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清醒,才是一个女人最极致的魅力
故事要从麟德元年说起。
她的母亲郑氏,怀孕期间梦到巨人送给她一杆大秤,对其说:”可以称量天下。”
占梦人听后说:“你们家里将要生下贵子,执掌国政。”
她还没有出生,就被预言人生。
母亲生她的那一天,人们一看是个女孩,和“称量天下”相差十万八千里,这件事便成了大家口中的笑料。
在她一岁的时候,在朝为官的祖父因“废后风波”,得罪皇后武则天,连同父亲被处以死刑,她和母亲被贬为掖庭宫仆,这个本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官二代小姐,也因此输在了人生的“起跑线”。
可有谁又会想到,就在几十年后,这个没有祖荫父功、夫隆子贵依附的罪婢,就真的如占梦者所言,成了赫赫威名的“巾帼宰相”。
这个逆袭的女孩,就是初唐风云人物,上官婉儿。
机遇喜“勤”
上官婉儿的母亲郑氏也是名门闺秀。虽然她们身在掖庭为奴隶,她也在闲暇之余,悉心教导女儿诗书文史,只求知书达理。
有一次,祖父上官仪曾经的学生裴炎找到郑氏,他建议让上官婉儿去内府文学馆读书。
郑氏很犹豫,女儿天资聪颖,伶俐过人,倒是很像她的祖父,她又真不希望女儿抛头露面,只愿她平平安安的过一生。
可仅仅五岁的婉儿,明确的告诉母亲她想去读书。
郑氏心疼这个孩子,看着她真心热爱的样子,勉强同意了。
就这样,她进了内府文学馆。
内文学馆虽然藏书丰厚,但很少有宫女愿意来这里学习。
因为她们白天大都要干活儿,空闲下来就聊聊天,玩一玩。婉儿和她们都不一样,她不喜欢闲聊玩闹,就喜欢读书。
近十年如一日,只要有一点时间就泡在内文学馆里,浸泡在古史和诗歌里,实在是太幸福的事。
负责管理内文学馆的老太监很喜欢她,不仅推荐好书给她看,还帮她答疑解惑,给了婉儿很多的帮助。
十三岁那一年,婉儿已经出口成章,诗歌灵韵,才名远扬,武则天本是爱才之人,听说宫里有这样的才女,立马召见了她。
武则天当场出题,她的一首《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须臾而成,惊艳全场。
武则天大悦,免其奴婢身份,把她留在自己的身边负责起草诏命。
这是上官婉儿一生的最重要转折点,不然她一生都要淹没在暗无天日的掖庭里。
而这次机遇的背后,皆是她这些年不分日夜,勤奋苦读的结果。
她是真正有见识的女孩,不随波逐流,用一个“勤”字熬过无人问津的日子,生活在阴沟,也捍卫自己仰望星空的权利。
她深知,只有自己足够的优秀,其他的事情,一定会跟着好起来。
做事变“通”
婉儿的伯乐是武则天。但同时,又是她的杀父仇人。母亲郑氏含泪把当年的事告诉了婉儿。
“我是大唐才子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庭芝的女儿?他们都被武后杀了?”这个消息实在太令她震惊了,婉儿一时间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她冷静下来后,知道自己有两个选择。
武后也一定知道,她是政敌上官仪的后人,还坚定不移的用她,抛去自身因素,这份大气,是男儿之身也难做到的。
这是她与武后的第一次交手,就让她心生佩服。
读过的万卷诗书的她,心智已经非常成熟,如果她拒绝武后,就等于告诉武后自己记恨于此,一生也无法翻身了,请辞就等于继续在掖庭过这暗无天日的生活。
而放下家族的仇恨,出去做事,她深信自己会是一个出色的女官,自有一番天地。
虽然她为上官家族的命运鸣不平,可是她也懂得朝廷中的斗争,本就是胜者为王, 败者为寇。婉儿渐渐说服了自己,化解了旧日的仇恨,开始新的生活。
母亲理解女儿,也尊重她的选择。这么多年来,她早就把仇恨看得很轻了。
更深为婉儿的“通透”感到欣慰和放心。
随后,武则天把她带在身边,成为她的谋士之一。武则天称帝后,上官婉儿成了她的第一女官。
可是自古伴君如伴虎,连心思缜密的婉儿也没有逃过,曾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处以黥面。
死里逃生的婉儿,迅速调整了自己与武则天的关系,并再次取得了武则天的信任。两年后,武则天又让她处理百司奏表,参与管理政务,红极一时。
很多人诟病上官婉儿,为了一己之利,可以一直效力于自己的仇人。
庄子曾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人总是以自己的见识出发,而不知别人世界之宽阔。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何尝不是婉儿的高人之处呢?
