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太师已知殷商必亡,为何还死心塌地的为纣王卖命?
追名逐利,享金屋繁华,是众生无可避免的贪。
反观闻太师,他在殷商的地位,一句“位人臣之极品”便可见一斑,满朝文武、甚至于纣王,都对闻太师十分敬重,然而。
闻太师并非芸芸众生,他乃截教炼气士,其所追求的,是仙道,是长生。
封神中的炼气士,修的是大道,习的是神通,悟的是心性,得的,是层层递进走向圆满的答卷。
炼气士的答卷题目,是天道所降之雷霆,之闪电,之爱欲,之情困。只有在考试中交出完美答卷的,才能得到修为实质的飞跃,并顺利晋级。当然在此之后,炼气士契合天道的感悟更深,修为更精。
封神中的炼气士,最高级别是混元大罗金仙,即圣人的级别;圣人之下,便是大罗金仙;当然大罗金仙也分初踏大罗,大罗中期,到达大罗彼岸,以及大罗圆满等级别。
可以说,但凡踏入大罗境界的,就是很了不起的神仙了,而闻太师,就在此列。
对闻太师的修为,《封神演义》原著中如是说:
闻仲曾入名山,证修大道,虽闻朝元之果,未证至一之谛,登大罗而无缘。
其中明明白白的指出,闻太师是登入大罗的大罗仙。
闻太师是截教门人,师从金灵圣母门下,金灵圣母何许人也?
封神中,金灵圣母是通天教主座下亲传弟子,随其在碧游宫修行,所以师从金灵圣母的闻仲,当初也是在碧游宫学道的,这也是原著中“名山”的由来。
闻太师随金灵圣母修道,仅用五十年便有所成,这份聪慧悟性绝非常人,尤其是相比修行四十年的姜子牙,更显闻太师根行深厚。
当时姜子牙在被元始天尊遣下山封神的时候,曾苦苦哀求元始天尊,就算修行如滚芥投针他也要留在昆仑,不屑人间富贵。
连仙道无缘的姜子牙都对成仙有着这么强的执念,更何况根行更加深厚的闻太师了。
《封神演义》第四十一回“闻太师兵伐西岐”中,闻太师提大兵三十万,一声鼓响,数棒锣鸣,往西岐而来。
大军行至黄花山时,闻太师观之后,说。
太师叹曰:“好一座山!若是朝歌宁静,老夫来黄花山避静消闲,多少快乐!”
一座黄花山,就令闻太师有了归隐之意。对炼气士来说,归隐,就意味着入定修行。
闻太师的归隐之意,并非一时有感而发,歪歪大胆猜测,在闻太师平北海袁福通之叛归来朝歌,看到纣王的所作所为以及妲己的存在时,就已经心生归隐之意。
毕竟,纣王已经被天数所弃、以及纣王必然失败的结局,闻太师也心知肚明。
闻太师怎么会知道这些?
当时的封神世界,以及封神榜产生的起因和目的,身为金灵圣母之徒,截教根正苗红嫡传门人的闻太师,又怎会不知!
但闻太师尽管知道结局早已天注定,但他依然对纣王不离不弃,且为延殷商气数,做出许多的努力。
闻太师这么做,难道只是为了保住他的相位,继续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师吗?
很显然,闻太师不是这样想的。
闻太师已然踏入大罗,成为大罗仙,所以也就侧面说明,闻太师合契天道更密,对天数的感悟更深。
那既然如此,闻太师却为何不索性就此归隐,反而继续替纣王卖命呢?
所谓:封神中,已知殷商必亡的闻太师,为何还死心塌地的为纣王卖命?
《封神演义》第三十八回《四圣西岐会子牙》中,闻太师求助西海九龙岛四圣时,曾这样说。
“吾受国恩,与先王之托,官居相位,统领朝纲重务。”
先王,指的是纣王的父亲,帝乙。
即是说,闻太师之所以辅佐纣王,是因为帝乙的托付和信任,以及纣王的尊重和依赖。
闻太师虽然是炼气士,情感达无欲无求之态,然而同时,闻太师亦是磊落君子,既然答应了帝乙的托付,那么。
尽管明知前路是死胡同,闻太师也要恪守自己的承诺,为纣王耗尽生命中的最后一口气。
所以,闻太师绝于绝龙岭后,依旧拼着上不了封神台魂飞魄散的危险,飞到朝歌去见纣王最后一面。
只可惜的是,他的忠告,他的苦心,始终唤不醒装睡的纣王。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最终,闻太师的忠义,也就是只能换来元始天尊的悲悯,以及三界之中,可以赏善罚恶的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