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

白落梅曾说:人生一局棋,关于输赢,我们总是无能为力。迷惘之时,多半在局内,当你了悟的时候,人已在局外。若用平和的心态,看凡间一切,简单明了。若用复杂的心态,看万丈红尘,则为世相所迷。”《易传》中有这样的句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行善积德的家庭,会有福报;而没有这些德行的家庭,则会有祸殃。一说起“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就会想起老道、世俗、精明、圆滑。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非常羡慕和嫉妒他们的。我也想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可惜自己的智商、情商都太低了。不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于是心里就有了羡慕嫉妒恨。利己主义者的“精致”体现在方方面面,他们不仅拥有很高的学历,优雅的谈吐,不菲的收入,而且懂得伪装自己。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显的非常的优雅和精致。只要在不涉及个人利益的时候,他们大多都显的非常的有教养。但是,在所有光鲜亮丽的背后,他们又都是极其利己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不择手段。他们会很好的利用现有的规则、制度,为自己谋求最大的福利。他们善于利用规则的模糊区域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他们喜欢钻规则的空子,找法律的漏洞,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善于伪装自己,披着“公正”、“公平”、“自由”的外衣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总之,所有的一切只为自己。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都是自私的。他们喜欢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缺乏集体观念。在大是大非面前,极其容易变节。我虽然羡慕他们的生活,但是我不太喜欢他们的为人。也许是我笨的原因,也许是我喜欢感情用事吧,我觉得他们都太过精明了,太善于算计了,跟他们在一起共事觉得费神。一切都以利益来计算,就没什么意思了。当然,利己也不能说是错误,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是,我希望所有的利己主义者,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伤害他人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还需要规范自己的德行。

如果一个人要想让自己过得幸福,美满,除了利己之外,还需存有一颗“仁爱”之心。人类社会是一个群居社会,很难有人可以完全脱离社会独立存在。如果这个社会人人利己,没有仁爱之心,那么这个社会也是没有希望的。毕竟一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了。一个家庭是个什么样子,一个人修行也就是这样子。行善积德是一种好的行为,这种行为放到个人身上,这个人就会有好的福报。这样的因果关系,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经过很多事实论证的。对于人生来说,很多东西都需要时间和德行作为基础来共同衬托,才能满足自身期待的结果,失去这两个条件之后,不管一个事情看起来多么伟大,实际上都如同空中楼阁,没有任何抗风险的能力。《菜根谭》有一句话叫: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废兴;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的富贵名声,如果是从道德修养中得来的,那么就如同生长在大自然中的花草一般,会逐渐繁衍绵延不绝;如果是通过建功立业而得来的,就如同栽种在木盆中的花,它会因为生长环境的变化而随之枯荣;但是如果是完全依靠权势等外界的力量所得来的,就如同插在花瓶中的花,没有根基很快便会枯萎。

在这个世上最荒唐的一种人生态度,就是在自己内在匮乏的基础上,总期待着完全依靠人脉来获得人生成就,完成自身的价值体现。因为当你自身不够充实的时候,即便能够借助外界的力量将自己捧到高位,最后也会因为德不配位而遭致祸殃。而正确的态度则是:只有当你丰富了自己,让自身有充实的力量支撑之后,你所期待的才能稳固地存在于生命之中。正如《易经》之中说“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道理一样,只有高尚坚厚的品格,才能承担起人生的重大任务,《国语》之中也说这样一句话: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福而服者众,必自伤也。人生在世,为人一回,最靓丽的不是外表,而是内心,最重要的不是财富,而是德行!有德,就是有品,有德,受人欢迎。一个有德行的人,一定是品行端正的,肯定是德高望重的,能赢得别人的敬仰,能获取他人的信任。一个不讲德行的人,再富裕,也没人喜欢,再优秀,也没人珍惜,再成功,也没人陪伴。走到哪都不受欢迎,做什么都没人相助。

做人,以德为贵,厚德才能承载万物。做人,以德报怨,德行可以化解误会。做人,以德服人,有德才能深得人心。人这一辈子,真正的成功,不是你拥有多少钱,也不是你地位有多高,而是拥有一颗善良的心,行了善,积了德,才是最大的成功。德,是一个人的根本,德,见证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的德行,来自于一颗善良的心,一个人的修养,来自于一份端正的品。人,只有品德好,一切才会好,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做人,可以没钱,但不能没品,可以没权,但不能没德。德是一个人的护身符,好的品德能保你安宁。德是一个人的大运气,好的品德能换来惊喜。人活一世,无论你多聪明多厉害,如果无德,必然遭人白眼。只有有德之人才会被人喜爱,身处困境,定会得到别人的帮助,走到哪里,都能赢得别人的称赞。我们只有一次人生,也只能做一次人,这辈子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不能没有德行,因为德行,诠释了人性,因为德行,代表了品行。人生,不能完美,做人,力求无愧。以德为贵,把德看重,才能行得正,站得稳,踏实过好这一生,远离灾祸和骂名!人有多大德,就有多大福!你不要怕别人坑你,他坑你一次,两次,三次,说明你有价值,你没价值,别人才懒得坑你呢;你不要怕别人利用你,他利用你一次,两次,三次,说明他离不开你,如果他可以离开你,那还利用你干嘛?

当然,我们不能傻傻的被人坑,更不能蠢蠢的被人利用,毕竟被坑的滋味不好受,被利用的感觉很不好。但是,如果让我选择,要么一无是处,要么被人利用,那我宁愿被人利用,因为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以德报怨,提高自己的修养。我们都听说过“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句话,但相对来说,这种做法并不是很高明,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两败俱伤,谁也不讨好。如果我们学会以德报怨,说不定可以双赢,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修养,还能收获福报。以怨报怨,只会给彼此带来伤害,只会没完没了。别人尊重你,不是因为你很优秀,而是因为别人很优秀;别人不尊重你,你还尊重别人,那说明你很优秀,你比别人有修养。我们不奢求得到别人的尊重,但我们一定要学会尊重别人。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定能收获好的人缘,福报自然来;一个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只会远离他。

积点口德,嘴不要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说话方式,不能胡说乱说,嘴不要贱,小心祸从口出。你别小看了你的说话方式,它在你人际交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这个世界,没人喜欢听坏话,都希望听好话,你说别人坏话,别人心里一定会记恨你,这无疑是给自己树立敌人,以后的路只会越走越窄。做人,要懂得好好说话,尽量多说好话,少说废话,不说坏话,就算是坏话,你也要把它说好了,这样,别人听着不反感,反而还会感激你给了他一个台阶下。话说得好的人,往往更受人欢迎,更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这何尝又不是一种福报。嘴太贱的人,往往容易得罪人,给自己树立很多敌人,这何尝不是自损福报?每个人都要想办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如果别人羡慕你,嫉妒你,甚至坑你,利用你,你不要太在意,你要学会以德报怨,你要感激他们,因为是他们让你知道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另外,你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嘴不要贱,要多积点口德,以防祸从口出。

人生真的是这样,你积了多少德,才会有多大的福报,正是那就话:“人有多大德,就有多大福!”德行是一切福报的根源,有德必然多福,在失去德行的基础上,所有的手段即便能够让你一时得利,最终也会因为你的手段而输掉更多。而且你得到的是你能看到的,失去的却是无形之中的。在唐文宗太和年间,有一个女子叫李新声,她是邯郸人李岩的女儿,当时有一人叫张谷,他把李新声纳为家妓,而且非常宠爱她。当时刘从谏继承父亲的官职之后,张谷因为家境穷困潦倒,只能在刘从谏手下做事。李新声这个时候就悄悄对张谷说:“前段时间天子授予刘从谏大将军符信,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因为他有攻城略地的能力,而是因为他父亲曾经因为收复齐地,并将齐地还给朝廷所以有功的缘故,他只是继承了父亲的官职,朝廷没有来得及夺回他的继承权,而且当刘从谏占有了赵地之后,从来没有向朝廷进献贺礼,而且唐宪宗也有几个城镇丧失,那些守城的将领都是英雄豪杰,都不能长久地蒙受天子皇恩,更何况刘从谏只是一个继承父职的人呢,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的东西,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失去他。您身为刘才谏的属下,如果不能尽快和他断绝关系,而转身效力天子,就该脱离军队向西投奔朝廷,但是不能顾及他曾经对你的一点恩惠,就让自己承担血腥之灾的危险。”张谷听了这一番话之后沉思了良久,但是后来因为犹豫不决,仍然跟随刘从谏做事,最终因为叛逆而死。在这个故事中,李新声有一句话原话是:“以不法而得,亦宜以不法而终”,意思就是: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的东西,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失去它。所以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人,修养自己的品德和能力,才是长远的发展之计。如果忽略积累的过程,一味去追求目的,最终必然不能有好的结果,这是人之常情的思维习惯,但是却是人性之中最应该改变的陋习。《素书》有一句话叫:“名不胜实者耗”,意思就是说:你的名声超过了自己的实际才能,精力就会很快耗竭。积薄为厚,积小为多,人生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以德行与能力共同衬托,奠定好自己的基础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否则很难长久。