与其说她隐忍,不如说她释怀,吃下去仇恨,并消化掉,得到的才是格局。
她是真正通达之人,深知成大事者,不是用仇恨达成,而是用真诚去双赢。
爱人以“真”
才貌双全的婉儿,自然得到很多人的倾心。因为她所处的环境太特殊了,纵观她一生的情感之路,却也是颇为多舛。
很多人说她依靠感情,寻求“靠山”。
我却不这样认为,一个身处深宫的女子,日夜守在女皇身边,常常接触的无非就是皇子、皇亲、要臣官宦。
到了适婚的年纪,没有父母为其谋良缘佳配,而且武则天还是一个工作狂,在她手下工作,要出效率和质量,压力很大,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
电视剧《知否》就看得出,一个女孩子想嫁入一个好人家,门第观念,财权差距,重重门槛,是多么艰难。
婉儿的选择实在有限。
但是,即便如此,她对每一段感情,都很认真,不是将就之人。
无论是对曾经的太子李贤,还是武三思,崔湜,不说男人们对她态度如何,她却是在能力之内,多次救他们于危难之中,有情有义。
最后是在武则天的安排下,成为了唐中宗的昭仪,虽是幕后交换,也算是给了她一个好的归宿。
她的爱情之路,在泥泞里走过,也竭力优雅;在误会中度过,也从不卑微;在失望中难过,也始终得体自矜。
每一个人的情感经历都不一样,爱情观也不同,只要真心相爱过,就是无悔。
人生贵“值”
公元709年正月,万物复苏,阳光柔媚,上官婉儿陪同唐中宗游幸昆明池,中宗心情大好,立即决定来一场诗歌大会。
首席才女上官昭仪是当仁不让的裁判。
婉儿高立彩楼之上,手握众诗人的诗篇,不入眼的诗歌被她抛下彩楼。每每诗篇下落,人们一哄而上,淘汰者,垂头丧气,暂胜者,引颈而上……
最后的冠军,婉儿在沈佺期和宋之问之间犹豫,两人诗才不相上下,她最后选定宋之问。
她给出的解释是,宋之问的末句“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本来已经是月光散尽的局面,却后天补之,这种不轻易妥协的的信念,迎合了婉儿的人生观。
这是她一生最辉煌的一幕,常被后人美谈。
然而次年,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上官婉儿遇害。一代才女,始于变局,也末于变局。
这看似偶然的安排,实则必然的宿命。
《资治通鉴》这系列“政治大宝典”中,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历史上每一次的改朝换代,都是新的权力羽翼丰满之后,把旧的权力全部残忍镇压。
从参与斗争的那一天,她怎么会没有料到自己的结局。不然她也不会在最后一刻,秉烛直面李隆基。
李隆基也犹豫过,他欣赏婉儿的巾帼气魄,却无奈时局大势。
上官婉儿的一生虽不算完美,但是值得。
出生于一个封建统治下的男权社会,没关系;一个罪臣之孙女,被贬为奴隶,也不要紧; 没有男人为之依靠,也不打紧。
她用诗才滋养心胸,用政才拓开生命的疆域。
这条路虽然辛苦,却是她最想要的滚烫的人生。
想起上官婉儿出生前的预言,和出生后的笑谈,她还是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