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不起来的中年

跟好哥们喝酒撸串,酒一喝多就容易说实话。
“讲真!我以前看你们觉得都特傻X。”
“现在呢?”我问他。
“现在?完全反过来了。你们都很牛,我是最傻X的那个。”
工作十年,人生奔四的时候能有这样的觉悟,不算白活。
人生几乎都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青春年少时,不知世事艰难,容易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自然不轻易看得上人。岂止文人相轻,世人也多是如此。
一个同事的孩子大学刚毕业,雄心万丈,立志“擦皮鞋也能当老板”,我们都叹服年轻人的心气之高。领导在一旁摇头,这是没吃过苦、没吃过亏,说大话而已。
据我观察,一个在单位总是把头抬得高高、一脸不屑的年轻人一般“吃不开”,而他们也不自知,除非人特别好的同事领导,否则也没有人去提醒,当然即使提醒了也多半不听。因此,吃亏在所难免,全靠自己慢慢在受挫中醒悟。反倒是一些老大哥老大姐、一些领导,有资历、有职位、有本事,总是和和气气的,不摆架子,又耐得烦,大家把信任和尊敬放在心底,都喜欢往来。
站得高了,自然就懂得低头弯腰。身处下位,总往上看,才会把头抬得高高。不是真的有资格用鼻孔看人,而是忘了上坡要走得快,不能眼睛只朝上盯着前方,还要低头赶路。
一个人,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不牛了,也许才是真正牛的开始。毫无资本的自我感觉良好,就像一脚踏进云端,看似飘飘然欲仙,实则摇摆不定,随时可能跌落下来,摔得很惨。
不光是普通人被此困扰,连一代名臣曾国藩也因此吃过大亏。
曾国藩27岁中进士,之后十年七迁,连进十级,位居二品,成为当时湖南级别最高的官员,一时风光无限。后来,太平天国起事,丁忧在家的曾国藩奉命在湖南办起了团练对抗太平军。做惯了京官的曾国藩对互相勾连、暮气沉重的湖南官场颇为不满,少与往来,导致办理团练处处制肘、颇为不顺。让曾国藩特别愤恨的是,湘军首战即在靖港大败,在退驻长沙城郊的水陆洲时,湖南巡抚骆秉章来到离曾国藩座船仅数十米之遥的码头送客,曾国藩以为他是特意来看望和安慰自己的,内心正十分感激,谁知他送完客人之后竟然转身便走,就当没看到曾国藩,并且还同长沙官员一起对曾国藩的兵败百般讥讽,让曾国藩十分难堪。
之后,曾国藩追逐太平军到了江西,一样与江西官场格格不入,到了最后,甚至闹到弹劾湖南同乡、同科进士的江西巡抚陈启迈。在扳倒陈启迈后,整个江西官场更加与曾国藩为敌,导致湘军在江西饷银粮草严重匮乏,局面十分艰难。
就算曾国藩如此的牛人,在现实面前也有牛不起来的时候,反倒是处处碰壁、无计可施,整日愁眉不展、痛苦万分。后来,曾国藩在为父亲守孝的三年中,经过痛苦的思索反省,终于痛定思痛、大彻大悟,从根本上改正了自己高已卑人、锋芒毕露、说话太冲、办事太直的毛病。从此,人生到达了一个新的境界,再度出山后不计前嫌,主动拜访骆秉章,遍访湖南、江西大小官吏,还给痛骂过自己的左宗棠题字,如此放低姿态迅速赢得了多数官吏的支持。最终,为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打下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人生就是这样,吃回亏学回乖。越早醒悟,越早受益。人到中年,见识的多了,特别是经历了社会几次三番的毒打后,多半都会改掉自以为是、老子第一的坏毛病。磨平棱角不见得是坏事,人与人之间的磕磕绊绊,多是由于锋芒毕露、互不相让所致,把自己打磨的光滑了,不在有意无意中划拉着别人,非但不用感伤自己没了性格,反而是一个可喜的进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以前看这句话哪哪都不顺眼,现在看来可谓是金玉良言。
人到中年,能管住自己牛皮哄哄的性子,变得低眉顺眼、人畜无害,表面上是变怂,甚至油腻了。但实际上,朋友会越来越多,事情会越办越顺,人生的路会越走越宽阔。
牛不起来的中年,其实更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