就像当初长平之战的赵括一样,当时赵括的名声很好,因为他善谈兵法,但是缺乏了实际的历练过程,使名声大于了自己的实际能力,而对方就是利用了赵括的名声,故意设计骗赵括率兵作战,最后将赵括引到自己埋伏的地区,全歼赵军。在这个世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呈现的状态都是由各种不同的因素共同组成的,只有足够强硬的实力,才能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将问题处理妥当,否则任何一个变化,都会让曾经拥有的名声与高位烟消云散。所以对于人生来说,德厚者才多福报,德薄者必然自伤,如果没有德行积累的过程,切记不可妄自追求欲望,否则必然遭受祸殃。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有意义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当你愿意带着一种全新的角度去看,都一定可以照见全新的面貌。关键是我们如何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把这些人生的经历转换为灵魂滋养的养分,而不是自我贬低,自我讨厌的证据。协助自己去找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和思维,这才是关键。人总是具有独立的意志,可以去选择新的生活方式的。只要愿意相信自己能够为生活负起责任,能够有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那么就能够以更加有弹性的方式去跟自己相处,这就是守护内心的方式。我们所认为的一些缺点很有可能并不是缺点,而是未开发的潜能,所以,不讨厌自己,就是习惯跟自己友好的相处,这是让生活快乐的一大要点。

每个人都有固有的优点和优势,关键在于在自我发现之旅上,我们能够怎么样去合理的看待与开发,愿你我都对自己更多欣赏,更多宽容,更多自我关怀,进而习惯守护和清理我们的内心。一路走来,终于相信人生的种种磨难,都是必须要渡的劫。曾经年少无知的笑靥扔停留在眼角眉梢;当初对成年的憧憬依旧搁浅在心头;情窦初开时对美满婚姻的向往今天也依然那么纯粹。好像活着就是只有美好和光明,痛苦和阴暗不过是世人们的无病呻吟。工作上你披荆斩棘不断精进,回头却看见家庭情感之树早已摇摇欲坠。于是你试图有个万全之策两者兼顾,才发现很多事情都木已成舟,想改变谈何容易。夜深人静的时候,你抱着自己蜷缩在被窝里失声痛哭,泪水无数次浸湿枕头。曾经不相信痛定思痛的你,开始面对疼痛反思自己的行为,原来曾经都只是不够痛。你可以每天熬夜,通过透支身体,来获得额外消遣的满足。

你和说不来关系的所谓熟人喝酒K歌;或者一个人躺床手指机械化的滑着手机,看着来自互联网所呈现的各种信息;或者借着充电补课的理由彻夜不眠。直到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身体得病了。于是你才意识到养身的重要。或许你以为这一世的劫也渡的差不多了,那就大错特错了。你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还要应付很多背负伤害你的使命的人,你常常应接不暇心力交瘁。面对父母孩子,你觉得自己都成年人了,没什么扛不起的,于是你郁闷的时候会选择沉默,压力多大都拼命顶着。直到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睡不着觉了,心里也常常被焦虑的情绪围绕,你病了。是的,无论是哪种问题的到来,都是你今生该渡的劫。你要不断学习各种技能,即要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关系,还要保持自律的习惯,和拥有一颗及时向内感知自己的心。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几个是容易的,要做到问心无愧就好。作家梁晓声就曾说:异性之间交往的一切界限感,都是建立在相对自由而又相对谨慎的前提上。异性保持适当的距离,把握好交往的分寸,是一个独立而成熟的人的基本标配。

人与人之间始终存在距离与死角,总是将最深沉最难受的秘密藏在心湖最柔软的地方,总是把微笑展示给别人的同时将酸楚的泪滴独自咽下,总是把阳光与热情洒向外界时却不知衣襟何时湿透过。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今天。你可曾怀念从前单纯暖心的时刻;可能向往人们亲如一家,简单纯粹温暖的人间;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是真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信任。真诚是基点,信任是纽带。不轻易践踏,不触碰红线,不随意挥霍,不拿着试探;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便不再如初。即使及时修复,裂痕依旧伴随。爱惜身边现有的真诚,珍惜身边现有的信任。初面相识,一般均是七分印相值,三分相处值。印象值容易先入为主,相处难免会失了公允忘了初心。时间就是一面照妖镜,是啥都得现原形。首印虽重且不易多,莫悔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坏,没有人会生得十全十美,即便有,那也是他的一种悲哀,因为他再也找不到另一个旗鼓相当的人。在诸多后生的性格里,内心敏感的人,往往是被误解最深的。

在世人眼中,他们多思,所以就被人认为一定多疑;他们自卑,所以大家都认为他们不合群;他们冷淡,便被认为那是孤傲和清高。其实,他们只是比一般人在微小事物上,能够感受到的要更多一些,他们不是神经质。他们内心压抑着渴望和热情,但是很难找到一个,让他们完全打开心扉的人,曾经的种种经历,使他们本能地与人群保持一定距离,也因为对自己的诸多不满,而深深认为自己配不上更好的运气。所以更多的时候,他们宁愿自己一个人,不伤及无辜,也隔绝了外界对自己的伤害。换句话说,内心敏感的人,实际上都带有一点点抑郁体质,会患得患失。准确地说,他们只是患得。就算失去一件最重要的东西,包括爱情在内,他们一定会先责难自己,最后再告诉自己说,是我不配,这本就不该属于我。所以他们不怕失去,只怕突然让自己得到了那些想要的,这会让他们手足无措,也会失去一定的安全感。一个灵犀相通的人,足以慰风尘,足以暖此生。人的一生若能被人懂,是一种幸福。因为有人懂你,生活再难再苦,旅途再坎坷再崎岖,都会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那个懂你的人必定时刻在牵挂担心着你,总是提醒着你按时吃饭,早睡早起,路上要小心,时刻都在期盼着你幸福快乐,从不拍马溜须。

与懂你的人相处,不需要设防线戴面具,不需要奉承讨好,也不需要兜圈子去迎合。在这个世上,最珍贵的东西,并非钱财,而是有一个懂你的人。心与心的距离如同左心房与右心房般的近,无论是海角天涯,仿若天涯咫尺。铁凝曾说: 所谓"聊得来"的深层含义其实是:读懂你的内心,听懂你的说话,与你的见识同步,配得上你的好,并能互相给予慰藉、理解和力量。在我们短暂而又漫长的生命历程中,若能有人懂,更是一种幸运!因为有人懂你,便有了扬帆起航的动力,有了披荆斩棘的信心,有了从容走出来的勇气。生活就不会孤单,包裹在身上的铠甲可以彻底的卸下,内心被全然唤醒!汪国真说:一种友情,当你需要的时候,会默默来到你身边,他的眼睛和心能读懂你,更会用手挽起你单薄的臂弯。人们时常感叹心好累,那是因为没人懂你。懂,更是治愈内心伤痛的良方。TA能读懂你的情绪,表情,肢体语言,记住你的喜好,体谅你的难处,理解你的苦衷,从不算计,无俗世之扰,无利益之争,却时常把与你的争吵或聊天当做生活的调料!

