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找到专业成长的“抓手”了吗?
从初登讲台到获得各种优质课证书,从初出茅庐到成为名师,每一名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途径显然是大不相同的。从相当多的名师成长经历来看,我们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即课题研究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当然也是一个捷径。显然,课题研究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抓手”。这个“抓手”,您找到了吗?
在一些相关部门领导科研总结讲话或文章中,我们发现经常使用“抓手”一词。如,“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学科教师育德能力”、“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升职教内涵发展”、“以课题为抓手,推动教科研工作”、“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以课题为抓手,提升教研水平”……等等。那么,这些频繁出现的“抓手”一词,其具体内涵是什么呢?而作为教师来说,该怎样使用课题研究这个“抓手”呢?
“抓手”,百度百科认为其原义是指人手可以抓握的部位,只要把手“抓”在上面,人便有了依托,有了凭借。如,买电视机,纸箱上有“抓手”;乘公共汽车,车厢里有“抓手”;包装后的商品和礼品,都有“抓手”等等。各种机械和工具,没有抓手,人就无法操控。
那么,在科研论文或者领导总结讲话中,显然表达的是该词的引申意义。在这里,我们认为其包含着这样的两层意思:一是指课题研究是开展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突破口或者切入点;二是指课题研究是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问题的重要载体。
根据上述“抓手”这个词语所表达的内涵,那么“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升职教内涵发展”,其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学校工作以课题为载体,以研究为切入点或者突破口,来提升职业教育内涵的发展”。显然,学校是希望以某一项课题为载体,组织部分教师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工作,以此为突破口来真正提升该校的职业教育内涵。可见,“抓手”就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或者切入点。学校发展有一项课题作为抓手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但问题是,我们学校教师能否利用好课题研究这个“抓手”,能否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抓手”作用,这才是我们最值得思考的。
学校发展可以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那么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提高当然也可以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在当前第三次课改的大背景下,面对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与困惑,课题研究显然是教师的一种切实可行的重要工作方式。“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理想状态,而事实上很多教师却是难以做到的。之所以工作和研究不能合二为一,往往就是教师缺少课题研究这样一个最有效的载体,因此工作中往往缺乏研究的成分,更多的是简单的、枯燥的和重复性的劳动过程。
众所周知,我们中小学教师每天都生活在教育教学第一现场,每天几乎都是教育现场的“直播”,因此每天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问题。这些问题与困惑,是我们无法回避也不可能回避的,也是任何人无法替代解决的,这就需要我们中小学教师勇敢地面对和解决。尽管不是每一个问题都必须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来解决,但一些难题还是需要我们去持续性地思考与改进,这就需要我们学会使用课题研究这个“抓手”来解决问题。正如知名教育家李镇西所说:“把难题当课题,是最真实也最有价值的教育科研。教育科研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我们教育本身的需要,或者它就是教育本身。”
近年来,我们的部分中小学教师意识到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逐步学会了发挥课题研究这个“抓手”的积极作用,这显然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比如,某教师担任高中二年级数学学科,最近发现课堂上越来越多的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不高,因此也试图多次想法解决这个现象,但收效甚微。后来,该教师立项一个课题《数学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的调动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办法。一段时间后,该班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局面果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该教师的“抓手”就是课题《数学课堂学生回答积极性的调动研究》,通过对“如何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的研究,有效解决了课堂上遇到的实际问题。此外,通过这样的课题研究行为,该教师的问题意识、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也得到了相应地提高。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教学相长”。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中小学教师学会了使用课题研究这样的一个“抓手”,其实也就等于找到了一种有效解决问题与困惑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抓手”其实就是一种思考方式、工作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作者|胡远明(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主编|老胡科研工作室
编辑|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