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图讲养生与自然相通应
下边看第四个自然段,“故风者,百病之始也”,这句话我们前面提到过,风为百病之始、风为百病之长都是《内经》的话,外邪致病,风为先导,风邪又常和其它的邪气相杂而病,相互结合起来侵入人体。“清静则肉腠闭拒”,清静就是指人体阳气的运行正常,就如同本篇第一段所说的“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这两个清静的意思是相同的。闭拒就是密闭,腠理密闭外邪就不容易侵入,所以说“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大风也就是指的大的邪气,苛本身是细、尖锐的意思,苛毒其实就是指的尖锐的病毒,过去不有句话叫“苛政猛如虎”嘛,这个苛就不单是暴,而且细,什么都上税、严厉。教材注释说“苛,暴也”,大风苛毒是指致病性强的病邪。虽有大风苛毒,也不能伤害人体。“此因时之序也”,这是由于能够按照时令,根据自然界阴阳变化的顺序、规律来养生。
“故病久则传化”,对疾病没有及时地治疗、治好,邪气没有很快地排出去,就要传化、转化、变化,疾病就会发展。“上下不并,良医弗为”,上下是指人体的上下,因为虚邪气的滞留,阳气上下不能交通,高明的医生也很难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作为了,就是更难治了。“故阳畜积病死”,畜就是蓄,阳气蓄积,那就是实证,阳热之气瘀滞了、不能正常地宣散了,瘀滞就成邪气、病气了,本来阳气是正常之气,正常运行、发挥作用那就是阳气,但是这个气瘀滞在一起了,那就成了火热之邪了,成了阳邪了,也可以导致死亡。“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当就是挡,挡隔与蓄积其实有相近的意思,阳气挡滞了,这种情况应当用泻法、宣散法,应该用通阳气之法。“不亟正治,粗乃败之”,如果不及时地、很快地予以正确的治疗,就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或者死亡,所以叫粗乃败之,那是为粗工所败。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是说阳气在一天之内的盛衰情况,人是生气通天,所以人体的阳气也随着每天天气的变化而有盛衰的变化,人抵抗外邪的能力在一天之内就有强弱的变化。阳气白天主于外,夜间主于内。“平旦人气生”,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人气就是阳气,也就是《生气通天论》里的那个生气,人体的阳气也开始生、上升,阳气夜行于阴、昼行于阳,人体的抵抗外邪侵犯的能力也开始增强。“日中而阳气隆”,我们在讲《营卫生会》的时候不是说“日中为阳隆”吗,隆就是隆盛,自然界的阳气最盛,人体的阳气也最旺盛,所以日中的时候抵抗外邪的能力最强。“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太阳西沉了,自然界的阳气开始下降了,人体内的阳气也开始虚弱了,汗孔应该闭合,而不要再像中午那样开启、出汗。“是故暮而收拒”,所以到日暮的时候人们的活动应该用收敛的方法来抵御外邪,“无扰筋骨”,不要再扰动筋骨,过分地体力活动。“无见雾露”,不要再过分地接触雾露等外邪之气。“反此三时”,违反了阳气盛衰这三个时辰的变化,“形乃困薄”,因为阳气受损,形体就会困顿而衰薄。
这是从人与自然相通应的观点来分析这个问题的,特别是在古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那个时代,这个强调是很符合实际的。但是你说现在呀,就是有这个特殊情况,一些个体育比赛偏偏在晚上,而且据说现在研究人到晚上的时候,精力、活动能力反而增强,还有这样的报导。当然晚上比赛有市场因素,白天人们都去上班了,你组织比赛谁看得到?但是从我们传统的理论上来看,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是一致的,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阳已虚,因此人的活动应该按照这个规律来活动。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节选】
原文: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译文:
风是引起各种疾病的其始原因,而只要人体保持精神的安定和劳逸适度等养生的原则,那麽,肌肉腠理就会密闭而有抗拒外邪的能力,虽有大风苛毒的侵染,也不能伤害,这正是循着时序的变化规律保养生气的结果。
病久不愈,邪留体内,则会内传并进一步演变,到了上下不通、阴阳阻隔的时候,虽有良医,也无能为力了。所以阳气蓄积,郁阻不通时,也会致死。对于这种阳气蓄积,阻隔不通者,应采用通泻的方法治疗,如不迅速正确施治,而被粗疏的医生所误,就会导致死亡。人身的阳气,白天主司体表:清晨的时候,阳气开始活跃,并趋向于外,中午时,阳气达到最旺盛的阶段,太阳偏西时,体表的阳气逐渐虚少,汗孔也开始闭合。所以到了晚上,阳气收敛拒守于内,这时不要扰动筋骨,也不要接近雾露。如果违反了一天之内这三个时间的阳气活动规律,形体被邪气侵扰则困乏而衰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