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早年楷书长啥样?真让我自信很多!

颜真卿作品传世多矣,千百年来学者论及者,皆其中年以后所书。一九九七年偃师出土的唐《郭虚已墓志》为颜真卿于天宝元年(750年)撰书,时年四十三岁。墓志拓本面世,令书界振奋不已,被称为颜氏最早之作。
2003秋,洛阳龙门镇张沟村出土颜真卿书于开元廿九年(741年)的唐《王琳墓志》。志全称《唐故赵郡君太原王氏墓志铭并序》,石灰岩质,纵90厘米、横90.5 厘米。四侧刻云纹饰,唯下侧有“开元廿九年记”数字。志全文32行,满行32字,有浅界格。
撰文者为王氏之夫徐峤,徐峤两《唐书》有传。官至 “润州刺史、江南东道采访处置兼福建等州经略使、慈源县开国公”。曾“撰易广义卅卷、类二戴礼百篇、文集卅卷”。洛阳近年出土的《桓臣范墓志》,为徐峤于开元廿七年(739年)所撰。
开元廿九年王琳卒於润州,徐峤悲痛欲绝,亲志其铭。翌年,峤卒。徐峤文采超人,所撰王琳志铭气度不凡,志文为颜真卿所书。此时徐峤五十多岁,颜三十余岁,职位不高。徐峤让颜书丹,可谓慧眼识珠。
有唐一代,楷书尤盛。玄宗一朝,尤重书法,书坛人才辈出,各领风骚。至于开科取士,书法成为必不可少之一项。颜真卿逢开元盛世,“举进士、登甲科”,证明其文采超人,书法精湛。所以,不久就任校书郎。徐峤托颜真卿书志文,应当说是颜真卿又一次施展才能的机会。《王琳墓志》让我们领略了颜真卿早年书作的魅力。
九年后(中年43岁)写的《郭虚己墓志》,有脱胎换骨的变化
十一年后(中年45岁)书写的《多宝塔感应碑》
唐朝是我国书法史上百花盛开、绚丽多彩的一个时代,出现了许多有名的书家,初期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孙过庭;盛唐或稍后一点则有李岂、张旭、徐浩、颜真卿、李阳冰、怀素诸家;到了晚唐则以柳公权、沈传师为代表。他们都是我国书法史上各树一帜的大书家。不过,如果论他们对书法艺术发展的深远影响和巨大贡献,那就要首推颜真卿了。本文就颜书的艺术成就和影响以及如何学颜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颜体”出现在唐代中期。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情况和中外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促使文化艺术(包括书法在内)发生相应的变革。颜字就是在这一形势下取代欧、虞、褚而崛起于书坛的。颜字厚重雄强,大气磅礴,正而不拘窘,庄而不板滞。它的点画像盘钢刻玉一样丰伟遒劲、雄秀独出。苏东坡称赞颜字说:“诗止于杜子美,书止于颜鲁公。”东坡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对颜真卿书法的推崇,不是没有道理的。颜字不但具有独特的面目,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以变古创新的笔法,为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具有独特风格的颜体,源远流长,直到今天它的艺术生命在书法艺术的百花园里依旧闪耀着光彩。探讨颜书的成就,应该先了解他是怎样继承传统而又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发展的。关于颜书师承的问题,历来论书者各有所见。
