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邂逅井圣说料理》 2024-08-06 07:03:58 邂逅井圣说料理 长江网版主余跃斌先生与我在网上时有对话,但从未谋面。忽然一日发函邀请,喊我到汉口西北湖花园道井圣时尚料理聚会。这地址,我念了若干遍都记不下来。好在我家姐弟都住这附近,至少方位不会陌生。果然一出地铁口,就看到花园道几个字。原来这地方来过,只是不知道这高档时尚所在,里面有个“井圣时尚料理”而已。在座的几位朋友,都是长江网、荆楚网的版主,多数与我很熟。跃斌、神马和“为革命撵兔子”,我是第一次“看到活的”。“撵兔子”兄弟的网名很怪,一问,原来是警官职业。他是真的天天都要“撵兔子”的!跃斌是书法家,先前有叶子、傲兰他们向他索求墨宝。今天跃斌都给他们带来了,自然皆大欢喜。到最后,跃斌对我说,给面大哥也写了一幅。这是我的意外惊喜!吃完料理后,我又意外收获了这一篇关于料理的小文章。料理大意是烹调,是很传统的东西。日式、韩式的料理,我都吃过很多次了,因此对它们并不陌生。日本的烹调方式我以为与日本这个地方的食材来源和日本人的精细作风密切相关。作为岛国,海产品丰富,所以日本料理海鲜菜比较多。日本人极讲卫生,做事又一丝不苟,讲求完美,所以日本料理原料新鲜,摆盘漂亮,无论什么菜,端上来如同艺术品。新鲜的食材加卫生的处理,造就了日本料理生食品种的优势。鱼、虾、蟹、肉、海胆、海螺、贝壳、生蚝,各色生菜,都可以生吃,佐以香醋、生抽、芥末,既杀腥,又去寒,真是科学。生吃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食材漂亮的本色和营养,看上去更能够激起食欲。橙红色的三文鱼片摆在翡翠一样的生菜叶上,下面衬托着晶莹的冰块,我在东莞国际图书城大酒店一气吃了半斤,还外加一只生蚝、半只大青蟹;新鲜桦木做的手掌大的白木盒,托着一只金色的海胆黄,在大连“菊之家”日本料理店,我一口气吃了一打十二只!这些经历应该称得上是我个人的饕餮壮举吧。在日本料理中,寿司和烤鱼也是值得说说的。寿司就是饭团。它是把用醋处理过的米饭包上各种肉、菜制成,可以在外面用紫菜卷起,也可以直接在饭团上盖一片鱼肉。新鲜、柔和是寿司给我的最深刻印象。米好,真正有米香。肉好,不管是鱼肉还是虾仁,都细嫩爽口绝无一丝一毫异味。在深圳华侨城日本料理店,主人给我点了一份烤鳗鱼。我尝了一小口,就放不下它。它的表皮烤得很脆,鱼肉却丰腴肥嫩,火功的控制,真是恰到好处。吃日本料理,是有很多讲究的。这不仅表现在日本料理的餐具精美小巧,象玩具一样;也不仅表现在日本料理店的装修讲究、环境素雅,而且表现在它进餐时对主人和客人在礼仪上有很多要求。先要有塌塌米,然后怎样坐,坐哪儿?怎样吃,谁先吃?甚至筷子如何拿,佐料怎样蘸,都是有规矩的。说到这里,一个令我十分疑惑的问题就出来了:日本鬼子,这些残杀了千千万万中国人却毫无愧疚之心的刽子手们,怎么会拥有如此优雅的饮食习惯?日本料理清淡,讲究外观。中国烹调讲究味道,相对浓烈。韩国料理的品种、做法都介于中国菜和日本料理之间。这和韩国的地理位置是相匹配的。因此,韩国料理中,与日本料理有交集,与中国烹调也有交集。日本人称之为寿司的饭团,韩国人叫包饭(我以为更形象直观);日本人生吃鱼片、牛肉,韩国人也生吃鱼片、牛肉;中国人有扬州炒饭或“盖浇饭”,韩国人有拌饭,比如“五彩拌饭”;日本人烤鱼做得好,韩国人的烤肉也很有名;中国有炸酱面热干面,韩国有韩式冷面和泡菜拌面……不一而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的泡菜很有特点,它的浓烈与日本料理的清淡形成鲜明的对比。我有一年冬天在大连吃韩国料理,点的烤羊肉、蒸狗肉和生吃牛肉,就着两大盘韩国泡菜,一桌子都是红色,几个人吃得热火朝天,满头大汗,真是过瘾!现在,让我们回到跃斌先生家的井圣时尚料理。据跃斌先生介绍,井圣时尚料理是在日本料理和韩国料理的形式和特点基础上,针对中国人的习惯做了一些改良。先生盛情,给我们安排的料理品种都是料理中最有特色而且档次比较高的:鲜活紫海胆;包含三纹鱼片、金枪鱼片和海螺、赤贝、大虾在内的鱼生大拼盘;虾籽豆腐;酱浇八爪鱼;烤鱼;鱼肉、虾仁等好几个品种的寿司;以及具有韩国风味的牛肉拌面等等。这确实证实了他们是以日本料理为主体,同时还有点韩国料理的味道。但是我比较关心的是,传统的料理为什么要用“时尚”来修饰?这个料理店是跃斌家的侄子在打理,那是一个瘦瘦精精、很精明很实在的小老板。跃斌喊他给我们安排菜谱,卖酒的神马老板说,我的门店就在附近,要不要去拖一箱酒来?跃斌笑着谢绝了,原来他是早已作好了准备:比利时原装的啤酒,早已经放在旁边了。吃料理喝啤酒而不喝清酒,这是不是所谓的时尚呢?正是中午时分,这里的生意特别好,张张桌子都爆满。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几乎全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原因,大约是这里灯光和座位很特别:除了桌面上洒满橘黄色的柔和灯光,其他地方不用照明,因此,气氛很温馨;这里全是使用四人座的小卡座,比较私密,适合情侣或小家庭聚会。