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小果:翻遍千山万水,才看见世界大不同

全文共3358字,阅读大约需要9分钟

新时代,世界正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女人醒了,她们有开阔的视野,有独立的思考,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她们得体漂亮,从内到外,闪烁着光芒。在中华玉都镇平,女性玉雕师以一种“新方式”塑造自己的事业和人生之路。
近期,玉石铺子推出“美女玉雕大师”专题,聚焦于中华玉都女性玉雕大师,分享爱她们的故事和玉石世界。今天的主人公是玉雕师院小果。
 本人首发玉石铺子,欢迎点评、转载、交流
玉雕师院小果
“我内心特向往自由,但我是真心地喜欢玉雕,因为它让我很有成就感。”院小果语重心长地说道。
熟识院小果的人,洒脱、能干、美女、自由等标签都会出现她身上,只不过,每次“她的出现”都让大家惊讶一把,并暗自惊呼:“原来她还有这本事?”其实每一个所谓的标签,都不过是院小果身上某一面的呈现,恰巧她有很多面。
和多数女性玉雕大师聊下来,我发现院小果与其她女性玉雕师的不一样的地方——她眼界的广度和认知的深度。殊不知,院小果背后有好多不为人知的一面。
女性玉雕师逐梦的抗争
在传统文化中,中国是一个男性文化主导的国度。玉雕,也是以男性为主导的手工艺行业。女性,尤其是女性玉雕师想在玉雕行业有一番作为,有一番小天地真的挑战不少,且不小。这一点,院小果而言都不例外。
当我和另外一位玉雕师梁果去见她的时候,两人闲聊起女性在玉雕创作和家庭生活之间磕磕碰碰。因为院小果亲身体会,确实是有一个明显的感知:就是不管你的能力强弱,你总是觉得你的事业想到一半就得中间突然间暂停。你谈了恋爱、结了婚、生了小孩,然后怎么办?会有很强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
“作为女性玉雕师,从事玉雕真的是非常难。”院小果说,“自己也哭过,也曾想放弃过,但做玉提体现自我价值,让我很有成就感。”院小果还曾戏言,凭长相自己也不时不可以靠脸吃饭。之所以没有放弃玉雕,大概源于心底的追求。她强调道:“倘若一个人连追求都没有,那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在她看来,做玉是秉承自我内心的追求,去做自己喜欢的东西。
回首过往,从十七八岁就开始做玉,到现在已经做了20多年,院小果的大好青春都耗在了玉雕机位上,哪怕是在她两次怀孕期间也没有离开玉雕机位;为了提高自己的眼界与学识,她还北上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两年;就算现在,说到学习,她还坚持和几位国家级玉石雕刻大师刘国浩、刘晓波、张克钊一道定时夜间学习绘画,学习毛笔字。以上种种,期间也遭受了不少的艰辛和辛酸,但支撑她坚持下去的信念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
在院小果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而她的使命是琢好玉。为了使命,学习也罢,游学也好,都是在秉承使命。他强调,学习很重要,但最重要还是持之以恒。
想当初,自己毅然决绝地北上中央美校学习,缩编了成熟的工作室团队,也是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思想斗争。在北京学习期间,为了不落下工作室工作,她在北京和南阳两地飞来飞去,周一到周五在北京学习,周末从北京飞回南阳设计作品、画好货,又继续返程学习,这样一直持续了两年。这么多年,为了使命,她努力地与世俗抗争,勇敢做自己,抗争过程中,她痛并快乐着。
如今的院小果,早已经是“双料大师”在身——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院小果戏说到,自己对大家称号为大师,她内心是愉悦的。毕竟,这是她多年努力的结果,荣誉加上也是对她工作的一种肯定和褒奖。
人生或是五颜六色,每个人都不一样,这里面酸甜苦辣,你必须做成一个逆境或者挫折驱动的人,否则你是不可能有一个五颜六色的人生的。有些人起点特别高,然后从此人生走下坡路。但,有些人起点就特别低,人生走路是从低往高走。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院小果,1978年出生于镇平一普通农村家庭,四个姊妹中排行老二。在她的印象中,小时候家里靠种黄豆、卖豆腐、泡豆芽为生。那个时候社会普遍欠发达,她的家里甚至清贫,父母养育四个孩子着实不易。
父母的辛劳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其很小的时候,院小果就暗下决心要早点帮家里分担压力。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村里人摘桑叶、分蚕茧、绣过花,替家里张罗钱。院小果评价自己是一个操心命的人,说起来小时候的经历,她如数家珍:织地毯,做饭店小工、理发,干过的活儿不一而足。
令院小果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冬天卖豆腐的经历。哪一年临近春节,父亲要一如既往地拉一板车豆腐去叫卖,懂事的她硬要和父亲一道去。父亲见当时下起了雪拒绝了她,但抵挡不住执拗的她,两人一道上了路。彼时,天寒地冻、雪大路滑,两个人拉着一班车豆腐在泥泞的路上一点一点地向前挪着,冰冷的雪花打在自己的脸上,她的脸和手被冻的没有知觉;父亲的叫卖声淹没在呼呼的冷风中若隐若现。从乡邻家里飘出的阵阵雾气、隔着窗户飘出了的香气无声诉说着春节的临近。彼时彼刻,让年幼的院小果两眼泛光,内心暗暗地痛下着决心。
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那次陪父亲卖豆腐的经历可谓刻骨铭心,让院小果认识到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激发了要强的她。
院小果一毕业就加入到了玉雕行业。起初,像样的玉雕设计稿都没有难,院小果只要碰到一个像样的东西就会连夜把它临摹下来,生怕它会从自己手中不经意溜走;在贺营学习玉雕的时候,连续加班 28 天;结完婚在孩子 5 个月大的时候远赴四川,爱人两人在一个校办工厂从事雕刻,这么多年,她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追梦的脚步。
在追梦的过程中,院小果帮父母盖了新房,有了家庭、有了房子、车子、孩子,似乎一直努力都没有白费。
 