苏东坡说他的《东方画赞》字临王羲之。到了清朝看法就更多了:有的说他出于汉《夏承碑》,(a阁颂》;有的说他出于《座鹤铭》、《张猛龙碑》、《文殊般若碑》、《太公吕望表》、(高植墓志》等等;更有好古之士,溯本穷源,以为出于金文A枚鼎、散氏盘,真是众说纷纭。这些看法,其中有的虽不能说不无道理,但难免片面。他们往往把颜书某一时期的某一碑贴和历史上的某家某碑联系起来,根据用笔或者风格相近的一些迹象便断定颜字是出于某碑、出于某人,这样的论断就有些以偏概全了。笔者以为研究颜书,必须从他传世的许多作品中加以分析,要注意它的阶段性和全面性,既要看到他作品中各个时期的演变迹象,更要看到他继承发展上的主流和本质,同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书风来分析,这样才能对颜字的演变和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颜书留存的作品很多,从颜真卿44岁时写的《多宝塔》到72岁时写的《自书告身贴》,现存的碑贴不下六、七十种,从这些作品中分析一下他早年、中年、晚年的作品,就会发现各个时期都不相同。《多宝塔》、《东方画赞》(45岁作)、(金天王神祠题名》(50岁作)、《鲜于氏离堆记》(54岁作),这些都是颜氏早期的作品。(多宝塔》整密拘窘,前人批评它“小远大雅,不无佐史之恨”;(东方画赞》、(鲜于氏离堆记》写得大气磅礴,挺然奇伟,两者虽前后相距八年,但风格基本一致,没有什么变化。这一时期颜的用笔偏于方峻,凡左右两直的字,都呈现出显著的相背形,转笔用折而不转。总的说来,隶意较多,颜体的特征还没有形成,它代表了颜书早期的风格。56岁至64岁这段时间所写的碑版,可称为中期之作,有《郭家庙碑》(56岁时作)、《颜勤礼碑》(60岁作)、《藏怀格碑》(62岁作)、《麻姑仙坛记》(63岁作)、《中兴颂》(63岁作)、《元次山碑》(63岁作)、《八关斋)(64岁作)等。这一时期的作品,变动是比较明显的,因此又可划为前期和后期来分析,63岁前的作品可称作前期,此后的可作为后期。《郭家庙碑》是颜书变法的开始,这时他的用笔已不如早期的(离堆记》那样雄厚庄重,而出以清劲瘦健,结体又与63岁后的《元次山》之遒逸雄肆、《八关斋》之阂伟雍容颇不相似。60岁时写的《颜勤礼碑》纤徐跌宕,63岁写的《麻姑仙坛记》秀颖超举,前者横轻竖重,后者把笔画少的字故意撑足,这些都可以看到他摸索递补变的痕迹。总的说来,用笔已易方为圆,字形也从向背变为相向,横画轻而竖画重,转笔不折而转,蚕头燕尾,笔姿轻妙。从中期的作品可以看出,颜书的特征正在从开始形成而日趋鲜明。67岁写的《宋广平碑》,69岁写的《李元靖碑》,72岁写的《颜家庙碑》和《自书告身贴》这些晚年作品中,横细竖粗、蚕头燕尾的形象已不很明显,结体更趋于端严朴拙,用笔雄重,但于老辣之中微有习气。分析以上常见的有代表性的颜楷作品,可以看到颜字演变的一个过程。
再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书风,来看颜字是如何继承传统而又有所创新的。
唐朝是历史上书法盛行的朝代,当时楷书的发展已到了成熟的阶段,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唐太宗李世民偏爱王羲之书法,因此,欧、虞、褚诸家虽以善书知名,然皆宗法右军,他们是王字的继承者,虽然各有变化,也有所发展,有自己的面貌,但难以摆脱王字的束缚,这样就更加提高了王书的地位和影响。当时官吏、令史、经生、书手竞向学习,蔚然成风。后来褚遂良的字体虽然风行了,但从贞观、永徽到盛唐这一百多年中,王、褚二体《圣教序》陈陈相因,大为流行,一般的字写得纵极精工,然而已成了缺乏风韵的院体书。书风至此,已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我们知道王羲之虽以变古创新闻名,但他的内按笔法还是不失隶书笔意。
