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12月31日)

  12月31日

  文/刘新吾 摄影/刘新吾

  ●一老师演讲:你孩子10点睡,我孩子11点睡,他孩子12点睡。你上2个补习班,他上4个补习班,我上8个补习班。最终,孩子在一路设计和要求中,考上了大学,却不知道自己热爱什么?要干什么?为了什么?彻头彻尾成了空心人。有的还没考上大学,就跌进抑郁和自杀深渊。我说:不培养兴趣,班越多,危害越大!

  ●做梦,要出行,有一辆车子。不过,是四轮子。车箱3个部位,都装着果子。外围是鱼皮袋子,里面是散的。其中,两处是长把梨,一处是西红柿。看到几个女同事,我拿了个大塑料袋,准备给她们拾一些。不料,塑料袋漏底,有几个梨,掉在地上。那几个女同事过来,一人拾了一个。我让她们拿车上的,她们不要!

  ●人民网微博:10月8日,江苏淮安。张女士骑电动车接孩子放学,一边骑车,一边玩手机 。过了两个路口,张女士发现后座孩子不见了。民警接到报警,以为是一起儿童被拐案件,在调取了多个路口监控后,发现孩子自己下车,走回学校了。我说:一边骑车,一边玩手机,纯粹就是找死!也许,下次就没这么幸运了!

  ●李铭汉故居,在武威一中巷东口,距今200多年。以前有北向歇山顶式大门,大门内有过厅,将大院分为前后两部分。后院为祠堂院,祠堂内供李铭汉牌位。前院为大门院,院西有二门,二门内分里外院,为住宅区。祠堂后为花园,内有花厅3间。整个建筑均为砖木结构,雕廊画柱,气派非凡。是武威首屈一指大宅院!

  ●听解说,1958年城市房屋改造,此院大部分由房管部门管理。后祠堂成了粮站,粮站撤出时,祠堂空置,大门也被拆除。整个翰林故居,除祠堂院的起脊槽型瓦屋顶和厢房、过厅起脊砖面屋顶尚能依稀看出昔日景象,其余门窗、走廊、庭院、花园,皆原貌不存。新修缮的故居,为二进院落,分前院和后院,坐南朝北!

  ●修缮后故居,布局严谨,古朴典雅。内部陈列采用场景复原式,恢复了清代武威民居原状陈设,再现了李氏祖孙3代著书立说育人生活场景。各展厅陈列有李氏后裔捐献老旧家具及从甘肃各地征集的晚清至民国时期家具、学习用品、藏书数百件,有李铭汉画像、高足方形茶桌、太师椅、长方形半浮雕龙纹书桌等展品!

  ●从大门进,先左后右,我没听解说,跟在后面,自己看。现在有互联网,想找什么资料,很容易。前院看完,进后院。今天气温,比昨日降了许多。才到后院,脚就有些冻了。从东面偏门出,有条小路,通往南城门楼。从西面上去,台阶有些陡。三层室子,全是展厅,内容是五凉历史文化。里面供热,是地暖,挺热!

  ●还是没跟解说。在1层溜达了圈,和悟祖同学上了2楼。在璇玑图前,逗留了阵。是触摸屏,见我用手滑动,不会操作,一工作人员过来,边解说,边演示。这璇玑图,的确有玄机。中间任意点1字,有箭头往4个方向延伸。你任选一个方向,按箭头指示走,都能成1首诗。我先后点了3个字,成3首诗,可以扫到手机上!

  ●人民微博:男子李某来情人高某家中,欲像往常一样发生关系,接下来的事,却让他始料未及。情人丈夫去而复返,拿鞭子进屋捉奸。情人突然改口称被强奸,还报了警。然而事情结局却完全反转,情人和她丈夫都被抓了。原来,这一切都是高某和他丈夫策划的。我说:故事情节很曲折,也很好笑。也算开了回眼界!

  ●旁边有介绍。璇玑图,相传是前秦时期才女苏蕙所作回文诗章,也常称回文诗。总计841字,纵横各29字,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迭一字读均可成诗。诗有3、4、5、6、7言不等,共有1000多种成诗方法,甚是绝妙,广为流传,是文字游戏登峰造极之作。璇玑图原作840字,正中央心字,为后人所加!

  ●苏惠丈夫窦滔,因不服从军令,被前秦苻坚调到甘肃敦煌。他结识了善于歌舞的赵阳台,纳她为妾。苏惠与赵阳台关系顿时紧张,两人在窦滔面前相互诋毁,窦滔对苏惠日渐不满。苏惠21岁时,窦滔获令镇守襄阳,将赵阳台带在身边。苏惠倔强,拒绝与夫君一同前往襄阳。感情关系落入冰点,窦滔断绝了与苏惠联系!

  ●不久,苏惠对与丈夫断绝往来特别后悔。独守空房的她,将对丈夫的漫长思念,寄托在自小爱好的诗词歌赋上。转眼间,已写出几百篇诗章。她将诗篇进行了绝妙编排,这就是璇玑图。她以五色丝线,在八寸见方锦缎上绣下句句回文的两百余首诗词。无论正读、反读、纵横反复,都能成一篇诗章。堪称巧夺天工名作!

  ●《璇玑图》见世时,一段时间里,没有人能够读通全篇诗章,苏惠笑答,诗句章节徘徊宛转,也依旧是一首诗赋。除了我家人,谁也不会明白个中三味。苏惠家人将《璇玑图》星夜送至襄阳窦滔手中。看到妻子诗文,窦滔感受到苏惠爱意,最终将赵阳台送回关中,派出精心修饰礼车,将苏惠接回襄阳。两人恩爱如初!