没有日式料理的繁文缛节,却有中国年轻人的随意浪漫,这大概就是井圣料理的时尚所在了。一方水土一方人。不同的地方,饮食习惯差别是很大的。带有独特地域色彩的风味饮食要获得另一地域人群的认同,多少是要有所改变或改良的。比如川菜到了上海就不那么麻辣了。跃斌作为儒商,看来是深谙此道的,所以时尚的井圣会赢得时尚的年轻一族的欢迎。 赞 (0) 相关推荐 老板请吃1万的天价日料,最好吃的竟然是炒饭? 多年以后,面对相亲对象"要去吃高级日料吗"的邀约,我将会想起老板请我们吃四叶的那个遥远的傍晚. 走出地铁站,沿着灯光烁烁的亮马河一路走到门口,略显朴素的大门和简洁的装修风格让人觉得 ... 游走澳门系列:大满足,超大份量海鲜丼--漁兵衛海鮮丼(氹仔店) 今天要和大家介绍的是 澳门的一家日本料理店 --漁兵衛海鮮丼(氹仔店) 漁兵衛在澳门有多家分店, 恰好当天要去氹仔附近的电器商场, 买完电器准备解决晚饭, 就找到了渔兵卫的这家氹仔分店. 店铺环境 店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鸡汤》 鸡汤 王建福 过了霜降就要立冬了.冬天是进补的季节. 在中国,无论东西南北,城市乡村,说到滋补身体,老母鸡煨汤几乎都是必选.我小时家贫,是否喝过鸡汤?毫无印象.估计没喝过.现在日子好过了,物资丰富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阳春面》 阳春面 有同事问我:阳春面为什么叫阳春面?我还真回答不上来.于是赶紧查,一查才知道,吃了多年的阳春面,其实也叫素面或光面.民间习惯称阴历10月为小阳春,上海市井隐语便称十为阳春.以前此面每碗售价十文,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戏说港饼》 戏说港饼 前些日子清理家里过年剩下的糖果零食,林林总总一大堆.夫人说多半过期了,赶紧扔掉.我把夫人的命令打了个折扣,留下了几个港饼,舍不得扔. 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农村招工到黄石,每逢回武汉探亲,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春来又想个儿粑》 春来又想个儿粑 前天,诗人胡晓光在作协群里发了一张照片:白瓷盘.盘里摆着两个蒿子粑,深绿细腻如墨玉璧.还附了几个字:"春天来了,就欠这一口!" 我回答:"哈哈哈,我也欠这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湖鲜美在梁子湖》 湖鲜美在梁子湖 重阳前夕,几个老同事相约到梁子湖去吃螃蟹.酒足蟹饱后,就想到应该说说梁子湖的湖鲜了. 据说梁子湖是湖北省第二大湖泊,我没有认真去查证落实.湖北的大湖太多了.一头一尾与人家相邻的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过早》 过早 武汉话之"过早",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吃早点. 我相信过早这个话题肯定被很多人写过,但是我仍然时时冒出要写它的冲动.是这个话题太有汉味?还是过早对于我本人有太多的记忆?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粽子》 粽子 这两天粽子丰收了.先是银行回报客户,送了一篓嘉兴粽子.后是儿子单位发福利,提回两盒粽子.今天又是隔壁邻居包粽子,热腾腾香喷喷端来一筲箕! 端午节到了,该说说粽子. 粽子的历史非常悠久.东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竹笋》 竹笋 竹笋下山啦! 每年清明到谷雨,集贸市场里的竹笋就压断了街.各种各样的竹笋,一堆堆任人挑选.肥肥的毛竹笋,一个能有七八斤.细细的水竹笋,一斤能有一大把.剥开一层层笋衣,或嫩黄,或洁白,或翠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米粉》 米粉 我爱吃米粉.米粉爽滑.不烧口,易于消化.米粉种类繁多,变化无穷,吃不厌.比如,按形状分,有宽粉.粗粉.细粉:按做法分,有汤粉,捞粉,炒粉,凉粉:按配料分,有荤粉,素粉:荤的有肉蛋海鲜多种选择 ... [黄石文坛]王建福美食随笔《红菜薹》 红菜薹 红菜薹本是贵菜,但它的生长对气温特别敏感,因此时常出现"价格坐过山车"的情况.若天气暖和,菜薹就疯长,搁地里不管,两天就会变老:买回来不吃,两天就会空心.于是菜农割不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