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广州老建筑·1985年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广州近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西洋建筑的移入、传统建筑的复兴以及现代主义建筑的传入等若干阶段。

沙面从1859年成为英法租界,至1945年回归祖国。

其间主要用作领事馆区、外商公司及侨民商住用地、供来穗外国人文体和宗教活动场地等。

沙面的建筑及其布局体现了欧洲乡土田园风味。

其建筑体现出19世纪末20世纪欧美流行的各种艺术风格。

沙面有着与广州其他地方不同的氛围和生活节奏,由于岛上实行交通管制,因此没有那种交通拥阻、废气污染的问题。

其中北面的沙面老西桥,保留了沙面租界初期建造的原貌。

商业骑楼建筑是20世纪初广州和岭南地区的临街商业楼房的一种建筑形式。

商业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

本世纪初,广州开辟马路时,将西方古典建筑中的券廊等形式与广州传统的形式相结合,演变成广州特有的“骑楼”建筑。

因商业建筑中的“骑楼”部分是在楼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筑,在马路边相互联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长可达几百米乃至一两千米以上。

广州有“五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之说。

因而“骑楼”正好适应这种气候特点。

一时风靡整个广州城,而逐步地形成广州街景的主格局。

“骑楼”建筑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业街道较为集中。

而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气魄最大。

新亚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均为广州初期“骑楼”建筑中的佼佼者。

本世纪60年代以后,广州新建的商业街区已很少采用这种形式了。

广州建筑·1985年【Aad van der Drift】·········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