懂你的人,能走进你的心扉,能感知你的憔悴。一句“我懂你”胜过万语千言,直抵心房,一句“有我在”,超越无数花哨的承诺,感动得热泪盈眶。岁月无声,时光荏苒,愿我们将懂得熬成悲悯的文字镌刻在心中,让我们在缱绻深情的守望中沉淀成永恒的回忆。一种懂得一生执着,琴瑟和鸣!人生在世,有几个异性好友在所难免,朋友之间,相互照顾相互关心,无可厚非,但过犹不及。超出了一定的度,友情就会变质,两个人之间就会产生出不一样的情愫。能让这份友谊,一直纯洁下去,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对方负责。对于异性朋友,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哪些事能做,而哪些事不能做,只有掌握好分寸,明确距离,友谊才能长存。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对别人太好的人,很容易被鄙视,而讨好别人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因为它用侧面告诉对方:我与你不对等,请随便来碾压我的尊严,随意来鄙视我,反正为了讨好和逢迎你,我不会反抗。无独有偶的是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也提到:过于讨好和向对方示弱,不过是因为自卑的原因,或者是因为害怕被抛弃,或者是因为怕得不到爱。

然而真相却是越容易去讨好对方的人,越容易被鄙视,甚至活得很凄惨。这是因为讨好本身就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也可以说用自己的弱来彰显对方的强,用自己的讨好来衬托对方的权力。而爱自己的人,不仅不是自恋,反而是一种高情商做法,因为讨好只是一种低情商之举。讨好并不构建人际关系正确路径。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越是“跪舔”的关系,越不容易长久。也可以说在一方尽力讨好的时候,两个的关系已经不是处于对等状态。像我之前有个朋友就非常的势利,见到比自己厉害的人,无论是神色还是声调都变得很是谄媚,让人看了感觉很不舒服。只不过即便别人看透也不说透,而我那个朋友则认为别人都很傻,看不出来自己的这些“小心思”。不仅如此,他拼命讨好的人也并没有把他太当回事,大有种“我以我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扑街蕴意。其实像朋友这样势利眼的人并不在少数,只不过大部分时候这样的讨好与谄媚,可能会在一时起到好的作用,比如说有一些小恩小惠或者表面上的熟络。但实际上,是得不到相应的尊重,不仅人们会对谄媚和讨好的关系而被看轻,还会觉得这人没什么骨气,就如同“墙头草,两边倒”一样的无风格。

从长期来看,这种性格以及做事的方法,不但没有对自己产生正向的影响,反而会令自己的威严以及人品一落千丈。就如同心理学家所说:讨好的关系,要么是迫于压力,要么是出于需求,而本质是内心的自卑在作祟。讨好意味着示弱以及内心的孤独,很多人喜欢讨好别人的人,总认为以自己的示弱就能得到对方的认可,实际这是个误区,我们大部分人想要获得尊重和认可,不是靠讨好去实现的,而是要靠自身的实力以及能力,不断获取认可与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在人际关系中实现平等和融合,如果一味丧失自己的主见以及意见,不断靠附和与顺从来获得个人的安全感与认可,那么最终的结果可能会非常扎心。在武志红的《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中提到:不是所有的累都能用休息来缓解的。如果一个人总是刻意讨好别人的话,那么内心就会产生孤独。这时候内心就会分裂成一个讨好的自己与想成为自我的自己,这两者会产生一种分裂,进而产生负情绪,这是讨好别人带来的孤独感,也会将自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哲学家说过:你存在,所以我存在。它的意思是我对你好,所以你也对我好,也就是说所有的好都是建立在彼此回应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人际关系。但如果只是讨好的关系,即便是得到了多少的利益或者实现多少的目的,都无法得到对方有质量的回应,而在这种失衡的相处模式下,会逐渐丧失热情,甚至会陷入迷茫与焦虑状态。

而真正缓解人际关系,抛离内心孤独的做法是不自欺欺人,而用公平、平等以及对等的方式去与对方相处。武志红认为关系的根本,是每个人都有一面镜子,既可以照清自己,也可以通过这面镜子去认识自己,展开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才能做回自己,而这种相处模式下不仅自己觉得舒服,也不会令别人感觉尴尬,毕竟“跪舔”型人没有人能看得起,或者说即便是表面上不说,内心也是非常鄙视的。从不讨好别人,才是高情商之举。在人际关系中,并不是讨好才是高情商,也可以说讨好意味着放低自己,以他人的意志为目的,很多时候会丧失自己的想法。如同《装台》中的顺子,一味的讨好别人,最终的结果是让自己的光景越过越苦,最后亲生女儿看不起,同时也失去了妻子。你看并不是所有的讨好以及委屈求全都能换来岁月静好。而真正的高情商是共情,是头脑的猜测。也就是说不管怎样的关系,都有着自己的思维逻辑,并不会经常活着别人的意愿中,而让自己陷入患得患失的恐惧中。

当我们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时,就难以和对方建立起连接,甚至会对别人做出主观的判断,这时候不仅丧失了自己我的掌控感,也会令别人讨厌甚至是不屑一顾。由此可见:笃定的对立面是模糊,所谓模糊就是刻意地掩盖内心的想法,而只是活着别人的世界中,这就会导致无法和别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不会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尊重。也可以说讨好只是一个人软弱和无能的表现,心理学家认为讨好别人实际是一种病态的交往方式。而讨好的人有着讨好型的人格,它会经常违背自己的心意,而表现得心口不一。之所以说讨好的人通常比较低情商,是因为这些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既容易讨好别人,也容易好好相处,因为这种类型的人通常会以讨好为目的,而想着什么时候来“回报”,一旦得不到回报时就会翻脸不认人。高情商的人,从来都会知道规则、边界和约定的重要性,因为他们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事情做或不做都行。一旦界定了这个标准,就不会以讨好的名义去说服自己,做违背心意的事情。也可以说轻易满足别人要求的人,通常是不好相处的人,因为他们有着太脆弱的心灵,也害怕被人拒绝。即便是承受一点点的挫折,要么引起仇恨,要么引出暴怒。也可以说一个总是扮演“圣人”的人,总会在讨好过后,不断提要求,甚至不容易感恩,因为他们会觉得他付出了就应该去要求回报。武志红认为:太容易道歉,太容易内疚,太容易说对不起的人,太容易同意别人意见的人,都是为了避免被对方攻击,这样的相处模式本身就有着不对等性。因为讨好的人,总有这样的逻辑:我对你好,你不能没良心。然而人和人之间最终的相处是平等和互助,而不是付出了就一定得有回报。高情商的人在人际关系中,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有我们都在不断变强,才能进入正循环模式。所以与其刻意讨好别人,不如想想怎么让自己更强大,只有这样才能越来越好,而幸运也会不断接踵而至。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说话的方式。要求人,成功,达到自己的目的,必须先了解对方,乐于接受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在求人的时候顺势推着取得预期的结果对那些粗心的人,你只管随意的说,为今天上市的西瓜可新鲜了,这样一句话,也许能让对方掏钱买西瓜,如果对方是一个仔细的人,你就不能用太随便的方法对待他,而应该小心地向他建议先生要不要尝尝今天刚上市的大西瓜呢?这句话或许就能引来他驻足观赏,并进一步考虑是否该买一下是十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及其特点沉默寡言型:这种人啊,话少问一句才说一句,这不要紧,即使对方反应迟钝也没关系,对这种人说多少就说多少,因为这种人表面上看是不太随和,但只要你说的话,能言之有理,顺耳中听你便有可能达到说服对方喜欢炫耀型:这种人呢?好大喜功,老是喜欢把我如何如何挂在嘴上,这种人最爱听恭维和称赞的话,对他向你所做的炫耀,要有耐心,仔细聆听,听得越用心,承载越充分,你的成功率就越高令人讨厌型:这种人呢?十分让人讨厌,令人难以忍受,好像他们天生只会说一些刻薄话一样,好像控告他人贬低他人,否定他人是他们生活的唯一,毫无疑问,这类人是最内球人成试着头痛的,但最有一点却是十分肯定,就是这类人也同样需要与人交往,有的时候甚至是他们心里已经决定答应别人的要求,而嘴上却还在不停的说不行不行,答应后如何如何不好?这种人往往不能证明自己,所以更希望得到肯定的态度,对于这种人,关键是不要被他的难听话,所戏中也不要直接表现你的反感,而是要采取一种不卑不亢的高姿态,并随机应答,这样才会有好的,效果

