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特应性皮炎相关食物过敏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大多于婴儿期发病。2014年中国12个城市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 ~ 7岁中国城市儿童AD患病率高达12.94%[1]。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因素等。环境因素中,吸入性变应原、食物变应原、接触性变应原及感染变应原是诱发或加重AD的重要因素。AD患儿食物过敏发生率较健康儿童显著增高,食物过敏对AD的发展、愈后及病情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临床实践中,AD相关食物过敏的诊断和管理存在诸多误区,如过敏原检测方法选择不恰当、结果解释不规范,AD食物过敏的过度诊断会导致不必要的饮食回避,并对儿童健康产生潜在影响。为规范儿童AD相关食物过敏的诊断和管理,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儿童皮肤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皮肤性病学组共同组织国内专家,结合国内外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制定本共识。

儿童特应性皮炎相关食物过敏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儿童皮肤病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皮肤性病学组

【引用本文】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儿童皮肤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皮肤性病学组. 儿童特应性皮炎相关食物过敏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 52(10): 711-716. doi:10.35541/cjd.20190586

【关键词】    皮炎,特应性; 食物过敏; 诊断; 儿童; 免疫球蛋白E; 口服食物激发试验

一、儿童AD与食物过敏的相关性
食物过敏是指由食物蛋白引起的机体异常或过强的免疫反应,可累及皮肤组织及消化、呼吸、心血管等系统[2]。在过去10 ~ 15年中,全球食物过敏的患病率在上升,根据世界过敏组织(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的数据,发达国家学龄前儿童食物过敏患病率高达10%[3]。在AD患儿中,食物过敏的患病率也显著增加,美国0 ~ 17岁儿童健康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Children′s Health)的结果显示,有湿疹和无湿疹儿童食物过敏的患病率分别为15.1%和3.6%[4]。北美及欧洲AD患儿经食物激发试验证实的食物过敏患病率高达33% ~ 63%[4-9],中国<2岁的中重度AD患儿经食物激发试验证实的食物过敏患病率为49.7%[10]。此外,多项研究显示AD患儿发生食物过敏的风险与其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重度AD发生1种食物过敏的可能性是中度AD的3.42倍,多种食物过敏的可能性为11.67倍[11]。AD疾病严重度评分(SCORAD) ≥ 20分的AD患儿对牛奶、鸡蛋等食物蛋白过敏的风险是SCORAD评分 < 20分AD患儿的25倍[12]。AD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食物过敏发生率也越高[13]。同时,食物过敏也会影响AD发生。上海市6 624例儿童的调查显示,食物过敏使AD患病的风险提高近3倍[14]。
尽管AD与食物过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两者之间是共病关系还是因果关系存在较大争议。近年的出生队列研究结果证实,AD发生在食物过敏之前,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13]。AD患儿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包括鸡蛋、牛奶、小麦、大豆、坚果、鱼等[15]。不同年龄AD患儿的食物过敏原有所不同,<6月龄AD患儿与鸡蛋、牛奶和鱼过敏高度相关[15]。对150例<2岁中重度AD患儿进行食物激发试验显示,66.7%、62.7%、39.0%的患儿分别对鸡蛋、牛奶、大豆过敏,24.1%对小麦过敏[10]。
二、AD相关食物过敏的临床表现
AD患儿食物过敏既可表现为单一的皮肤症状,也可表现为同时伴有其他系统的症状或特应性疾病[16]。根据发病机制不同,分为3类。
1. 非湿疹样表现:由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通常在食物暴露后2 h内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全身潮红、风团乃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自觉不同程度瘙痒。此外,患儿常可同时出现其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胃食管反流、拒食、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消化道出血等胃肠道症状,喷嚏、流涕、鼻塞、声音嘶哑、喘息和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眼睛瘙痒、结膜充血、眼泪增多和眶周水肿等眼部症状,甚至是心动过速、低血压、头晕或晕厥等过敏性休克症状等[17]。AD患者中40% ~ 60%的食物过敏病例为非湿疹样表现[18]。此外,有些患儿可能在最初发生反应后6 ~ 8 h出现短暂的麻疹样皮疹,并在数小时内消失,被认为是“迟发”的IgE介导的过敏反应[19]。
