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和散文离不开“赋、比、兴”这三种基本...
诗歌和散文离不开“赋、比、兴”这三种基本的描写手法,这是诗歌创作者和散文家常用的文学常识。其中比喻,是最常用的文学手法,比喻重在“贴切”。就是说本体和喻体之间要紧密相连,甚至要达到独一无二的紧密联系,才能使比喻起到出神入化,形象生动的效果。
合理地运用比喻,巧妙地寻找喻体,进行恰如其分的类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讨论或辩论某一问题时,往往泛泛而谈。不能抓住问题的要害,而是急于让对方认可自己的观点,又不能拿出最有力的证据给以驳斥。以至于到最后,双方争得面红耳赤,甚至进行人格侮辱,人身攻击等。使得问题更加矛盾化,尖锐化,更不利于问题的合理解决。
比喻法中还有一种叫作讽喻法。其特别之处在于:不满足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而是将喻体部分作为一个完整的内容来展开,通过展开的情节,故事内容和形象的描述等来作为联类比喻的基础。作家马克·吐温先生有一篇文章中关于《学校与监狱》的讨论就是运用了讽喻的手法,比较发人深省。
1901年,当时的美国政府向公众宣称,为了保持军队所需的巨额军费,“准备实行节约”,因此,必须要削减公立学校的经费。马克·吐温先生采用了讽喻的方法对此提出质疑和反驳:“我们认为,国家的伟人,杰出代表都出自于公立学校,试看历史怎样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演。不重视人才,不重视科技,这是多么奇怪!当我还是密西西比河上的一个小孩的时候,曾经有同样的事发生过。有一个镇上也曾主张停办公办学校,因为那样太费钱了。有一位老农站出来说了话,说他们要是停办了学校,也省不了多少钱。因为每关闭一所学校,就必须多修造一座监狱。”
不急于直接说出自己的论点,而是采用含蓄委婉地用寓言和讽喻的形式表现出来,会更具有较强的辩论说服力。
把深奥的道理辩得通俗易懂,简单有趣。去增加辩论的积极性和说服力,才能达到说理服人的效果。
#我的创作故事# #微头条日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