优柔寡断型:这种人呐,遇事没有主见,往往消极被动,难以做出决定,面对这种人,求人成试着烟,牢牢抓住主动权,充满自信地运用语言技巧,不断的向他提出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多用用肯定性的语言,多做些有关回报,保证的承诺,甚至替他考虑,帮助自己后的益处,当然不能忘记,强调你是从他的立场来考虑问题的,这样有助于她作出决定,或在不知不觉中替他做决定知识渊博型:这种人是最容易面对的,也是最容易让穷人尝试着受益的,当这类人出现是穷人城市的,应努力抓住机会,注意多聆听对方的说话,同时还要试试给予真诚诚的赞许,这类人往往宽宏明智,要说服他们,只要抓住要点,不需要说太多的话,也不需要花太多的心思,就可以达到,求人的,目的讨价还价型:这种人对讨价还价有特殊癖好,即使给人一些微不足道的帮助,也非要讨价还价不可,并且往往也为自己讨价还价的自鸣得意应对这种人的办法比较简单,可以在口头上做小样的郭伟,比如可以这样对他说,我可是从来没有碰过像你这样另一助人的,或者说给我个面子,怎么样?这样可以多少满足一下他的自尊心,让他觉得比较合理,又来证明他的,精明性情温婉型:这种人如果他没有充分了解每一件事,你就不能指望他会做,出决定,对于这种人,必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千万不能急躁焦虑,或向他施加压力,应努力配合他的步调,脚踏实地的去证明引导,慢慢就会水到渠成性格急躁型:这种人往往经历过剩,做什么事情都快一二对待这种人?要精神饱满清楚,准确而又有效的回答对方的问题,回答问题,如果太拖泥带水,他们可能就会失去那些没听完就走对待这种人说话应注意简洁,抓住要点,避免扯一些,闲话心性善变型:这种人容易见异思迁,容易决定也容易改变,如果他拒绝了你的要求,仍有机会说服他,改变注意,不过即使他这次答应你的要求,向你提过的帮助,也不能指望他下次还会,答应猜疑心重型,这种人容易猜忌,容易对他人的说法产生逆反心理,说服这种人的关键在于让她了解你的诚意,或者让他感到你对他所提疑问的重视,如果你提的问题,切中要害我也有过这种想法,但是等等这样他会认为你在说真话,于是会认真提过你所需要的帮助一样米养百样人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应对说话的方法,以上十种类型的人仅供参考,只是要让你知道求人必须要见人人话见鬼说鬼话,用她喜欢的方式说她爱听的话,只要他听得进脑袋里去,就有机会求人成功。那些坚持做自己的人,不管是否已经功成名就,他们都已经赢了。因为,他们把命运牢牢地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中,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踏实,无惧无畏。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自己并不是别人眼中的自己,所以要坚持自我,得先了解自我,都不了解自我,那所谓的坚持,不过是臆想之下的任性罢了,最后除了钱倒霉,也根本坚持不了什么。

坚持自我是很奢侈,奢侈到你必须把自己从头到脚地扒干净了,找出你内心真正想要坚持的东西,然后去认真的坚持,守护,不是只在于说说,而要把周围都打磨好了,你才有资本守护你真正想要坚持的东西,否则,没有坚实的壁垒,你那点东西早就被打碎的稀巴烂了。很多姑娘不喜欢追求自己喜欢的人,觉得倒追自己就掉价了,这也是一点对于自尊小小的坚持,可是有没有想过,什么人会来锲而不舍的追求你?一定是渣男!只有渣男才会深谙这些姑娘内心深处的脆弱,这些被所谓的自尊掩盖下的自卑,害怕受伤害的心理,然后不断地关心体贴呵护,最后呢,他是以突破城堡的心而来,最后当然是胜利走人了,而你呢?你觉得他如此的费心来突破你的防线是真的因为爱么?男人大多是具有挑战心的,只是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如果这个姑娘在他们眼里价值不够,那么他们也会展开追求,因为从动物性的角度来说,雄性的本质就是最大限度的播撒自己的种子。但是如果这个姑娘他觉得非常有价值,那么就不一样了,他会幻想和这个姑娘的未来会怎样,并且能够提升下一代的素质,或许还能够跨越阶层等等,那时他想的,是建立的双方的价值上的。用《先谋生再谋爱》里的一段话送给大家:好姑娘,请先谋生,再谋爱。走到你力所能及的最高处、最远处,你会发现,那里的天地和空气与你的起点和中途完全不同,你的想法和观念也比初始有了巨大改变。当然,那里的男人或许也和现在你身边的那些不一样,他们敢爱敢欣赏特别优秀的女人。《先谋生再谋爱》用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串起很多现实中的大道理,有些事也许你正经历,有些话也许你之前不以为然,看看别人的生活吧,这是一本写给女人的书,愿它能让你成长,让你成为更优秀的自己,遇见你生命中的缘分。一个人最好的贵人就是自己,只有自己先变得越来越优秀,让自己的实力变得越来越强了,这样才能吸引更好的人来帮助我们。成年人之间的友谊都是靠利益来维持下去的。成年人要是没有利益关系在里面,那这关系肯定维持不了。所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优秀,天自安排。这世界上最大的贵人就是自己,渡难先渡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人生路上,你只管做好你自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当你还没有成为一个“人物”的时候,别人不会在意你;当你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时,你也可以不屑一顾了。一个人,最累的时候,不是身体疲惫,而是心累。人到中年,谁懂你?也许一个都没有。很多人都说“人到中年,需要一个知己”,但是去哪里寻找心有灵犀的知己?还是回归现实,一个人慢慢品尝“心累”,找一个没有人的角落,哭泣一会,然后擦掉眼泪,继续活着。一个人,熬过了“心累”的坎,其实是心态在“涅槃”,是另一种境界。心态好,什么都好,即便中年人很苦,但不觉得多苦。境由心生,苦不苦,心知道。只要你保持一份好心情,每天带着阳光出门,再苦再累的日子,也能熬过去。任何人的幸福,都是先苦后甜。人到中年的你,当你累的时候,就要像《水手》里唱的一样: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人到中年,熬过以上三道坎,必有后福——年老了,有人陪,有人爱;事业有成,心态安然!人生最了不起的四种心境:痛而不言,笑而不语,迷而不失,惊而不乱。人生就是酸甜苦辣咸百味交织,痛苦和欢乐并存,迷惘和惊慌同在,我们面对不同境遇时的心境,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境界能有多高。痛而不言,是直面的勇气。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我喜欢我的懦弱,痛苦和难堪也喜欢。喜欢夏天的光照,风的气息,蝉的鸣叫,喜欢这些,喜欢得不得了。没有谁愿意活在痛苦之中,但是人生并不总是遂心如意,痛苦来临时,大喊大叫式的昭告天下,或许很多人会觉得丢脸,宁愿独自咽下痛苦。但是沉默不代表痛苦不存在,我们更需要的是无声的勇气支撑,让自己能够勇敢直面痛苦,咬紧牙关远比哀嚎怨念更坚强地扛过去。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华佗闻讯前来为关羽诊治,提议把关羽的右臂捆绑在柱子上再医治。关羽却说不用,一边跟别人下棋吃喝,一边让华佗割开皮肉开始刮毒,旁边的人都吓得不敢看,关羽却全程面不改色。我们能说关羽感觉不到疼痛吗?肯定不是的,只是他不说而已,想要保得住性命,必然要刮骨,那么不如勇敢面对,留给后人铮铮铁骨的英雄佳话。当爱人分手时,当事业失败时,内心的痛苦不是难以表述,只是不愿意说出来,毕竟爱你的人会为你担忧,恨你的人会看你笑话。有人说,当你陷入困境时,千万不要对着别人哭诉,更不需要解释和倾诉。因为,懂你的人,都在你的身边。不懂你的人,讲给他们听也没用。不如沉默面对所有的疼痛,等到渡过难关后会发现,原来自己扛得住事儿,那一份为自己骄傲的劲儿会勉励自己,未来已经没有什么可怕了!笑而不语,是淡定的大气。作家余华说,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但其实,凶狠不是人生的常态,当我们能够修炼到微笑以待的心境之时,才会赫然发现,越是包容,这个世界越是温和。春秋末期,一个陈国人遇到一个鲁国人,说你们鲁国有一个叫孔子的圣人,我们陈国也有,他叫亢仓子,是老子的弟子,他有用眼睛去听,用耳朵去看的本领。后来有一回,鲁候遇到了亢仓子,就问他有没有这个本领,亢仓子说这是谣言,但是他能够辨别出远处声音的细节,是因为他能够用心感悟,而不是用眼睛和耳朵。鲁候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这种遇到诋毁而淡定的大气之风,是我们后人需要修炼的心境。想起之前被同事诬赖我抢她的功劳,我也曾愤懑不平,一度想直接拉着她去领导面前对峙,但是一想到这么做,会有更多的人难堪。我选择了微笑面对,直到领导在公开场合为我正名,我才更加懂得,淡定一些不只是大气的表现,更是有力地维护自己的体面。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说: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所以无论自己处于多么严酷的境遇之中,心头都不应为悲观的思想所萦绕。比起冲动而鲁莽,我们更应该乐观地面对,要相信所有的事情都会过去的,总会有春暖花开的时候,那时候的微笑一定更甜美。迷而不失,是坦然的清气。主持人白岩松说:有时候,我们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当我们过分在意外界和他人的时候,就会容易迷失自己,却忘记其实我们是活给自己看的,没有多少人能够把我们留在心上。滚滚红尘,多少人被俗世的名利所裹挟,又有多少人被情爱恩怨所蒙蔽,纠缠于一时得失,沉迷于一段欲望,完全没有了人生之初的坦然。写下《再别康桥》的诗人徐志摩,是公认的才子,但是却不幸在34岁时遭遇飞机失事而离开人世,留下的更多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事。