2. 湿疹样表现:非IgE介导,而是由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过敏反应。通常在进食致敏食物后6 ~ 48 h甚至数天后才出现症状[19-20]。主要表现为湿疹的复发即从缓解期进入发作期,或原有的湿疹损害进一步加重,出现新发皮疹或渗出等急性或亚急性湿疹的表现[21]。此外,部分患儿也可出现呕吐、腹泻及便秘等消化道症状。此型表现发生于12% ~ 30%的AD伴食物过敏患儿[9]。
3. 混合型表现:是上述两种类型的混合,约40%的AD伴食物过敏患儿属于此种类型[22]。患儿往往在进食后很快出现IgE介导的速发症状,随后又在数小时或数日后继发湿疹表现,这类患儿大多合并特应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
三、AD相关食物过敏的诊断
我国1 ~ 7岁AD患儿74.6%为轻度[1],轻度AD患儿如没有食物过敏速发过敏反应史或不伴有消化道症状,则无需进行食物过敏筛查。但在以下情况则需要进行详细的食物过敏筛查:①患AD并同时有对一种或多种食物的速发过敏反应史;②持续中重度AD,即使无食物速发过敏反应史和可疑食物致湿疹反应史;③患者或家长确信食物是加重AD的触发因素(即使无明显速发过敏反应史)。
AD患儿食物过敏的诊断需结合病史(包括详细过敏史和喂养史)、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包括皮肤点刺试验(SPT)、血清特异性IgE(sIgE)检测、特应性斑贴试验(APT)及口服食物激发试验(OFC)]进行综合判断[23-24]。
1. 病史询问:对AD患儿病史询问应包括可疑的诱发食物及摄入情况、进食与症状发生的时间关系,既往症状(包括初次及最近一次发生的症状)及复发情况、受累系统,其他诱发因素如运动、药物等,特应性疾病家族史。
准确可靠的病史对确定由IgE介导的速发型食物过敏有较高价值,但对食物过敏所致的AD迟发型湿疹样反应诊断价值有限。因此,当AD患儿存在以下情况时,应高度怀疑食物过敏的可能[25-26]:①既往曾有过食物过敏速发反应症状;②AD呈中重度;③AD经常规抗炎治疗仍不能控制,尤其是同时伴有肠道蠕动障碍(腹痛、呕吐、排便习惯改变)或生长困难。
2. AD严重程度评分:AD患儿的食物过敏除表现为经典的速发反应症状外,40% ~ 60%可表现为湿疹的复发或加重。因此,对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评价是诊断AD食物过敏的重要前提。目前用于AD严重程度的评估方法包括SCORAD评分、湿疹面积严重度指数评分、研究者整体评分等。SCORAD评分包含对客观体征和主观症状(瘙痒、睡眠)的评价,被临床广泛采用。
3. 辅助检查:
(1)SPT:用于诊断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对大多数患者来说SPT是检测过敏最方便和经济的方法。但仅SPT阳性不能诊断食物过敏,其结果的解释必须结合病史,也无需进行盲目的饮食回避,应在暴露中观察。SPT阳性预测值<50%,而阴性预测值>90%[27],但对 < 1岁婴儿,SPT阴性结果需要排除假阴性可能。
(2)sIgE检测:与SPT相比,sIgE结果可以客观定量分析,无体内试验的风险,不受AD皮损、药物治疗等因素的影响。sIgE检测和SPT的一致性为85%~95%[28]。sIgE 阳性表示患者对该抗原发生Ⅰ型变态反应,但不一定产生临床症状,这种情况称为致敏。sIgE水平越高,与临床的相关性越强。尽管多项研究建立了食物抗原sIgE阳性预测界点值,但在不同年龄、不同食物抗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17,29-31]。
(3)APT:对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尤其是小麦过敏有一定诊断价值[32-33]。APT特异性高(> 90%),但敏感性较低。由于缺乏标准化的抗原,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34],目前仅推荐用于:①sIgE检测阴性的AD食物过敏患儿;②找不到诱因的严重或持续AD患儿;③多种sIgE阳性、但无法证实其与临床相关性的AD患儿[35]。
(4)OFC:OFC是诊断食物过敏的最可靠方法,分为开放性、单盲及双盲OFC。其中双盲安慰剂对照食物激发试验是诊断食物过敏的金标准[36]。OFC存在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因此应在有抢救设施的医院完成,并在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和护士监视下进行[37]。AD患儿在OFC前,需先诊断性饮食排除,严格回避可疑致敏食物4 ~ 6周,若疑为牛奶蛋白过敏,建议饮食回避期间使用完全无过敏原的氨基酸配方粉(AAF)替代。激发过程中,除观察速发过敏反应症状,每日需计算SCORAD评分。食物诱发出速发反应症状和/或SCORAD评分增加 ≥ 10分即为阳性。
(5)其他检查:部分食物过敏患儿会出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血常规检查可能有助于诊断。抗原特异性IgG4抗体检测:由于无症状食物过敏患儿及健康人群也可存在该抗体,一般不建议用于食物过敏诊断[38-39]。对伴有消化道症状者,如肠道蠕动障碍(绞痛、呕吐、排便习惯改变)、便血或大便潜血等,建议进行消化科相关检查。
4. AD食物过敏诊断流程:见图1。
图1   特应性皮炎(AD)食物过敏诊断流程SPT:皮肤点刺试验;sIgE: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CORAD:特应性皮炎疾病严重度评分;APT:皮肤斑贴试验

