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新市古镇开始有了教育机构


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

南宋时期,新市古镇开始有了教育机构

作者:张明儿

教育机构是指人们进行教育工作的场所与管理组织,这是人类涉及文明教化影响的高级课题。在南宋,新市古镇开始有了教育机构,就是由南宋丞相吴潜所建的“履斋书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反映了新市古代历史的文化发达。据史料查证,南宋新市“履斋书院”在湖州书院历史上名列第三,这就更进一步说明,新市古镇是古代浙北地区的文化高地。

据考证,书院最早起源于唐朝民间,它是中国教育机构的雏形。而它的制度形式,是由朱熹创立,并逐步臻以成熟。一般都是富裕人家兴资开办,建学舍,招学员。新市的“履斋书院”至所以能够成功顺利开办,一是办学人吴潜是有官位、家庭富裕的人,二是当年朝廷力荐民间的书院开办,以教化民风,作为当时丞相的吴潜,理应推广朝廷的皇权思想,维护朝廷统治,通过书院的开办讲学传道,以“程朱理学”来确立新儒家思想体系的同时,有利于朝廷的政权巩固。

2018年8月,新市发现了一块“淳熙字堂”的桥石构件,看似普通一石,却让新市古镇的南宋历史,被揭开了很大一部分。正如德清文保所所长周建忠先生所言:“它是很珍贵的历史文物,对研究新市古代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佐证意义。”我们从这一块“淳熙字堂”桥石构件中,透过那个年代,还原当年烟雾笼纱的古镇历史。突然发现,这一块“淳熙字堂”桥石,构筑“永丰桥”的那一年,是淳熙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184年,新市的东岳行祠里(现刘王庙东侧)住着一位安徽人,他的名字是吴柔胜。

这位当年担任“转运使”朝廷行政职务的官吏,《仙潭志》卷四载:“吴柔胜任‘转运’,居岳祠前,本宣州人。”此人是一位才学高人,精通程朱理学,有理论,有思想,生于公元1154年,安徽宣州人。据《宋史》列传载,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吴柔胜便登第进士榜,那年他才二十七岁。当年丞相了解到他的才学,便派遣他往浙江嘉兴府,担任官学主讲的“教授”。那时,江浙一带连续大旱,《宋史》载:“江浙湖北旱,出爵募民赈济。”吴柔胜又被朝廷任命为这一地区的“转运使”,负责粮食派送。因新市地处运河中段,地理位置独特,作为“转运使”的吴柔胜寄住在新市,是有利于他的工作展开。

吴先生在新市期间,认识了寓寄在新市觉海寺的沈濬。《仙潭志》: “沈濬,字道元,任正言,出为常州通判,寓居觉海寺。”这位曾经做过常州通判的人,年龄长于吴柔胜五十多岁,两人却交往甚密,最后沈濬把女儿嫁给了吴先生。此后吴柔胜生下两个儿子,吴渊与吴潜。吴潜后来成为新市历史上第一名状元,做官做到南宋丞相,是作为新市人的第一位丞相,争足了家乡的光。

吴柔胜先生精通“程朱理学”,是一位饱学之士。“程朱理学”是一种新儒学体系,淳熙年间,正是大理学家朱熹新儒学理论的成熟时期, “程朱理学”中关于“重礼”与“尊皇权”及慎独自律的个人修养思想,迎合了当权者的需要,也与社会上很多的有识之士不谋而合。吴柔胜先生从事过“教授”一职,重教育,重引导,懂得“教育立人”这个道理,同样在他对吴渊与吴潜两位儿子的教育中,埋下了一枚“教育成才”的智慧种子。

由此,吴柔胜先生一生中“开教育先风”的梦想,在他儿子吴潜的生涯里得到全面实践,新市“履斋书院”的成功开办,就是这一梦想的践行,获得了千古赞誉。这座“履斋书院”位于目前的状元桥南堍“吴家园”内,书院之所以取“履斋”两字,是因为它是吴潜的名号,故名“履斋书院”。清康熙十二年(1673)刻本的《德清县志》十卷中载:“履斋书院,宋丞相吴潜卜第宅于新市镇,淳佑年间奉勅建造。又有御书楼与里第并峙,历宋元明,演废莫考。“

具体地说,吴潜是在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担任了丞相要职,这一年,他五十二岁。在淳佑十年的时候,他奉了理宗皇帝赵昀的旨意,选择在自己家乡宅第里建了一座“履斋书院”,建造时间有一年之久。淳祐十一年(公元1251年),“吴家园”内的“履斋书院”正式落成,当年理宗皇帝欣然命笔,御书“履斋书院”四字而赐。另外还有一座御书楼,并列而筑。

据湖州市委党校教授刘正武先生的《唐一庵的学术谱系与承传》一文中,对相关湖州市书院历史资料整理证实,湖州地区书院历史最早一座书院起源于北宋的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建于湖州现为劳动路中段的“安定书院”。第二座书院便是德清“东莱读书堂”,建于南宋嘉熙年间(公元1237年至1240年)。而第三座书院则为新市“履斋学院”,建造年代仅距德清“东莱读书堂”晚了十一年。

吴潜一生继承父亲遗志,非常重视教育,建纪纲,重礼法,让文明蔚然成风,真正体现“以学教人,以法办事”的政府管理新思想。新市“履斋学院”成立后,吴潜广招学生,常常带了朝廷里的士大夫,以及自己平日交往的文人墨客,让这些有学问的人在此讲道授经,向百姓传播先进文化和“程朱理学”,推动民风的文明教化,引导一方文明新风的开启。吴潜先生对平民教育倾注了巨大的热情,也客观为他父亲吴柔胜的“程朱理学”教育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积极推进的作用,实现了他父亲的夙愿。

书院是古代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机构,它在百姓心目中占有极高的地位,有来自五湖四海的知名学者来此授课讲学,有时,也是文人们研讨学术的专门场所。新市的“履斋书院”为新市教育机构办学作出了很好的尝试,有了好开端,在随后的明清时期,新市陆续出现许多类似的民间书院形式,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仙潭书院”为一代文人宗师俞樾先生书写书院题记,并刻录成石碑存于世。但所有这些成就,都离不开“履斋书院”对新市书院办学历史的影响,由此可见新市历史文化是如此深远与厚重。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或长按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