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消毒饮加减治胃溃疡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医案、配方
胃溃疡为发生于胃部的慢性溃疡,其临床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
正常胃黏膜有一系列防御和修复机制,包括:上皮前的黏液和碳酸氢盐可起到缓冲的作用;上皮细胞能分泌黏液和碳酸氢盐,上皮细胞顶面膜对酸反弥散起屏障作用,再生能力很强、有很好的修复作用;胃黏膜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流为上皮细胞旺盛的分泌级自身不断更新提供能量物质,并将反弥散的氢离子带走。这一机制破坏后,则难以抵抗胃酸和胃蛋白的侵蚀。
引起上述机制破坏的病因有: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由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引起胃粘膜炎症削弱了胃粘膜的屏障功能②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通过破坏黏膜屏障和修复功能受损而导致发病,细胞内高浓度非甾体抗炎药产生细胞毒而损伤胃黏膜屏障。③胃酸和胃蛋白的自身消化。无酸情况下罕有溃疡发生以及使用抑酸药能促进溃疡愈合的事实证实胃酸在胃溃疡生成过程中起作用。④其他因素:吸烟、遗传、急性应激胃运动异常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消化道溃疡的主要原因,幽门螺杆菌凭借其毒力因子的作用诱发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损害局部粘膜的防御和修复机制,同时又可增加胃泌素的分泌,促进胃酸分泌,两方面造成了胃溃疡的形成,因此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本病属于中医“胃脘痛”、“吞酸”的范畴,其病因主要是由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和脾胃虚寒等导致的胃气郁滞,胃气失和,不通则痛。早期多属实证,后期虚实夹杂。邪气有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正虚有脾虚、胃虚。治疗上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辨证求因,辨证施治。
【病案举例】
王氏以五味消毒饮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胃溃疡患者73例,其中男38例,女35例;年龄18~30岁18例,31~50岁24例,51~70岁20例,70岁以上11例;病程6个月~1年12例,1~3年33例,3年以上28例。并与西药治疗组70例对照,男37例,女33例;年龄18~30岁16例,31~50岁25例,51~70岁20例,70岁以上9例;病程6个月~1年10例,1~3年35例,3年以上25例。
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天2次,2个月为1疗程,并在第一周予阿莫西林1.0加克拉霉素0.5,每日2次。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以五味消毒饮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各15g,桂枝、生姜各9g,炙甘草、黄芪各6g,大枣12g,白芍18g,饴糖30g前11味水煎两次,共取汁400ml,兑入饴糖,分早晚两次温服,同时服用奥美拉唑20mg,每天2次,2个月为1个疗程。
按: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中医“胃脘痛”、“吞酸”、“痞满”等病范畴,辨证多属脾胃气虚,湿热内蕴,为本虚标实之证,故治疗当予健脾益气,清热化浊。选用古方“五味消毒饮”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方中五味消毒饮源自《医宗金鉴》,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5味药组成,《本草正》云:“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风湿诸毒,诚为要药”再配以其余四味,皆为清热解毒之品;黄芪建中汤源自《金匮要略》,黄芪健脾益气,糖益脾气而养脾阴,桂枝建中焦阳气,芍药益阴养血,温中补气,生姜温中。大枣健脾,甘草调和诸药,七味相合,温中补气两方合用,一清一补,扶正祛邪,较单纯西药治疗组虽然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相近,但具有溃疡愈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依从性好等优点,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较理想的方案,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