用三七治疗其他疾病时,偶尔发现 ...

  • 医林采撷:小青龙汤的故事,感冒后,在心下有水气

    慢性支气管哮喘 风寒感冒 水气 按]:小青龙汤是伤寒论中的名方,临床上用得频率很高,效果也很显著,伤寒大家刘渡舟讲得最好,这是我的认识.临床上我特别偏爱小青龙汤,桂麻姜芍草辛三夏味半升要记牢.伤寒表不 ...

  • 医林采撷——偏头痛

    老中医 12:31 张某,男,20余岁,工人. 患偏头痛数年,二三月辄一发,发则疼痛难忍,必以头频频用力触墙,始可稍缓.数年间遍尝中西药不效. 刻诊:刻下正值发作,患者不断以拳击其头,坐立不安,呻吟不 ...

  • 医林采撷——风寒风热之鉴别

    医林采撷--风寒风热之鉴别 老中医 2020-8-24 7:54         外感风寒与风热表证,除典型脉证外,疑似夹杂者颇难辨识.柴浩然老中医在实践中总结出几条辨证经验.         一是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