自视甚高的徐志摩,看不上被他称为“乡下土包子”的张幼仪,即使张幼仪生下两个儿子,还是被徐志摩执意解除婚约,因为他要追求林徽因。在林徽因结婚后,徐志摩又恋上了陆小曼,两个人结婚后,徐志摩为了满足陆小曼大手大脚的开销,不得不身兼数职拼命挣钱。那个风流倜傥的诗人徐志摩,早已迷失在欲望的沟壑中,直到他意外离世后,人们才发现,徐志摩这一生是那么地难以评说。佛说:眼前的一切,都是我们过去种因所结下的果。得失随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定在慈悲,自然吉祥如意。不那么功利,不那么世俗,我们才不至于迷失在当下的处境中,坦然面对得失过错和情爱纠葛,人生或许会有更淡定的清气。惊而不乱,是镇定的剑气。宋代文学家苏洵在《权书·心术》中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能够有这样镇定的气概,我们还愁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呢?作家史铁生21岁时因病导致双腿瘫痪,后来他潜心写作身体不堪重负,47岁时被确诊尿毒症,虽然经历隔天就要透析的痛苦,但是他始终乐观面对。然而2010年的12月30日,史铁生突发颅内大面积出血,妻子陈希米原本以为只是小问题,孰料送到医院后,史铁生已经没有了医治的可能性。陈希米虽然患有腿疾,但是却愿意做史铁生的“拐杖”,跟史铁生结婚21年来,他们一直恩爱有加,遨游在文学的田地里悠然自得。即使在史铁生生命的最后一刻,陈希米能够在惊慌中沉稳住,帮史铁生办理了器官捐献手续,实现了史铁生的临终遗愿。直到两年后,陈希米出版散文集《让“死”活下去》,详细回忆了史铁生过世前后的过程,才让陈希米对史铁生的怀念有了寄托。当我们在遭遇突发状况时,难免惊慌失措,但是能够尽快调整好心态,有条不紊地处理好当下的困境,才是考验我们的最好的时刻。镇定地面对所有的难题,梳理并解决问题,这种剑指长空的气概需要我们经历更多的磨炼,更是提升我们的心境的必经之路。写在最后,诚如蔡康永所说,把人生的镜头拉远一点,不要老是特写。当你站在更高更远的地方回头望,就会发现当初以为过不去的那些事,其实全是擦伤。长路漫漫,人生迢迢,每一刻都是当下,每一点都是经历,拥有豁达开朗的心境,会让我们的人生境界自在百倍!最近,热播剧《都挺好》在朋友圈刷屏了。这部剧没有宏大的故事背景,讲的只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生活。很多人却从这些琐碎的日常生活和微妙的人物关系间,看到了自己家庭的影子,因此深受触动。苏爸苏妈是很典型的男弱女强型夫妻。苏妈强势,牢牢掌握着一家之主的权力和地位;苏爸懦弱,一辈子在妻子面前抬不起头来,就连给不受重视的小女儿夹个鸡腿,也只有夹到一半的勇气。但苏家的悲剧,不是因为这种女强男弱的组合,而是源于这对夫妻作为三个儿女的父母,脑子里根深蒂固的错误的教育方式。对待大儿子苏明哲,苏妈是高高捧在天上,在亲朋邻居面前处处夸耀他的优秀。所以苏明哲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对自我有着极高的要求,没有全奖考上斯坦福大学,就宁愿放弃这个机会。对待小儿子苏明成,苏妈则是处处维护、有求必应,从来不肯让他干一点家务活,甚至他带回来的脏衣服也要妹妹帮他洗;成家后他每月花得干净,苏妈也会拿出自己的退休金无条件贴补他。对待小女儿苏明玉,可以说,苏妈对两个儿子有多偏爱,对这个女儿就有多冷落。从小就对她不亲不爱,经常打骂她;为了全家人的利益,她的个人感受和前途,可以第一个被放弃。苏妈还振振有词:把你养这么大,供你吃、供你穿,亏待你了吗?而苏爸对这一切,永远是冷眼旁观的态度,从来没有站出来为女儿争取过一点权利,也从来没有提醒妻子是否对儿子过分宠爱,只会唯唯诺诺地保全自己,维持这个家庭表面的和谐。所以苏家三个儿女,一个被高捧,一个被溺爱,一个被忽视,这也影响到了他们成年之后的个性,准确地说,是性格上的缺陷:老大自尊心极强,老二自私自利,老三冷若冰霜。他们兄妹三人身上,都不同程度地带着原生家庭打下的烙印,摆脱不掉。看到这里,既可悲又可气。我想到之前有人留言问我:「谁能教会父母好好说话?是啊,那么多人教孩子如何跟父母好好说话,有谁来教父母如何跟孩子好好说话?那么多人教孩子如何成长,又有谁来教父母如何教育?不懂如何教育孩子的父母,绝对不只有苏爸苏妈而已。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发出感叹: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父母是世界上最难的职业,但他们却可以不经过考试无证上岗;至于孩子,会被教育成什么样,很大一部分靠先天运气。一个人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对是非对错、善恶好坏的理解,都来源于父母、学校、社会对他的三重教育。在这个教育链条里,父母承担着最基础、也最重要的角色。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童年时期父母的教育,对一个人未来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很多不合格的父母,却在有意识或不自觉地伤害孩子,浑然不觉,还喜滋滋地给自己颁发为人父母合格证书。李宗吾先生其书《厚黑学》中写道:“喜怒哀乐皆不发谓之厚,发而无顾忌,谓之黑,厚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黑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厚黑,天地畏焉,鬼神惧焉。”一个人,如果能够喜怒不形于色,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脸皮极厚,内心极宽的人。而如果这个人极度狠心果决,那么这个人将会是一个“心黑”之人。所谓的心黑,并非是我们所言之“天良泯灭”,而是一种对于某种“品质集合体”的概括而已。一般来说,“脸厚心黑”之人,他们常常不是好人,但又不是作恶多端之人。脸厚心黑是可以进行延伸的。有道是“物物之变,延续无穷,周而复始,乾坤有行”。它有许多的分支,而每一个分支,都冲击着我们所谓的正确三观。可是,往往是这些冲击人三观的分支,它能助我们一臂之力,夺取未来人生的成功果实。要知道,一直坚守陈词滥调的人,一般都过不好这一生。为何《周易》总跟我们说要“穷则通,通则变,变则久”呢?为何如此多的卦象能与大多的自然现象相搭配呢?很直接的一个原因,那就是“物物之道”,那都是变化且可以利用的。就像是“厚黑”之延伸——疑心病,便是一种人之优势。而我们大多人都看不起这样的品质,只因为我们不懂得运用。“疑神疑鬼”是一种先天优势。说起“疑神疑鬼”,其实古人曾有两种说法。其一,便是“多虑而身忧”。其二,便是“多思而毒绝”。不管是哪一种说法,在我们看来,都是带有贬义色彩的。可是,有一点我们却要明白,这世间万物,本就是矛盾的,有坏的一面,自然就有好的一面。纵观历史,其实我们能发现,疑神疑鬼者,要不就是出将入相,要不就是荣登高位,富贵权势永相伴。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在复国之后,第一批杀的就是文种等功臣,要不是范蠡看透了勾践的狠辣之心,也许他也就没有后世“陶朱公”的美名了。而越王勾践得到了什么?那就是巩固了越国的统治,让他在诸侯疲弱的时候一战成王,成为春秋最后的一位霸主。来到汉朝,混混皇帝刘邦,他和他的妻子吕雉,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残暴帝后。刘邦多疑到何种程度呢?那就是临死之前还在思考,自己还有哪个兄弟没有收拾的。这样的人,他内心都是自己的利益和刘氏天下的稳定。所以,他赢了项羽,也将碍手碍脚的人全部剪除。就像是我们熟知的曹操,亦或是朱元璋等人,他们的手段都是残酷的。可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疑心病特别重。但是,这种疑心病却巩固了王朝内部的统治。“疑神疑鬼”,在一般人看来,就是毫无用处的。可到了有权势的人的手中,这就是统治万民和安稳大局的利器。“疑神疑鬼”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把剑,它有双刃,对着我们那一刃,其实会很容易伤害到我们。而对着别人的那一刃,则会轻易地伤害到别人。而我们想要运用好这把剑,就必须将所有的刃都对准别人,不让自己受到伤害。这样的做法,其实在社会上是多见的。就像在单位中,你的上司或者领导,他们在暗中角逐时,你如果不懂得站位,或者不会做人,那么他们所疑虑的目光,就会看着你,然后排挤针对你。就像在社会上,如果你的朋友或者圈子里面的人在拉帮结派时,你没有预判好形势,那你就是他们中间的“炮灰”。为何会发生这样的事儿?很直白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你被他们“疑神疑鬼”的心理所伤害到了。面对这些疑神疑鬼的人,我们最好的办法,便是学会避其锋芒,然后偏居一隅,别让他人看出你有怎样的企图和威胁。而如果你想运用这样的本事,那就得好好地修炼一番了。