四、AD食物过敏的管理
对伴有食物过敏的AD患儿,在常规湿疹外用药物和/或系统治疗基础上,需要进行长期而细致的饮食管理。根据AD食物过敏发生的机制不同,饮食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基础健康管理:与所有慢性病患儿一样,营养缺乏和生长发育迟缓在伴食物过敏的AD患儿较健康儿童更为常见[40]。因此,对AD患儿生长发育的监测至关重要,包括身高、体重、头围(2岁以下婴幼儿)。此外,食物过敏和AD均会对患儿及其家庭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严重的睡眠障碍可能导致显著的心理问题(如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应定期进行评估。
2. 皮肤屏障功能管理: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在AD患儿食物过敏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AD患儿需要规范、正确地使用保湿润肤剂,以有效改善皮肤屏障,降低外源性抗原(包括食物过敏原)经皮致敏的可能性。
3. AD患儿IgE介导的食物过敏饮食管理:如果有典型速发过敏症状发作史,同时有相应的实验室证据支持,应高度怀疑IgE介导的食物过敏。AD患儿应严格避免接触可疑食物,并需要定期随访以评估其过敏症状是否持续。同时,应该教育所有家庭成员和AD患儿如何识别过敏反应的征兆,家中常备抗组胺药;病历上注明就近医院紧急注射肾上腺素及其剂量(1∶1 000肾上腺素0.01 mg/kg肌内注射,儿童最大剂量0.3 mg),反应不佳者可在5 ~ 15 min后重复注射;对有严重全身症状或哮喘等其他危险因素的AD患儿,需要告知学校或早教机构[41]。
4. AD患儿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饮食管理:对AD患儿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尚无特异性诊断检查,致敏食物的确定可根据食物日记(food diary)、诊断性饮食回避(diagnostic elimination diet)及OFC结果[13]。一旦明确食物过敏原与AD的关系,回避致敏食物同时兼顾营养需求则成为管理的重心。在未明确致敏食物前切不可盲目避食,以免患儿营养不良。当明确致敏食物后,应在完全回避致敏原的同时,寻找营养充足、安全可靠的替代品以满足患儿的生长发育需求。
5. AD患儿牛奶蛋白过敏饮食管理:牛奶蛋白过敏的AD患儿除了回避牛奶蛋白之外,还需要采用AAF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extensively hydrolyzed formula)替代[42-45]。纯母乳喂养儿和混合喂养儿的母亲应回避牛奶蛋白和奶制品。如母亲在回避牛奶蛋白和奶制品后,患儿经过规范抗炎治疗仍无效,可直接采用AAF喂养。建议每6个月重新评估患儿是否耐受牛奶蛋白[46]。见图2。

图2   牛奶蛋白过敏的特应性皮炎患儿饮食管理方案AAF:特殊氨基酸配方粉;eHF: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SPT:皮肤点刺试验

6. 辅食添加:以往主张推迟食物过敏患儿的辅食添加,但来自GINI(German Infant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Program)[47]、LISA(Influences of Lifestyle-Related Factors on the Immune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llergies in Childhood)[48]、KOALA[49]等出生队列研究的证据显示,推迟辅食添加对预防食物过敏无效,而且缺乏有效证据证明6个月后推迟引入辅食可减少婴儿食物过敏风险。
常规辅食(如大米、蔬菜、水果、猪/家禽肉类),无论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均可与健康儿童一样在4 ~ 6月龄添加,以每3 ~ 5天不超过一种新食物的速度引入。酸性水果如浆果类、番茄、柑橘类和蔬菜与皮肤接触后可引起局部的口周反应,通常不会导致全身症状,因此不建议延迟摄入这类食物。对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牛奶、鸡蛋、大豆、小麦、花生、坚果、鱼、贝类,何时及如何引入目前尚无统一的意见。建议先在家中(非幼儿园或餐馆)少量品尝,如果没有明显的反应,可以逐渐增加摄入量,以每3 ~ 5天一种新食物的速度引入其他新的食物。对重度AD且在接受治疗后控制不佳的患儿,或者有可靠的食物速发反应史的患儿,建议向医生咨询确定辅食的引入[50]。
7. 饮食监督(dietary supervision):饮食限制的AD患儿及其母亲均需要接受营养评估,患儿还需接受定期生长监测,无监督的饮食回避会导致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维生素缺乏甚至蛋白质营养不良症。
8. 预后及随访:大多数对鸡蛋、牛奶、大豆和小麦发生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的AD患儿,随年龄增长会逐渐耐受这些食物,少数可持续到成年。花生、坚果和鱼过敏倾向于持续到成年[51]。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总体上预后更好,通常在5岁时达到耐受[52]。建议每隔6 ~ 12个月对牛奶和鸡蛋过敏的AD患儿进行复查,花生或坚果过敏应每两年复查1次[41]。
五、小结
中重度AD患儿食物过敏常见,其机制涉及IgE和非IgE因素。全面详细的询问病史和有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对确定AD患儿食物过敏和寻找致敏食物具有重要作用。对合并食物过敏的AD患儿需要综合管理,包括寻找诱发加重因素、加强基础护理、修复皮肤屏障和外用足够的抗炎药物及必要的系统治疗控制症状。饮食回避是治疗AD食物过敏的主要手段,应在严密监管下进行,并对患儿的营养状况、生长发育等进行实时监测,需要皮肤科医师、营养师、儿科医师等多学科合作。

参与本共识制定的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卫风蕾(大连市儿童医院)、王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王榴慧(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李萍(深圳市儿童医院)、汤建萍(湖南省儿童医院)、陈戟(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罗晓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郭一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郭艳萍(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徐子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韩秀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谭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