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一)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

建武十二丙申
春,正月,吴汉破公孙述将魏堂、公孙永于鱼涪津,遂围武阳。述遣子婿(女婿)史兴救之,汉迎击,破之,因入犍(音:前)为界;诸县皆城守(闭城坚守)。诏汉直取广都,据其心腹(掏心战术)。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公孙述将帅恐惧,日夜离叛(将领们叛变很多),述虽诛灭其家,犹不能禁。帝必欲降之(再次下诏招降),又下诏喻述曰:“勿以来歙、岑彭受害自疑(不要担心我追究来歙、岑彭遇害事),今以时自诣,则宗族完全(及时投降,保全宗族)。诏书手记,不可数得(机会不多)。”述终无降意。
秋,七月,冯骏拔江州,获田戎。
帝戒(告诫)吴汉曰:“成都十馀万众,不可轻 (不要轻敌)也。但(只)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忽与争锋(不要和蜀军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他不来攻,你就移动营寨比它来攻),须其力疲,乃可击也。(待敌疲敝,再行进攻)”汉乘利,遂自将步骑二万进逼成都;去城十馀里,阻江北营,作浮桥,使副将武威将军刘尚将万馀人屯于江南,为营相去二十馀里(两座大营距离二十里)。帝闻之大惊,让(责备)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勃乱(千言万语告诫你,怎么又自作主张)!既轻敌深入,又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万一危机,如何相救)。贼若出兵缀(牵制)公,以大众攻尚,尚破,公即败矣(刘尚败了,你就败了)。幸无它者,急引兵还广都(速返广都)。”
诏书未到,九月,述果使其大司徒谢丰、执金吾袁吉将众十许万,分为二十馀营,出攻汉,使别将将万馀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退回营寨),丰因围之。汉乃召诸将厉(鼓舞士气)之曰:“吾与诸君逾越险阻,转战千里,遂深入敌地,至其城下,而今与刘尚二处受围,势既不接,其祸难量我们不远千里,进攻公孙述,现在,我们全部被围,胜负难料);欲潜师(悄悄率军靠近刘尚)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合兵抵抗)。若能同心一力,人自为战,大功可立;如其不然,败必无馀(没有退路)。成败之机,在此一举。”诸将皆曰:“诺。”于是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无中生有,先做准备,大张声势,掩藏真是目的,在悄悄出击,靠近刘尚)。丰等不觉,明日,乃分兵拒水北,自将攻江南。汉悉兵迎战(合力迎战),自旦至晡,遂大破之,斩丰、吉。于是引还广都,留刘尚拒述,具以状上,而深自谴责(自我检讨)
半民:刘秀战术偏爱小火慢炖,不打无把握之战,吴汉作为前线将领,则更喜欢冒险乘胜,不亏一个“汉”字,这次幸好吴汉临机鼓舞士气,拼死一搏,不然,受挫甚至完败的可能性很大。
帝报曰:“公还广都,甚得其宜,述必不敢略(忽略,绕过)尚而击公也。若先攻尚,公从广都五十里悉步骑赴之(全军救援),适当值其危困,破之必矣!(正当最紧急时出现,一定打败他)”正是(自此以后)汉与述战于广都、成都之间,八战八克,遂军于其郭中(占领外城)。臧宫拔绵竹,破涪城,斩公孙恢;复攻拨繁、郫,与呈汉会于成都。(臧宫军也会师成都城下)
李通欲避权势(不愿恋权),乞骸骨;积二岁,帝乃听上大司空印绶(两年后才准许退休),以特进奉朝请。后有司奏封皇子,帝感通首创大谋(参与南阳起兵),即日,封通少子雄为召陵侯。
半民:李通,字次元,南阳人。东汉开国功臣,位列云台三十二人,但不在二十八将之列(刘秀亲属)。世代经商,成为南阳豪族。起家五威将军从事,迁巫县丞。跟随刘秀兄弟起兵,参加舂陵军。更始帝刘玄即位,拜为柱国大将军,封辅汉侯,迁大将军,封西平王。迎娶刘秀之妹刘伯姬为妻,忠心辅佐光武帝,为建立东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深得光武帝恩宠。历任卫尉、大司农、前将军、大司空等,封为固始侯。
公孙述困急,谓延岑曰:“事当奈何!”岑曰:“男儿当死中求生,可坐穷乎(死里求生,岂能坐等)!财物易聚耳,不宜有爱(吝惜)。”述乃悉散金帛,募敢死士五千馀人以配(配属)岑。岑于市桥伪建旗帜(虚张声势),鸣鼓挑战,而潜遣奇兵出吴汉军后袭击破汉,(奇兵偷袭)>汉堕水,缘马尾得出。汉军馀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吴汉准备退却)。蜀郡太守南阳张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以挑敌(挑动敌人出战)。冬,十一月,臧宫军咸阳门;戊寅,述自将数万人攻汉,使延岑拒宫。大战,岑三合三胜(三战三胜),自旦及日中,军士不得食,并疲。汉因使护军高午、唐邯将锐卒数万击之,述兵大乱;高午奔陈(阵)刺述,洞胸堕马,左右舆入城(抬进城)。述以兵属延岑(兵权交付),其夜,死;明旦,延岑以城降。
辛巳,吴汉夷(灭族)述妻子,尽灭公孙氏,并族延岑,遂放兵大掠,焚述宫室(屠城,报复)。帝闻之怒,以谴(谴责)汉。又让(责备)刘尚曰:“城降三日,吏民从服,孩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为酸鼻。尚宗室子孙(刘姓子弟),尝更吏职(也做过官),何忍行此(怎能忍心)!仰视天,俯视地,观放麑(秦西巴释放小鹿)、啜羹(乐羊吃他儿子的肉羹),二者孰仁?良失斩将吊民(拯救百姓)之义也!”
半民:吴汉讨伐公孙述吃亏太多,几丧性命,只想着报复,丧失了刘秀一贯的原则,实在是“李逵”式的莽夫行为,其实,征讨公孙述的翻覆,吴汉他们要好好思考一下他们自身的原因,并不是公孙述多么强大、狡诈,而是他们自身的轻敌、战术水平一般,也和他们不听刘秀的战略指导有关。事后屠城、杀降的不理性行为,干看出他们能力上的差距。

