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数石子一一
作者 吕东平
去年回到山东老家,小姨仍然记得我数小石子的事。小姨才比我大五 岁,我小时候走姥姥家最愿跟着小姨玩,后来凡见面总幸福地和我回忆当年的乐趣。
一九五八年,全国空前大丰收。但因人民公社吃食堂大锅饭 ,虽然丰收了,但大都扔在地里了,连路上都踩着粮食,但 没人敢往回拣,家里也不准存粮。
似乎是上天发怒,一九五九年就来了个普天大旱,黄河断流,多 河干枯。全国主产粮区几乎全部受灾。除旱灾之外,还有涝,雹,洪, 虫,冻,霜,疫等接踵而至,二十多省主产粮区几乎全部受灾,好像 在惩罚一九五八年的浪费,浮夸,吹牛皮。
在这种大气候下,为图生存,逃荒乞讨者,随时可见。山东青壮年,闯东北成了主潮流。尽管村口车站 拦截戒严,但也难以挡住犹似决口的闯外洪流。
当时的东北,不论农村还是工厂,矿山,或者林业,都非常缺人, 到处举牌招工。只要入了山海关,到处有人接,称山东客人,非 常热情。到六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全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太多,政府对外出务工者进行严格限制,命名“盲目流入人员”。东北三省也就不再公开招人了,称呼上也就 不再那么客气了,按官方命名就称呼“盲流”了。
爸爸这时期也随波逐流了,先从家通过烟台到大连,在大连在我姑家待了半天,后找了×*桃借了五元钱到了吉林。先在吉林省林业厅 调查队工作,后又被调通化钢铁厂。
爸爸工资是多少我忘了,每月省吃俭用节约二十元寄回家, 用来补充一家人的生活。当时家中有奶奶,妈妈和我们兄妹仨,爷爷在吉林抚松参厂。
钱不方便寄到家,就寄到姥姥家,由我大舅代收。大舅由于好学, 认识些字,因此能与爸爸来往通信。并且在后来还当了本村的扫盲教师!
我那时十岁了,定期每月去拿这二十元钱,因为妈妈没有时间, 白天得到生产队干活,夜晚刺绣鞋花批给“老卖婆”,赚点钱补充零 花,我的上学费用和家用零花钱都靠妈妈绣花赚的那点钱。
姥姥家离我们家很远,有说三十五里的,有说四十里的,到底是多少里?我想弄准确,因此才有了“数石子”的故事。
我那时一步六十公分,我从家开始走,每一百步放手里一粒沙子, 等攒到十个就扔了,换成一个小石子代表一千步放在衣服左兜里,左 兜里攒到十个就扔了,再换一个小石子,代表一万步装在右衣兜里。
到了姥姥家,我先不顾得吃饭,打完招乎后,也不顾得多说话。 就把各类大小的小石子分几类放在桌子上开始计算。我得出的结果在 三十三里左右,跟后来正规部门测量的基本吻合。
因此,小姨记住了这个事。那段路穿山越岭,经过石嘴子,团山,老龙窝,马庄,焦家集子,后村等,那时无公路,很不好走,但我能吃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
姥姥家带两个舅过日子,共三口人。二舅好像去博山出民工了,大舅在家。 姥姥做的饭感觉比我家好吃一些,有点香。也许因我去的缘故,多放点油,自然就好吃了!我们家人口多,糠菜为主,撑起肚皮就行。
六十多年的事了,有时浮想联翩,历历在目。我从小喜欢实事求 是,任何不准确的话都不愿意说,凡是愿弄个究竟。
从数小石子开始,这一年一岁地,数啊数,走啊走!一直走过了 社教四清;走过了文化大革命;道路修的越来越宽,也不那么坎坷不平了。 又走到了改革开放;走到了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今天又走到了新时 代,还要继续走下去,一直走向盛世中华,一统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