有梦就要去追
院小果现在初有成就,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院小果也不是没有经历过挫折。
那年,她们远去四川雕刻四川白,带了十几个工人,半年就能挣得几万块钱。霎时间顿有“海空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遂商议南下广东去办厂。于是,当时两人携6000元块钱和两个裸机创广东四会,未曾想高估了自己,低估了认知,两人铩羽而归。
正所谓“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必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那次教训也让院小果认识了自我,觉得唯有提高自己雕刻水平方可继续追梦,于是开始寻找名师。
2002年,院小果南下南京结识了一辈子的恩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仵应文。当时,仵应文承包了一个车间做水晶,院小果起初没有跟他学习,只能闲暇之余趴着窗户偷看仵应文画设计稿。师兄弟邀她进屋观摩,内心胆怯的她还不好意思,这样在同伴游玩的时候,她还不忘看老师绘画雕刻。后来,仵应文见其好学与有耐心,便应允她跟从自己。这,也开启了两人的师徒之缘。
有了名师的指导,凭借良好的悟性和韧性,院小果玉雕技艺突飞猛进,也开启了她如痴如醉的玉雕生涯。她不仅荣任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双料大师”,作品还在天工奖、百花奖等专业奖项中屡屡斩获大奖。
近一两年,或许是长久的劳累,或许是老天给她开了个玩笑,院小果一次体小有不适,这突来的虚惊一场让她开始重新思考自我的选择和价值。曾经,朋友劝她“你就算是初有成就、人生赢家,到最后落地一身不痛快,何必呢?”
回首过往,这么多年以来,起初是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做起玉,后来,真心地喜欢上了玉雕。从业多年,院小果带过不少人,帮过父母,帮过家庭,帮过同事,帮过朋友,也帮过很多素未谋面的客户,甚至是路人、贫困山区的孩子等等,如果说这是奉献,似乎也不为过。不过,在院小果看来,或许这是她的使命所在。
当想明白这一点,之前的所有的烦恼都随风散去,心也想开了,要做的还是要把该做的事情做下去,不为财富,只为提高人生价值。工作节奏可以慢点,速度可以慢点,但玉雕还是要做下去,这也是她喜欢上玉雕的原因所在。

院小果作品《马头明王》

为了逐梦,无论是北上中央美术学院,还是平时周游的游学,亦或者是平时定期的书法绘画学习,这中间有不少的取与舍。“过程中间,自己对同事、对家庭、对生意来说难免有所亏欠,但是想到自己已到不惑之年,此时不出去看看世界,更待何时呢?”院小果扪心自问,干自己想干的事,勇敢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采访她那次,她戴着口罩从工作台下来,聊天快结束时,口罩系绳在其脸上留下的勒印还清晰可见。
院小果,平时有在朋友圈发自己拍的抖音,自己游学的短视频,在外人看来,她过得很潇洒,对此,院小果说自己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而已。说到热爱,她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她提到去中央美院学习了两年经历的感受,到了北京才认识到“没文化真可怕”的真实涵义。暂且就不说网络流行语的时尚,就是平常生活中大家聊的内容,在这简单不能再简单的语境中就能发现自己的认知的局限性,以及和外界的差距。只要你认识到了这一点,你就得主动的去学。在院小果看来在镇平做玉的都是匠人,大家把玉雕师称为玉石匠也不无道理。做玉人之所以没有被称为“艺术家”,是因为做玉人的思想还没有艺术家的地步。这与多数做玉人的学识眼光、文化底蕴有一定局限性是密不可分的。
她的眼界足够开阔,对人生的的意义思考的足够有深度,她也开始思索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才有了文章开头院小果向往自由的提法,当被问起“她最想成为的人”的问题时,院小果语速突然慢了下来,能感觉到她在思考,她说:“或许是自己从小家庭不够富裕的原因,自己的内心有些自卑,内心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或许是虚荣心。但现在自己成了所谓的大师,自己的生活原本似乎还想做点事,内心想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