(0)

相关推荐

  • 《光武中兴》之二十六:吴汉平定益州

    上集说到岑彭派辅威将军臧宫带领降卒五万攻击延岑.延岑率大队蜀军驻扎在沅江上.臧宫兵多粮少,粮草运输不继,降卒都想逃散,原已投降的郡县,又都关城自保,观望成败.臧宫想回军,又担心兵士反叛.恰好皇帝派谒者 ...

  • 汉代鲜为人知的成都屠城事件,司马昭都不敢这样杀

    说起四川曾遭受过的屠杀,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张献忠屠川以及清军入川之后进行的屠杀.小时候,小佛常听老人们讲述张献忠屠杀的残忍程度,最夸张的是,有人说当时什邡城区被屠只剩百余人,这些人还是因为逃到洛水镇山 ...

  • 得陇望蜀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34年),刘秀在平定陇西隗纯后,即积极准备攻蜀.经过艰巨的战争,巴蜀终于为东汉统一. 双方的部署 巴蜀四面险阻,北有巴山,东有三峡,自成天地,易守难政.陇右隗氏败灭后,东汉军进攻蜀 ...

  • 读通鉴(151)吴汉攻占成都灭公孙述

    读通鉴(151)吴汉抢钱,光武抢人 注:公孙述自知不敌却死战不降,这有点像日本人二战时候,美军要登陆日本岛,日军则做好全国玉碎一亿也不投降的准备,这就是今天日本人依然要拜靖国神社的原因.公孙述出身不像 ...

  •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一)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 (一)   孝和皇帝下 永元四年  壬辰 春,正月,遣大将军左校尉耿夔,授于除鞬(人名,北匈奴单于)印绶,使中郎将任尚,持节卫护屯伊吾(监控),如南单于故事(依照 ...

  •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二)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 (二) 孝和皇帝下 永元五年  癸巳 春,正月,乙亥,宗祀明堂,登灵台,赦天下. 半民:终于亲政,大功告成. 戊子,千乘贞王伉薨. 辛卯,封皇弟万岁为广宗王. 甲 ...

  •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三)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 (三)   孝和皇帝下 永元六年  甲午 春,正月,皇甫稜免,以执金吾硃徽(人名)行度辽将军(代行职权).时单于与中郎将杜崇(人名)不相平(不合),乃上书告崇:崇 ...

  •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四)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 (四)   孝和皇帝下 永元七年  乙未 春,正月,邓鸿等军还,冯柱将虎牙营留屯五原.鸿坐逗留失利(被指控停留不前,没有继续追击北匈奴),下狱死.后帝知硃徽.杜崇 ...

  •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五)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 (五)   孝和皇帝下 永元九年  丁酉 春,三月,庚辰,陇西地震. 癸巳,济南安王康薨. 西域长史王林(人名)击车师后王,斩之. 夏,四月,丁卯,封乐成王党子巡 ...

  •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七)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 (七)   孝和皇帝下  永元十二年  庚子 夏,四月,戊辰,秭归山崩. 秋,七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九月,戊午,太尉张酺免.丙寅,以大司农张禹为太尉. 烧当羌 ...

  •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八)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 (八)   孝和皇帝下  永元十四年   三月,戊辰,临辟雍飨射(饮宴射箭,行飨射礼),赦天下. 夏,四月,遣使者督荆州兵万馀人,分道讨巫蛮许圣等,大破之.圣等乞 ...

  •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九)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 (九) 孝和皇帝下 永元十五年  癸卯 夏,四月,甲子晦,日有食之.时帝遵肃宗故事(汉章帝把兄弟留在身边),兄弟皆留京师,有司以日食阴盛,奏遣诸王就国(有关部门以 ...

  •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十)

    读<资治通鉴·汉纪四十> (十)   孝和皇帝下 元兴元年  乙巳 春,高句骊王宫(人名)入辽东塞,寇略六县.夏,四月,庚午,赦天下,改元. 秋,九月,辽东太守耿夔击高句骊,破之. 冬,十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四)

    秋,七月,辛未,帝使使持节拜邓禹为大司徒,封酂侯(这是当年刘邦封给萧何的开国第一侯,封邓禹,意义不一般),食邑万户:禹时年二十四.又议选大司空,帝以<赤伏符>曰"王梁主卫作玄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