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的起点或一直起作用的地基

时近午夜,穿堂的热风忽然凉了些。簌簌声响,下起了雨。

我愿意在午夜读书,因为安静。安静的只有我跟手里捧着的书对话。现下手头拿着的是一本叫《先秦儒家哲学新探》的书。这书并不十分有名,即便是特别关注中国哲学的专业研究者也未必知道。

书的作者是邹化政先生,生前在吉林大学教授哲学。很多现在在吉林大学甚至全国仍有影响的著名学者都曾经受教于邹先生的门下。邹先生的书不多,我都看过,只是很难说读懂了多少。《黑格尔哲学统观》、《人类理解论研究》、《第一哲学原理的科学体系》,还有手头这本《先秦儒家哲学新探》。

我没见过邹先生,但几乎每一位受教于邹先生门下的老师在讲课或者讲座的时候都无一例外的提到先生。早些年,我的一位研究黑格尔的朋友给我推荐过邹先生的《黑格尔哲学统观》,那是我第一次读邹先生的书,着实花了一番工夫。收获是巨大的。之后是邹先生的一篇叫《哲学即人学论纲》的论文,老实说,直到现在我也不敢说我完全读懂了。

但先生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是晦涩难懂的。《人类理解论研究》就特别的清晰流畅,可以说是异常的清晰流畅。包括这本《先秦儒家哲学新探》同样清晰而富有穿透力。

前几年出了一本关于邹先生的纪念文集,里面收录文章的作者几乎都是国内哲学领域有所建树的名家学者。在他们的回忆中可以看出邹先生的魅力,那应该称得上是一种气象了吧。

据说邹先生直到退休也没有带博士生。却是吉林大学哲学传统的主要奠基人。用纪念文章中的话说“小传统的大宗师”。我手头的基本邹先生的书,有朋友送的,也有自己买的二手书。这种学术类的著作,市面上很少再版。学术,特别是哲学,哪怕再贴近生活,它也是以哲学特有的方式在贴近。因此,也就相对小众。

从寻求确定性的方式来看,邹先生的思路绝对是属于古典哲学的,特别是黑格尔的哲学。我不敢妄言到底是古典哲学更哲学一些,还是现代哲学更哲学一些。

从谢林、黑格尔作为哲学的高峰之后,到底又出现没出现新的超越了的高峰,这要再过些年,视线拉的远一些才能说清楚。或许马克思应该算是一位,不过马克思应该也是属于那座高峰的一部分,至于之后热闹非凡的哲学家和哲学观点,多则多矣,深广却未必。

有一位作家写思想史,从有火写到弗洛伊德几千年的时间,才用了两本书的篇幅,而从弗洛伊德写到今天,不过区区百年光景,也是两本书。离得近了难免灯下黑。思想也不例外。但是如果想要真正的进入到思想的门径,师承也好,私淑也罢,总要从几个确定的思想领域和问题视域作为出发点。我们或许可以把这个叫做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通过这种思维方式的训练,我们才能慢慢的找到一个可以日积月累的思想出发点。

深夜我还在读这本《先秦儒家哲学新探》,已经不知道是第几遍了,我想我在思索、揣摩和构造的,也正是这样一个可以日积月累的出发点。

这样说或许还是不够准确。起点,可能我们走着走着就忘记了起点,起点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小。这样的阅读应该算是打地基。任何一些新的进展,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的,从前,一直在现在,就是现在。

1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