虞世南是智永的传人,是右军的滴嗣;欧阳询仿王羲之书险劲过之;褚遂良则甚得王逸少体,这几个书坛大家,他们的用笔方法都不出隶意范畴,而其中褚遂良的隶意尤为明显。所以颜书要变,首先就要跳出褚的束缚,而且还要能摆脱欧、虞的势力,总之是要超越统治唐代书坛王羲之的笼罩,突破那时作书沿用隶法的范畴。从颜真卿当时所处的客观环境来看,他受传统的影响比较深。他的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多以善书知名,都擅长篆、摘、草、隶,他的母系殷令名、殷仲容也是数世善书,颜真卿就是生长在这样一个书法世家的环境里。35岁他又从张旭为师,曾将张旭和他谈论书法的对答经过写了一篇有名的(笔法十二意》。在颜的早年,褚字风靡一时,这是由于褚书用笔不像欧、虞那样谨严刻厉,结体姿媚秀颖,所以自永徽之后继王羲之而笼罩书坛。
现在可以看到的如《信行禅师碑》、《砖塔铭》、《卫景武公碑》、《姜遐碑》,以及一些不甚知名的小唐碑,几乎无不受褚书的影响。当时褚书成为满城争唱的时调,所以颜出于褚,当是时势所趋。到了中年,为了跳出陈陈相因的王、褚案臼,自立门户,他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用笔易方为圆,弃隶法而取篆草笔意。所以只要在王、褚两家范畴以外的不论钟鼎篆隶、南贴北原,都成为他吸收养料的对象。有人说颜师的法篆隶北碑,其实他是从创新的要求出发去学习和吸收的。同时,他还广泛地吸取一切民间书法的创造,来丰富和充实他的书法创作。这些民间书法,是被统治阶级所鄙视的,但它们都是书法艺苑中的鲜花,为当时人民所爱好。例如近年新疆出土的《张无价告身》和《葡萄园契》,它与颜书的《祭侄稿》在用笔上虽有所不同,但极似一家亲属,从中可以推测到颜书是吸取了民间书法的养料的。又如中年的颜书酷似西晋初年墨书《急就章》。颜真卿把当时士大夫不屑一顾的俗书溶化到自己的作品中进行提高,这就是他的创造。颜体虽以楷书得名,但前人研究书法的都一致推重他的行草书。根据现有的资料,他50岁时的行书《祭侄稿》已经迥异时流,奇伟豪宕,由于是草稿,无意于书,因此感情激愤,写来格外显得顿挫郁勃、天真自然,独特的颜体行书风格在这作品中已经形成,到了56岁写的《争座位贴》可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所以颜书虽以楷书得名,如果留心一下他的成长经过,就会看到他是行草书先成熟,而后再带动他的楷书的。颜字是继王羲之父子之后在书法史上出现的又一座里程碑。
但颜真卿生前书名不盛,既不如他的先辈欧、虞、褚,也比不上李邕、张旭、徐浩、李阳冰等人,只不过是一个二等书家。颜书是由于五代杨凝式的继承和发扬而得到宋四家推崇的。然而批评他的人也还有李煌说他粗鲁,米莆批评说古法到了他手里“荡然无遗”。其实米莆等人看惯了欧、虞、褚等人变古不尽、带有陈隋旧格的浓重隶书笔意的初唐楷法,对于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的颜字是深为不满的。米莆对书法注重结构,他自称是集古字,敬侧妍媚,而对于端重安详、伟岸宽博、富有正大气度的颜字,则以为是不讲姿态。其实颜字中的雍容,不以左低右高、敬侧取媚,而是外密中疏、似拙反奇这种平中求险,一扫二王余韵的独特风格,它决不是不讲究古法,恰恰是古法在他的变革之下得到了新的发展。
由于他不在字形上求同于古人,正是他心通古意、寓巧于拙的独特面貌。所以代表唐朝楷书独特风格的不是初唐的欧、虞、褚,而是中晚唐的颜、柳。颜书在书法史上的成就和影响是巨大的,千百年来盛行不衰。颜书的影响所以久远,总的说来是由于它的创新,但细加分析,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颜字传世的作品,不下六、七十种。现在留下来的大量丰碑巨褐,多数是他当年行踪所至,自撰自书而后交由家憧镌刻的。颜字保存的资料多,为后人学习提供了方便。欧、褚 、柳 、赵这几家都是较为风行的字体,但都不宜于写大字,特别是欧字,森严拘窘。而颜字遒劲端严,气势开张,所以在魏碑未提倡之前,写榜书匾额就非颜字不可。活字发明之后,书是按照抄本刻的,抄书人写的是颜体,于是刻书也就出现了横细竖粗、蚕头燕尾的老宋字。这也帮助了颜字的扩大影响。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