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胖:“感谢老板”究竟“感动”了谁?

凡是能“感谢”的情感必然有一定的原因。

比如表达艰辛、苦难和爱戴。

“感谢”这个事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在于谁需要你来“感谢”?

是父母?老师?还是老板?

有人说疫情来临之后,大家都要感谢老板。

于是“感谢”在一夜之间成了朋友圈里的一些个别人的自怜自艾。

于是才有了“感谢”一说。

但一直到昨天晚上,有不少网友跟我说:

他们公司的HR和部门经理都在发达“感谢”,观其情,察其感,似乎恨不得马上就去给自家老板“上坟”。

而反观他们的“大老板”们,转发的没多少。

当然,我认识的老板里也有“感谢”自己的,但都是“小老板”。

所以一件本来应该挺正能量的事情,在“刷爆”朋友圈之后,“感谢”就变了味道。

1

“感谢谁”本身不重要。

重要的是谁在表达“感谢”。

以及表达“感谢”的具体心态。

到目前为止,我能看到的朋友圈里,只有两个人在“感谢”自己,其中一个人在朋友圈里说,这是员工表达对自己的“感谢”,并表示自己很感动。

我想,可能“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比如我看到了就会尴尬,人家的员工看到了也会很尴尬。

这几天我在招聘,各个岗位都有。

但一直招不上来人。

问遍了朋友,也都说如今招人很难。

我就奇怪了,是大家都能自己养活自己了,还是不需要我来养?又或者说我没资格养?

但我觉得,不能把如今的年轻人看得太废柴、太需要照顾。

尤其作为“感谢自己”朋友圈的民企老板或中层管理人员,属实有些顾影自怜。

可能大家在疫情反复的情况下愈发觉得生活不易。

具体哪种心态不得而知。

只是需要明白一件事情:

有没有疫情,该盛开的盛开、该凋零的凋零、该躺平的躺平、该努力的努力。

这跟民企的社会责任,确实没什么关系。

如果在没有“共情”的基础上自顾自地表达“感谢”,可能挺讨厌的。

2

在疫情影响下——

去年很多应届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有的送外卖、有的做直播,有的索性东拼西凑自己干小买卖。今年也是如此。

而相对于备受影响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规模的民企,所承受的压力当然更大,能支撑下来的人,岂止要感谢,简单要感恩。

首先,作为老板,我也感恩我自己还一直比较坚挺。

其次,作为老板,我也感恩我的员工都具有责任心。

最后,作为一个人,我不太明白是一定要表达出“我的悲壮”才能引起员工的同情?抑或只是在朋友圈里跟所有熟悉的、不熟悉的人表示:

“你看我多牛,一直活到现在”?

我觉得一直以来,一部分民企的经营者和部分管理者都似乎觉得自己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也许这是事实,但却最终莫名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心态:

“我苦、我累,我不容易哦。”

但这是属于个人的选择。

因为这是你要走的路。

至于员工,那是我花钱雇来帮我干活的。

没人我用谁?

不能说不存在劳资关系中时间久了会有亲人的感情成分,有,但不多。

直白点地说:

如果我用人,是因为人有用。

如果我用不着,我自然也就不需要雇人。

作为民企的一员,还是民企中属于文化产业的一分子。

我很清楚当我在愁闷发展时,员工也在算计房租饭钱;

当我在计较进账和支出时,人家也在每天挤公交地铁过来给我干活。

双方是对等的,不存在“我养你”。

我是一个“老板”,真的没那么伟大。

所以如果我的员工要过来感谢我的时候,我反而会觉得:

真虚伪啊!赶紧干活去!

相反,我很感谢他们。

因为我不在公司的时候,是他们自动自觉地留下来加班,把今天的工作做完。

所以,大家才能一起赚钱。

利润是我的,我分给你工资,这很合理。

如果有一天我做大了,我也想当一把鸿星尔克,讲一讲社会责任感。

3

结语

万幸的是,我认识那么多老板,尤其是“大老板”,还真的没有一个人主动在朋友圈里“感谢”自己。

一来他们真的没时间,二来他们没工夫表白自己的艰辛。

狠人只会对自己狠,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

狠人会对别人善良,因为他们知道谁都不容易。

所以顾影自怜要不得。

那么究竟是谁在积极“感谢”呢?

自私的人。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只有这样的人才会盲目陷入到无止境的“悲壮”之中,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企图通过这种“悲壮”来表达嫌弃、憎恶和讨好。

你以为“别人”都该悲壮。

但“别人”在忙着打农药。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