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月23日
这个菜算是传统名菜了,不过以前我几乎没在外面吃过这个菜,因为我家我爸爸曾经很爱做这个菜,那时每逢秋天,家里就会买一种叫芥菜也不知叫小芥菜的一种杆又长又枝杈的菜,然后又洗又晒,又怎么处理一下,记不得是晒干,还是腌一下,或者是先晒后腌,总之是相当之麻烦,而且也需要时间,是要到了冬天,所谓芥菜腌好了,才可以制作。
制作这一部分,相对算简单了,虽然看着那反复清洗腌好的芥菜和处理肉的过程也很不得了,尤其是处理那块肉,似乎也是个程序不一的复杂过程,有时是煮,有时似乎还要过油怎么炸一下,总之,不能生着就切,而是必须把那块有肥有瘦有皮的方方的一块猪肉,给怎么处理成至少半熟,然后才可以。
这之后就真简单了,眼看着肉先切成长长的,不算很薄的片片,然后再找出数个小碗,再一片一片码进去,码好就可以放腌好的芥菜了,放好一平碗,最后上面还会放点儿什么花椒、大料、葱段之类的,接下来要么是全蒸熟,要么直接冻入冰箱。
而在之后的冬天里,就可以时不时地蒸一碗吃。
所以,尽管我家做的——准确的说,应该叫“芥菜肉”的扣碗——和真正的梅菜扣肉,味道还是有区别的,可差别并不太大,因此即使在外面吃饭,也不愿点。
不过后来随着父母年龄增大,也就不让他们做了。
然后,这个菜,就从我的日常食谱里消失了,因为网络的发达让我有幸看到了无数食堂黑幕,那个脏,再加上网购还能买到天南地北的较好食材,结果就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出去吃饭了。
当然,再不愿意也有需要在外面吃的时候,可是,饭店的特色也在不断改变,比如越来越多的饭店都变成了火锅店,中档特色菜肴的饭店又少又冷清地让人怀疑。
所以一度我曾经都感慨地断言,很多传统的中国菜都要没落了,因为不少中国菜做起来都极麻烦,而它们的味道,怎么说呢,不劳动的白吃,当然还好;但如果需要亲手制作,那真是宁可不吃,并且,这个梅菜扣肉还不是最可怕的,还有一些,只要用我厨房,不让我动手我都不要。
那如果饭店再都去改成火锅店,谁还会做呢?
但现在——
哈,被结结实实地教训了!
是吧?教训我再一次地深刻领悟,什么叫——美好永不消逝。
所以,中午我就蒸了这个和米饭,然后就在弄午饭的当儿,就又忍不住之前做记录的时候感慨——中国的精英,总是小看创造和劳动的力量。
当然,作为同样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我也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从来没有想办法减少劳动者的辛苦的思想,结果什么活儿都很累,并且还基本都能累到不是没办法,几乎就没人愿意干的程度。
但到了近代,尤其是当今,很多发明都让劳动有时还有乐趣,或者至少不那么辛苦,结果就有很多人成了乐于工作的人,即使他们的工作无权无势,甚至收入都不一定很高。
比如就在前一阵子我看到一个科学新闻,说以色列的科学家从实验室里用个什么细胞培育了一块儿牛排,然后请人试吃,结果根本吃不出区别。
然后,这个新闻的后面作者就喜大普奔地说:这就意味着以后想吃牛排也不用养牛了,什么温室效应也不用愁了。
记得当时我就想到了这次疫情,因为这场疫情,如果在古代,甚至近代,百分百会产生比当下严重出十倍,甚至百倍的恶果,最后是否会引发出世界大战都难说。
可在当下,至少到此刻,还是会觉得概率很低,原因就是干活的人比想象的多,并且劳动效率还比较高,比如中国的低端制造恨不得能管全世界,智利一个国家的车厘子能供全中国,总之,有活干,生存也基本不成问题,当然大家就会自然地愿意继续曾经的生活,即使是疫情在继续,死亡也在产生,但战争能不死人吗?——正常年头的车祸也不比现在少死呀!
总之,当想到这里时,又会想到自己正修写的《完美犯罪者》,因为虽然现在又要大改地跟原来有惊人的差别,但结尾应该不会太改变,还是郭小峰虽然清晰地让罪犯一一暴露,但却不是以前小说的那种全胜;相反,在告一段落之后,他反而离开了警队。
而为什么我会早早地就这样构思,原因当然有很多,不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基于我对这个时代的认知。
*** *** ***
不行了,今天写不完了,明天再继续吧。
另外,再放一张蒸熟后的肉肉照片。
看着还是不错的吧?尽管只是工业化流水线产品,实际口味也说的过去,尽管应该比不上好厨师的手艺
最后,依然是不变的——
Love you
Love you
Love you
平安、健康、顺利~~~
( ̄o ̄) . z Z~~~晚安~~~( ̄o ̄) . z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