因为疑神疑鬼的本质,就是将所有不利于自己利益的人与事一并扫除。这样的行为,看似是残忍的,可却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则的本质。准确运用“疑神疑鬼”的本事,你能胜人一筹。在这个社会,我们大多人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特别容易相信别人。当你的某个同事求你帮忙时,你毫无疑虑地答应了。如果说这个同事是个良善之辈,这也就算了。可如果不是良善之辈,也许你就是被他所利用的“替死鬼”了。如此,在这个时候,“疑神疑鬼”的本事就得使用出来了。当你使用之后,你就会变得愈发地谨慎起来,不会掉入一般的陷阱和套路之中。假如说,应对别人的行为,这是此种品质“防守”的一面。那么,学会进攻,就是这种品质的另一面。当你还是小职员的时候,那你如果想上位,你该怎么办呢?你就得和身边的人搞好关系,然后不管敌人还是朋友,你都得拉拢他们,凝聚人心。当到了一定的程度时,针对和排挤的权力,就在你的手上了。那时候,你就得将“疑神疑鬼”的本事用到极致,将那些“不入流”之人弄到一旁。如此,其实你就能慢慢地,安稳地壮大自己。其实,说到这里,我们都明白,疑神疑鬼的本事,就是一种“脸厚心黑”品质的延续。它的出现,是人之天性使然,可想不想运用,就是人之选择了。一个冷淡的人,懂得“选择性热情”。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热情要用在对的人身上。人到中年,已然有了鲜明个性,所谓物以类聚,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同样的人,也会被其所吸引。和志同道合的人交往,自然能说到一块去,能想到一块去,给人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反之,那些与我们的价值观、认知有偏差的圈子,光是听到他们开口说话,就如同不小心咽了一只苍蝇,有一种极力想要呕吐的感觉,更不要说,还让自己搜肠刮肚去附和。那个表面上看起来冷淡的人,骨子里有几许清高,对交朋结友有着清晰的定位。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他们不会白白浪费时间,去对一个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热情。他们会把有限的时间、精力,选择性地对人热情,因为那样的人,正是自己要学习的榜样,是自己仰慕的标杆,每一次交流,都能给人带来满满的正能量。一个冷淡的人,懂得“距离产生美”。人与人之间,走得太近是一场灾难。不管关系多好,有些界限是不可逾越的,有些事,采取冷淡的态度,看起来有些不近人情,但回头来看,不仅是帮了别人,也是让自己逃过了一些“良心的谴责”。比如,女人最是感性,和闺蜜之间无话不说,家长里短,各种烦心事,似乎只有倾吐出来,才像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并不全然相通,你认为无法迈过的槛,在别人看来,或许转个弯,就轻而易举地跨过去了。同样的,当闺蜜向你倾诉,向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你应当做的,并不是全力以赴,按照自己的想当然,让闺蜜照着你的选择去做。你要做的应当是隐忍和克制,要及时跳出来,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去提意见。甚至,当自己预判到一切都已经无可挽回的时候,索性什么都不说才好。尤其是在面对要不要分手、要不要分家、要不要离婚这些极其私密的话题时,选择置身事外,选择逃避和躲闪的态度,远比给出具体建议要稳妥得多。因为,爱情最是瞬息万变,那些说着要爱一辈子的人,也许转眼就分崩离析;而那个从来不解风情的人,也许一辈子,就这样“木讷”地守着另一个人,不离不弃。家人也好,朋友也好,爱人也好,让他们明白了自己的底线,一再强调,对于某些棘手的事情的态度,人家也会不由地思考一下,到底要不要求助于你呢?懂得待人冷淡的人,并不是没有一点人情味,而是学会了善待自己,尊重他人。一个人想要行善,首先得自己兜里有钱。能够有足够的热情去关照他人,前提是善待了自己,让自己过得安定、富足。待人热情,光是几句贴心的话,往往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说一千道一万,如果自己能当作“举手之劳”帮人家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有人情。”比方说,有至亲得了重病,亟需巨额医药费,最好的帮助,便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可你只是个寻常的“打工人”,自己的生活都捉襟见肘,请假还要被扣钱,如果非要让自己显得大方一点,又是出钱,又是出力,那么自己的日子还不要过下去呢?所以,只能力所能及打个红包,抽空去探望一下。哪怕背后有人指指点点,也只能硬着头皮,假装没有听到。当自己能力不足的时候,或许,摆出一副“冷淡”的面孔示人,才是最正确的选择。道义,不是不要,而是真的要不起。情义,不是不讲,而是只能讲到这个份上。所以,把自己打理好,才有足够的精神和气力,去对别人好。人到中年,不如做一个“冷淡”的人吧。你若精彩,清风自来。当你把自己活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身边的人,便会以与你为友感到荣幸。同样的,当你被认为是一个相处舒服的人,冷淡或热情都会被接受,一种不牵强,不刻意的人际关系,你也欢喜,别人也甘之如饴。对于一段感情来说,两个人在一起应该是很美好的一件事,好的爱情也应该是两个人一起变得更好的。其实,对于一个人来说,他最大的功德不是赚多少钱,而是能够度化身边的那个人。因为当你能够去度化身边的人了,自然你们就是一起在进步,这样的两个人遇到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很好的去面对,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分开和计较。所以说,一个人最大的功德就是度化身边的那个人。经常会有人跟我抱怨,在一段感情里,自己的另一半会比较自私,什么都考虑自己,从来没有真正为自己想过。动不动就嫌弃自己没有智慧,不够格局,反正在对方眼里自己一无是处,甚至让自己都怀疑自己的价值。其实,对于这样的问题,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正常的现状,往往就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习惯性的通过打压对方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跟你说一个秘密,你可千万不要告诉别人。”这是电视剧经常会出现的一句台词,最终,这个秘密一定会被捅出去,而且还会闹得满城风雨。所以说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与朋友交流沟通,一定要有边界,谈钱,立规矩;掏心,找对人;不委屈自己,别亏欠别人,因为人情债最难还。导读:有人说“成年人,人际交往三大禁忌:别掏心,别谈钱,别亏欠”你怎么看?一个人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总是免不了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那么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注意一些技巧和方式,所以就有人说“成年人,人际交往三大禁忌:“别掏心,别谈钱,别亏欠。”我鼓励大家做一个冷淡的人,过于热情不是一个人维持良好关系的方法。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的关系,到了一定年纪,你要学会给自己打伞。