  ●璇玑图出世,引起轰动。大家争相传抄,试以句读,解析诗体,然能懂者,寥若晨星。璇玑图流传后世,让不少文人雅士伤透脑筋。唐代女杰武则天,着意推求,得诗200余首。宋代高僧起宗,将它分解为10图,得诗3752首。明代学者康万民,苦研一生,撰下《璇玑图读法》,得诗4206首。当前统计,可得诗7958首!

  ●人民微博:10月12日,吉林长春。一名年轻女子,持老年卡乘坐公交车被识破,换了一张卡刷完后,辱骂公交司机10多分钟。随后,又与车上其他乘客起争执。最后,女子被全车乘客赶下车。目前,该事件已交公交派出所处理。我说:如今这时代,人人都想着法儿变年轻,她倒是急着变老了!可以去韩国改换容颜嘛!


  刘新吾,甘肃省民勤县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非虚构写作者,摄影爱好者,省作协会员。现供职于民勤县四中。2009年前,主攻诗歌,兼习随笔,在多家报刊发表2600多首(篇)。著有诗文集多部。2010年后,辞掉所有头衔,致力于《原生态笔记》创作,亦名《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每天2100字,日耕不辍。在各路媒体,发表文字700多万。

(0)

相关推荐

  • 诗词笔记:叹往事、不堪重省

    清商怨·葭萌驿作 作者 陆游 江头日暮痛饮,乍雪晴犹凛.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  鸳机新寄断锦,叹往事.不堪重省.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 注释 江头,江边.如张先的词:"醉笑相逢能几度,为报 ...

  • 怪体诗

    璇玑图 苏惠的<璇玑图>风靡千百年来的文苑艺坛.璇玑回文诗虽然是一种杂体诗,但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却占有特殊地位,1600多年来,研究它的人世代不绝. 苏惠是武功人(今属陕西),陈留令苏道质 ...

  • 清代佚名设色绢本墨色画《才女图卷》

    清代佚名设色绢本墨色画<才女图卷> 整理编缉_<当代国画> 文章来源_网络 鉴赏: 此卷共绘四段才女四人:费氏蜀主孟昶之妃.苏惠字若兰.蔡琰字文姬,(蔡)邕女也.杜羔妻刘氏. ...

  • 古代诗文的巅级作品,正着读、倒着读都行,却被作者用来赶走情敌

    古代诗文凝聚了人们智慧的结晶,也显示出作诗之人内心丰富的感情.古代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他们的作品放到现在来说,也仍然是佳作.其朗朗上口,成为语文教材中最常见的诗词.在古代还有一种特殊诗 ...

  • 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5月12日)

    5月12日 文/刘新吾 摄影/刘新吾 ●正在办一件水火无情的事,电话响,是武威的.犹豫了下,还是接了,是个女声.原来,是美年大健康的回访电话.去年10月份,我在那儿体检时,血压颇高.体检过后,打过两次 ...

  • 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4月12日)

    4月12日 文/刘新吾 摄影/刘新吾 ●余华说: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 ...

  • 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5月31日)

    5月31日 文/刘新吾 摄影/刘新吾 ●开政协会,午餐自助.委员取了菜,走向一个人少的桌子.一位男子,正说段子.年轻时上厕所,看到撒不到池里的尿,就骂年轻人.撒的个尿,都撒不到地方上,还能做啥!过了5 ...

  • 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3月31日)

    3月31日 文/刘新吾 摄影/刘新吾 ●孩子,格局是一个人的眼界和胸怀.站在山下,你只能看到满地垃圾:站在山上,你才能看到远处的风景.格局大的人,眼界宽阔,胸怀广大,不会总和那些鸡毛蒜皮过不去.王阳明 ...

  • 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6月12日)

    6月12日 文/刘新吾 摄影/刘新吾 ●有人说,自我更新和善于接受新事物,将是每个人的首要生存技能.一切固步自封.害怕改变或者不愿意终身学习的人,将会被时代淘汰.这个观点,我很认同.所以,对于学习,不 ...

  • 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3月12日)

    3月12日 文/刘新吾 摄影/刘新吾 ●本批省作协会员里,还有一个人,我没想到,他就是罗宗鹏.宗鹏是武威人,但不在本土,在新疆乌鲁木齐讨生活.他的经历,比较复杂.我到新疆那年,他在菜市场上送菜,起的特 ...

  • 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7月12日)

    7月12日 文/刘新吾 摄影/刘新吾 ●在<谎言真探>保姆坠楼案中,王宗旺是独居老人,苗秀丽是他家里保姆,年纪悬殊的两人,本想结婚,但遭到了女儿王广强烈反对.有律师说,很多干涉,并不因为感 ...

  • 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2月12日)

    2月12日 文/刘新吾 摄影/刘新吾 ●孩子,想要走得轻松,活得自在,就要学会修炼心态.吃亏时,哈哈一笑:不顺时,泰然处之.路途再难,也没有越不过的高山.遇见是缘,离开也没什么好遗憾.得之是幸,不得照 ...

  • 一个草根的日常杂碎(7月31日)

    7月31日 文/刘新吾 摄影/刘新吾 ●做梦,在乡下老庄子前面,看到个盆子.新崭崭的,不锈钢材料.盆子放在路边,高高一盆子大米,白生生的.有些奇怪,没有人,是谁放的?走过去,用手抄了下,大米下面,竟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