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光为阳盛之极,水为阴寒至极。按照热者寒之的逆治法,必须用寒凉的药物来治之。那么,水为阴寒至极之物,将寒凉药物隐喻壮水。

明白了寒治法的“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对于“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热治法也就不难理解了。此为治则之一,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注语。
后人简称为“壮水制阳”或“滋水制火”,“滋阴抑火”。是治求其属的治法,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
肾主真水,肾阴不足,则虚火上炎,出现阳偏亢之象,症见头晕目眩,腰酸足软,咽燥耳鸣、烦热盗汗等,此非——“火之有余,乃水之不足”,故必须滋养肾水,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治疗。参见阳病治阴词条
拓展内容:
王冰,号启玄子,又作启元子。约生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卒于贞元二十年(805年),里居籍贯不详,唐宝应中(762~763年)为太仆令,故称为王太仆。王冰年轻时笃好养生之术,留心医学,潜心研究《素问》达12年之久。他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4卷,81篇,为整理保存古医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后人的《素问》研究多是在王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
出处:《素问·至真要大论》 王冰
释义:
简称为“益火消阴”或“扶阳追阴”。“益火之源”即指补益肾阳之意 。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
常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而出现的阴盛寒证者。
症见腰脊酸痛、脚软身冷、阳痿滑泄、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清长、舌淡体胖、脉沉细数等。
法当“温补肾阳,消除阴寒”。
用肾气丸、右归饮治疗。
@@@@@@@@@@@@@
另有解说:
如何理解——“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1、用苦寒的药物去治疗热证,此热非但不减,反而更趋严重。说明此热非有余之实热,而是阴虚所致的虚热(多为肝肾阴虚),是虚证造成的虚火,即非火之有余,乃水之不足,故当滋阴壮水来抑制阳火亢盛。用辛热的药物治疗寒证,病不愈而反见寒者,非实寒也,乃阳不足,阳虚生寒,当取之阳,即用温补阳气治疗阳虚证。
2、对于虚寒虚热的治则,并不在于泻其寒或热,而在于补阳以制阴,补阴以滋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才能达到调整阴阳之偏衰,以平为期。
3、这句话是唐代王冰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作出的精辟注释,对寒热虚实阴阳水火之论发挥殆尽,此一治虚理法遂垂训千古,为后世临床治疗虚弱病证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准则。
拓展内容:
王冰,号启玄子,又作启元子。约生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卒于贞元二十年(805年),里居籍贯不详,唐宝应中(762~763年)为太仆令,故称为王太仆。王冰年轻时笃好养生之术,留心医学,潜心研究《素问》达12年之久。他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4卷,81篇,为整理保存古医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后人的《素问》研究多是在王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王冰(唐代医学家)
(0)

相关推荐

  • 怎样理解“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这是王冰注解<素问·至真要大论>关于"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一段原文的注文.一般用"以寒治热"的原则治疗"阳 ...

  •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辨解

    前贤云"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阳八味是也.此方此语相传已久,市医莫不奉为准绳,未有几个窥透破绽,余不能无疑也.疑者何?疑方药之不与命名相符.既云"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

  • 中医历年真题1基础理论9气津关系、气血关系、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等

    中医历年真题1基础理论9气津关系、气血关系、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等

  •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辨解

    前贤云: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六味丸是也.此方此说,相传有年,举世宗之而不疑,群医用之而不辨,予不能无说也. 窃思此方,必是为邪火伤阴立说,并不是言坎中阳旺立说. 今人动云阴虚火旺.阴虚便说是肾水虚,通 ...

  •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辩解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辩解 前贤云: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八味是也.此方此语相传已久,市医莫不奉为准绳,未有几个窥透破绽,予不能无疑也.疑者何?疑方药之不与命名相符(符原本作"孚",据文 ...

  •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什么意思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意思是: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简称为益火消阴或扶阳追阴,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简称为益火消阴或扶阳追阴.益火之源即指补益肾阳之意 .即用扶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