别总掏心掏肺,要看对谁!假设这样一种情形,你有一个关系很不错的同事,你和她几乎无话不谈,你把自己的真心交给她,把自己所有的秘密所有的生活全部对她和盘托出,毫无保留地对她好。结果会是什么呢?结果可能有两种。一种就是这个同事也同样对你好,用真心和善意来回应的你的付出,把你当作她真正的朋友,不会出卖你也不会背叛你。另一种情况就是这个同事对你付出不以为然,甚至认为这并没有什么,肆无忌惮地和其他人谈论你的秘密你的生活。在生活中,究竟会遇到哪种人我们不能知晓,但是我们要知道人性总归是复杂的,利己主义者常常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一切,哪怕是你所珍视秘密,在别人看来甚至一分不值。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人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善良,所以当我们把真心掏出来的时候,也许迎接我们的并不是善意的回报,反倒可能是将自己推向水深火热之中。生活本来残酷,对待每个人都应该有所保留,是在保护自己,也是在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不至于使我们的秘密处于随时可能被暴露的风险中,也不至于让自己的真心被错付。正所谓“月圆则亏,水满则溢”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也不要把自己的心全部掏出来,因为当你的心掏出来的部分多了,对别人而言就没那么珍贵了,也不会认真对待了。人到中年,应该明白,真正的友谊,是不添麻烦;真正的亲情,是懂得感恩。谈钱,才是对生活最好的尊重。之前看到自己女儿买过一双鞋子,鞋子本身没什么特别,吸引我的是鞋子上的装饰。在鞋子的侧面赫然印着“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几个字,虽然只是一句调侃的话,博人一笑,但这句话在我看来却把生活最真实的样子展现了出来。有多少人说过要摆脱世俗摆脱金钱的束缚,想要去过悠闲的田园生活,可是又有多少人为名利而折了腰,倒在金钱的诱惑下?生活在世俗里,我们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都需要钱来购买来满足,又怎么能不谈钱呢?有人说谈钱太俗,可是脱离了钱也怎么能生活下去,如果一个人身无分文,在这个世界上等待他的就只有死亡。所以,钱,还是要谈的,我们想要生活下去就需要金钱来作为物质基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都会涉及到钱,买东西要付钱,去工作要收工资,朋友间人情往来要包红包…我们应该知道,谈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该谈还是要谈,只是要适度罢了,不可以过于谈论,但也不能一字不谈,因为我们根本离不开它。很多人,都不是人才,钱给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了人才。钱,是一切万物的尺度,都可以明码标价,所有的关系都是价值交换。所以,好的关系,一定要谈钱。余生,请不要亏欠别人,更不要委屈自己。有一个在医院工作的亲戚最近跟我们谈他工作的感受,他说最明显的一个感觉就是“人这一生啊,把握好当前,感恩每一次别人的帮助,不要亏欠别人。”当问及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的时候,他说他在医院里看了许许多多家人离世,在世的人一边哭一边悔恨不已,家人在的时候没能够好好陪伴他们,现在人走了想要陪伴也陪不了了,对于家人情感上的亏欠会在家属的心里留下重重的一笔,久久难以抹去。我听完后,又有很多感慨,人啊,最好不要有亏欠的事物,尤其是在情感、陪伴方面,毕竟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我们永远也不能知道,曾经留下的空白是用其他物质难以弥补的。有多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在期待父母和孩子的归来,那些从小就和父母分隔两地的孩子,他们心中那份母爱和父爱的欠缺哪里是零花钱、零食、玩具能够弥补的,那些独居的老人,他们心中的空缺,那份儿女的陪伴和照料又哪里是按时打来的养老金能够弥补的。当人们错过了自己的孩子或是父母,他们悔恨,他们自责,但这些都已于事无补了,心中的伤痛久久难以去除。“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的一种悲哀,所以我们要趁时间还早,完成自己尚未做好的事情,不要对别人有所欠缺和亏待,在将来给自己多一些温暖的回忆而并非一昧的内疚自责。对于感情来说,若是一直都是这样的状态就很难走下去,最后可能就是同床异梦了。好的感情,更多的是一个人懂得包容,不是一味地去嫌弃对方,而是通过自己的能力一起去帮助对方改变,变得更好。很多夫妻和情人之间,就是不懂得这个道理,于是因为生活中的各种小事闹矛盾,陷入挣扎当中。但如果一个懂得去度化身边的人,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改变对方,两个人一起进步,就不会有这种现象了。两个人之所以会争吵,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想的是自己,而不是彼此。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对待外人宽容,而对待身边的人却各种苛刻。他们觉得自己格局大,心怀天下,殊不知连自己身边的人都宽容不了。其实,他们都是活在自己的幻想里,直到看清身边的人,才认清真相。那些人,宁愿去包容和迁就别人,也没法去对身边的人保持宽容,这更多的是自己内心的心理问题。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于是通过外来人来提升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从他们的那种感激当中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活在虚假的世界里。对于这样的人,其实是没有认清现实。一个人最大的功德,不是从外人口中获取成就,而是让自己身边的人变得更好,觉得你是一个可以托付的人。

那么如何去度化身边的人呢?其实更多的就是包容,慢慢地感化她。就算一个人多么任性,无知,肤浅,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和胸怀去包容,去引导,那么总有一天他会变成你想要的样子,变得更好。如果你做不到,只能说明你自身能力不行。虽然这个过程会比较痛苦,但只要真正去做,对方也是会意识到你的心意,从而去慢慢适应你,努力去做好。你看,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而你的枕边人却是最好的引路人。你能够度化你最亲近的那个人,那么你也会变得更好,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是一起进步的,你在改变对方的同时,她也在慢慢改变你。只有两个人一起同心协力,就没有改变不了的事情,很多夫妻情侣之所以走不下去,是因为没有真正地去做,或者是做了一点就不耐烦,各种情绪,自然对方也是没法去忍受的。懂得装傻的人,并不是真的很傻,而是把沉重的生活,转化为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那些大大咧咧的自嘲自黑,那些很是无辜的承受非议,却从不斤斤计较;以及甘愿降低“身份”,做出一些常人觉得匪夷所思的举动,都是源自于一个人的真心、善良和热情。若是彼此都保持好的脾气和态度,提高自己,相互理解,自然你们的婚姻和感情会越来越和谐。所以说,表面看起来你是在度身边的人,其实也是在度自己。菜根谭:人生一切福报,皆源于温润平和的心境本源。世间万事,烦恼皆由心生,自己的世界就是内心的展现,很多烦心事不过是庸人自扰。如同佛家中慧能禅师所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们身处一个纷乱的世界,人生出现的那些嘈杂和遗憾,都是内心不平静而生的结局。内心充斥太多的戾气,即便生活出现了一些小事,都会在内心形成滔天巨浪,在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别人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就将这件事情无限放大,甚至酿出无法回头的祸患,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内心不平而生。一个内心纷乱的人,他世界里面的每一件小事都会让心情起伏不定。而且身处世俗与人接触时,难免会产生纷扰和杂乱,如果不能以平静的心思化解这一切,而且还过分的将小事扩大,那么这样的人生谈何平和与淡定呢?正所谓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古人的诗句一语道破了人生的真谛,对于那些内心不平之人,这个世界总是不尽如人意的,殊不知,人生表象的不如意,都是内心戾气的显现和形成。《菜根谭》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天运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凉难除;人世之炎凉难易除,吾心之冰炭难去。去得此中之冰炭,则满腔和气,随地有春风矣。这段话意思就是说:天地运行所形成的寒冷和暑热容易避免,人世间的人情冷暖炎凉却难以消除;如果能够去除心中的杂念,那么就会满腔充满祥和之气,随时随地都会有春风扑面的感觉。鱼朝恩拜见药山禅师的时候,就说:“《普罗品》中有一句话我不懂,请禅师赐教。”药山禅师双手合十对他说:“你说出来吧。”鱼朝恩说:“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是什么意思?”禅师嘴角一撇,嘲笑着说:“你真是呆子,连这都不懂。”鱼朝恩听了特别生气,满脸通红,就命人来给禅师一些苦头吃。禅师说:“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人因内心不平静而生的嗔怒之心,才是人生祸害的本源,人生灾祸也皆源于此,当一个人内心不平的时候,他会无限放大每一件小事,甚至将本来平和的生活细节幻想成邪恶。

