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愚书论】书法的坐姿与执笔
汉字的书写经历了执简而书和书案书写两个大的历史阶段,简牍作为主要的书写工具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与之相对应的书写方式便是执简而书。纸张的发明和改进使得书写材料的特性发生了重大变化,极大地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书写姿势也相应发生改变。
西晋对书俑
北齐校书图
魏晋以后裤子逐渐流行,传统的跪坐演变为垂足坐、盘腿坐等更为自由的坐姿。书写姿势也随之由执简而书演变为伏案而书,因为传统的书案较低小,开始时人们一般是盘腿而坐,悬腕而书,到了隋唐时期座椅逐渐流行,书案也随之变的高大,至两宋时期座椅普及,以垂足坐为特征的书写姿势也基本固定下来直到现在。
刘松年十八学士图
毛笔书写时的一般姿势为:身体放松坐直,头部端正,两脚自然平放,座椅与书案的高度要合适,以悬腕而书时小臂自然运动时比桌面高出1cm左右为宜。
悬腕而书即在书写时整个手臂离开桌面,故可使手腕、手臂保持不动,而以全身的力量带动手臂、手腕和毛笔的运动,这样才能更深刻地表达书者的内在精神,而不是以手听令于笔,流于表面的书写。
单钩执笔1
单钩执笔2
执笔姿势在执简而书时多为单钩执笔,即以拇指和食指捏住笔管,中指从下方抵住笔管,这种方法便于执写较细的毛笔。改为书案书写后,双钩执笔开始兴起,双钩即以食指和中指从外抱住笔管,唐代书法家韩方明在《授笔要说》中说:“夫书之妙在于执管,既以双指苞管……世俗皆以单指苞之,则力不足而无神气。”韩方明认为“双指苞管”优于“单指苞之”,双钩执笔便于保持毛笔与纸面的垂直。
双钩执笔1
双钩执笔2
东汉画像石中的握管法
另还有五指竖掌执笔的方法,即拇指在内,四指在外,此法似从握管法发展而来,早在东汉时期的画像石中就多有出现此种握管法。三类执笔方法在执笔时因各个手指具体位置的细微差别又可分出许多不同的姿势,书者可选取最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只有使书者感到使转如意,轻松自由的姿势,才最有利于书法艺术的表达。
大愚书法作品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