这个世界和我们的主观认知完全是两种状态,不管你把世界当成黑暗的,又或者当成阳光的,这种状态都因内心而生,一个人却总会因自己主观意识而遮盖了事物的本质,所以我们对于世界的定论以及观点未必是对的。在道家思想中提出的“无为”思想,就是这一个道理,去除的就是自己主观对于世界的定论,认知并且遵从客观真正的世界,找到内心的平和。古代有一个人叫夏翁,他是江阴县的豪门大族,有一次他坐船从桥边经过,有一个人挑粪直接倒入了他的船中,把他身上溅的都是粪便。夏翁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个人和自己曾经是旧相识,他的随从就很生气,想去打那个人,夏翁就对随从说:“这是因为他不知情,如果他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于是一行人就直接回家了。夏翁回到家之后,打开自己的账本查看,原来这个人欠了他家30两银子无法偿还,想借此求死,夏翁想了一番之后,就直接撕毁了欠条,不再计较这件事情。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内心没有一个强大而又平和的心境,遇到一些事情就大发雷霆,甚至无中生有,这样的结局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问题,反之,以平和去处理一些事情和看待一些问题,才能在无形之中避免惹祸上身。我们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够脱离群众和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我们活着,那么我们就避免不了要和周围的人打交道。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懂得说话的艺术,否则很容易祸从口出,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的人说话总能够让人觉得身心舒畅,即使是批评自己,但是却觉得很有道理,一点反驳的想法都没有。然而有一种人讲话却句句带刺,怕你人听起来觉得浑身不舒服,甚至不想和他继续交流下去。掌握说话的艺术的人说出来的话,总能够让人觉得如沐春风,就像在一个人黑暗的时候,能够给人带来一点光明的感觉,就像在寒冷的冬天能够给人温暖的阳光一样。说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掌握的技能,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用好这一个技能。能够掌握好说话的艺术的人,不管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上都能够获得不少的加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让自己在人群中能够轻易地脱颖而出。而那些说话不经过大脑思考,随随便便的就把一些伤害人的话说出来的人,往往是很容易得罪人的。所谓祸从口出,这样的人话越多越容易让人心生厌烦,甚至会给自己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虽然说不是人人天生就懂得说话的艺术,能够很好地和周围的人交流,让周围的人喜欢自己。对于那些不是很懂得说话之道的人,明知道自己这方面并不是很好,那么就应该尽量地少说话,在说话之前要经过大脑思考。

与人交流并不是一定要争个是非对错,并不是非要自己总是在上风。和人交流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尊重他人,懂得讲礼貌,说话之道不在于你说的数量,你说的声量,而在于你说话的质量。懂得说话之道,能够给你积攒福气。一个人说对一句话或许会胜过自己做很多的事情,也有的人仅仅因为一句话便将自己的前途给埋没了。很多时候我们无心的一句话,在自己看来或许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却很可能直接就会影响到自己今后的命运。所以说要想不因为自己口不择言而葬送自己的前途,消耗自己的福气,那么就一定要懂得说话之道。说话之道,首先一定要做到,不能在别人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毕竟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你以为你在别人背后说别人坏话别人也不会知道。但是说不定某一天这些话就会传到那一个人的耳朵里,那么这也会为自己的工作埋下一个不定时的炸弹。在工作上面懂得说话之道的人,往往会运气更加的好。而那一些总是喋喋不休,让人觉得油嘴滑舌,废话连篇的人不仅不会得到领导的赏识,连周围的同事也不愿意和他多交流,这样的人在职场上面是很难有进步的空间的。《史记》中有这么一句话:“祸不妄至,福不徒来。”意思是说,祸乱不会毫无缘故地发生,幸福也不会凭空到来。很多时候,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好的“果”,往往就是因为之前种下了占便宜的“因”。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固然需要交换利益和价值。但是,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往后余生,我们要学会把握分寸,尽量不要去占熟人的便宜、弱者的便宜,以及不明不白的便宜,让自己的福气真正越来越好。懂得说话之道,能够管住自己的嘴,说的话是经过大脑的,这样子才能够将自己的福气给留出。在工作的当中不要过多的炫耀自己,要懂得言多必失的道理,有的时候话说的太多不一定会得到他人对自己的赏识,反而会让人觉得自己是一个爱炫耀的人,容易让人厌烦。所以说一定要说话经过大脑,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该说的时候也建议简单表达自己的中心思想。不该说的时候尽量少说话,最好是不说,这样能给自己减少很多麻烦。

人生难得糊涂,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适当地装下哑巴也未曾不是一件好事。不要让自己陷入他人喋喋不休的漩涡当中,不仅拉低自己的形象,还会让自己吃力不讨好。选择装哑巴才是一种聪明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有的时候。想要自己积攒更多的福气,那么就应该要懂得掌握说话之道,在自己该说话的时候说话,不该说话的时候尽量少说话。不去乱评论别人,这样自己才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工作更加的顺利,为自己积攒更多的福气。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只顾着自己,还要把目光投向世界。世上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虽然一个人的力量很小很小,但我可以尽己所能去帮助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如果我能激励其他人和我一起多行善事,这种力量就会越来越大。他还说,他之所以想要成为一个律师,也是为了伸张正义。有些事情不是刻意去做的,哪怕从事其他职业,只要做好该做的事,无愧于心,都是在为社会做贡献。一个人格局越大,考虑得越多,做事的出发点不仅仅是自己,还有社会。每个人都身处社会之中,都要为社会做出贡献,如此,社会才能进步。可惜越来越多的人变得自私,只考虑自己,每天纠结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变得婆婆妈妈。这些人,注定原地踏步。唯有把格局变大,才能放宽眼界,才能有思想上的提升。人生无灾便是福,这便是心境淡然,给自己带来的福报,可以在生活中修养一个波澜不惊的内心境界,来对待世间琐事,才能收获一个良好的结局。共勉!​

文:青苗

(0)

相关推荐

  • 一个人身上的这三个“迹象”,就是最好的风水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靠人人会跑,靠树树会倒! 自己就是自己的人生贵人,老天经常是渡自渡者! 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他人,是很危险的:把所有福祸都寄托于外部环境(俗称风水),也是非常 ...

  • 人到中年,心有多静,福就有多深

    一位90多岁的高僧告诉我,凡是你所失去的,都是本来就不应该属于你的.凡是属于你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来到你的身边.人心如水,只有静下来,内心才会有沉淀.没有安全感的人,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渴望表现自 ...

  • 人过五十:慎交友,少妄言,多读书

    主播:马踏飞燕   来源:日行一善共修平台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马踏飞燕诵读美文 年过五十,知天命的年纪. 修德养心.健康长寿,才是根本. 慎交友.少妄言.多读书,才是后半生最高级的养生.   1 慎交 ...

  • 人一生的福气,其实是“攒”出来的

    文|雪落无尘 平时过日子,家长里短地聊天,人们总会说这个人有福,那个人没福. 大多数人都很注重自身的福气,就连过年的时候,也会把福字贴在大门上,为自己在新的一年里祈福,过日子风调雨顺. "福 ...

  •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图文/网络   整理/大连人的图书馆 [有哲理的话] 每天静坐半刻,没有电视,没有杂志,没有网络,只是自己,静静的.静气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淡定冷静.理智清醒.静气不会与生俱来,需要不断地历练和积累.静以 ...

  • 每日一禅: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佛子早晚课 在此, 我祈愿,今生今世所有众生都能听闻佛法,离苦得乐! 公众号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赠.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 ...

  • 人为善, 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人为善, 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人为恶, 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人为善,福虽...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赠.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福祸无门总在心,作恶之可怕,不在 ...

  •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人为善,福虽...

    积德虽无人见,行善自有天知: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赠.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福祸无门总在心,作恶之可怕,不在 ...

  • 王者荣耀:已爆料,但还未上线的皮肤,你知道还有多少款吗?

    随着盘古勇者秒杀皮肤重装意志的官宣,当初牛年春节期间被爆料出来的19款皮肤名单,又成真了一位.那么剩下的还有多少呢?另外还有哪些已经被爆料的,却还没有登场的皮肤呢? 19款皮肤名单,除去峡谷四美皮肤之 ...

  • 日本福岛近海海域发生6.0级地震 相关核电站未出现异常

    据日本气象厅报道,日本福岛县近海海域14日上午发生6.0级地震.此次地震没有引发海啸的危险,相关核电站未出现异常. 日本气象厅消息说,地震发生于东京时间14日8时58分(北京时间7时58分),震中位于 ...

  • 取人为善与人善——《论语》悟读【172】

    与人为善,愿将独乐同众乐: 律己以严,常把自心比他心. <论语>第七篇第二十八章: [原文] 互乡(地名)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