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照顾好自己吧,这是什么时候做都不嫌早的事——今天聊聊那些一早就该去做的事情(怀众心理每周播报)

【观心阁露台】

01

小雅已经气鼓鼓好几天了。问她怎么了,她一顿抱怨。原来是觉得老公越来越不爱她了。事情起源于她想买一件衣服,1000多块钱,自己犹豫了很久,确实很喜欢。但问老公的时候,老公说了句:"没必要买那件衣服,你还有很多衣服可以穿啊!"小雅说:"可我就是喜欢这件衣服!"老公说:"你可以省点钱。因为我们现在急需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

于是小雅就炸了。她觉得自己也没有在偷懒。每天辛辛苦苦赚钱,也知道目前家里的情况比较拮据,平常也是舍不得买这个那个,好不容易看中一件衣服,下定决心要买的时候,没想到竟然遭到了老公的反对!她又生气又委屈,觉得在老公眼里自己再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件事。在这之前,小雅觉得自己为了这个家做了很多的贡献,很多的牺牲。她不断萎缩自己的需求,不断地付出,也不断地积累着一次次自己无法被家人满足的失望。于是,在最近一件买衣服的事情上,她爆发了!对着老公,也说不出啥,就一直指责他再也不像过去那么爱她了,理由就是老公再也不会将她的需求放在首位了。

老公也是无奈的很。摊着两手说,只是一件衣服的事情。要知道会闹到如此大的地步,我一定百分之百支持你去买回来,还可以多买几件!

而小雅,在这次大吵一架后,去找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师抽丝剥茧的帮助下,她总算看清楚了自己的内心历程:无视自己的需求,为家庭牺牲,久而久之,产生了很多怨恨。首当其冲就是老公遭殃。觉得自己被老公怎么亏欠了似的。但其实,是因为自己内心有一个部分,觉得不该满足自己,浅层原因是目前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深层原因就是觉得自己不值得被满足,不配被满足。

这个不满足自己的部分,被投射到了老公的身上,于是自己成了受害者,老公成了迫害者。明明买一件衣服,自己完全可以做主的事情,也要去问下老公,看起来是要得到老公的同意,其实只是假借老公来完成自己内心冲突的转化。老公如果同意,就可以毫无愧疚地去买下(当然也有可能,自己反而不买了);老公不同意,当然更好了。自己内心的冲突就可以直接在外境搭个战场,找个替罪羊(老公)上演,自己还可以占据道德最高点,声泪俱下地哭诉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吃了多少的苦。

和心理咨询师探索到这个部分,小雅都不好意思地笑了。她问咨询师那该怎么办呢?

老师说了句:自己先照顾好自己吧。这是什么时候做都不嫌早的事。

02

小楠最近终于辞职了。这个“终于”真的要好好标个粗,强调一下。因为这件事情她已经念叨了很久很久很久了,但不管自己内心有多么强烈的一个部分想要辞职,总有另外一个部分用各种各样的理由让自己不要轻举妄动。于是,一晃,她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又呆了三四年。但可以说,这是曲折多事的三四年。在她辛辛苦苦升职了以后,又因为各种各样的纰漏降职减薪了。当然这对她来说,并不重要。她真正在意的,是在这个工作中,因为各种失误,以及自己不喜欢,她根本体会不到成就感和开心的感觉。

而她喜欢什么呢?她不只一次表达过自己喜欢幼儿早教工作了。她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这方面知识,接受各种此类培训。问她学这么多要干什么呢?她也说不上来。只说是兴趣,学着有意思。同时,她也不断在接受心理咨询,大部分的主题,却都是在处理自己因为现在的工作所造成的挫败感,以及一种难以名状的被压制感:到底,是什么让我无法做出一个决定,朝着我想要的方向走去呢?

尽管自己内心有各种声音,但她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留在原地”的那个声音,然后一年一年地遵循着,让自己苦苦呆着。好像在等待一个什么结果,或者体验某种极致的感觉,才愿意真的甘心或者无奈绝望地放下。于是,她一次又一次地在工作中犯下各种错误,有的大,有的小。终于,她难以忍受地递交了辞职信,在离职交接期间又因为一个小错误,她终于毅然决然,头也不回地离开了那家公司。不仅在行动上,也在内心层面完全离开了那份工作。

来路被切断后,去路却明晰了起来。她很快跟随内心的声音找了几家早教机构考察,也最终确定了自己新工作的地方。这一切,变得如此迅速果断。原来,少掉纠结犹豫这些内耗,是这样的感觉!

她跟我说:“你知道吗?几年前我就说想去早教机构上班了。兜兜转转,几年后,最后还是回到了这里。”

是啊,那些一早就有想到的事情,我们为什么都要在其他路上尝试到不行了,才愿意走到最早就想走的路上?是对自己的不信任?还是对道路的不信任?

以及,对待自己的工作是这样,对待人生的其他事情,是不是也是这样?有太多一早就知道不喜欢不适合的事情,却总是要等到自己实在再也难以忍受了才愿意离开,我们真正等待的,是什么呢?

03

而在王敬伟老师的工作坊里,特别是导师班,我经常看到这种“一早就知道该怎么做,且一早就去做了”的情况。王老师经常说,我们在生活中的模式,一定会带到课堂里来。有些人会想要证明自己的某种认定是对的,于是就会将这种认定也投射到老师身上。比如,他/她想要证明没有人能帮得了他/她。于是,他虽然来上课,却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证明这个课程、这个老师是没有用的。因此,老师在互动中观察到他的这个模式以后,就会很直接地告诉这个学员:我是帮不了你的。你可以选择其他的老师。

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多。有些学员还因此说老师冷漠,不温情。在一次导师班的问答中,老师很认真地解释了这个部分。他在工作坊和个案里,有太多次明明知道学员的模式,但因为自己的犹豫,也(温情地)回应了学员的需求。但学员一旦带着议题前来,就很难空手而归。在老师不断的满足中,他们也不断地继续自己模式,还会越来越夸张和让人难以招架。最终,在一次老师无法满足中,他推翻了过去所有被满足的经历,失望地说:我就知道你帮不了我!王老师说,与其到最终他变成一个无能的人,还不如在最初就承认自己是一个无能的人,还少浪费了中间那么多时间。而且,带着模式来的学员,除非让他看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否则他很难停下脚步。一味去满足学员,也只是再次重复他的模式,对疗愈和成长并没有什么帮助。

所以王老师经常做那种“一早就想到,也一早就去行动”的事情。省时省力,确实有很多学员在这种不同于过往的反馈中,看清楚了自己的一贯模式,有了很大的突破。

04

而为什么我们没办法一听到自己的声音就去做呢?

我觉得一是因为我们不那么能分辨出什么是自己真正的声音。内在真正的声音被发现前,要穿越一层又一层的烟雾弹。自己的恐惧,外界的期待,文化的压力……这些都让我们无法遵循内心的声音去做一个选择。于是我们经常会把一个人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说成是非常困难和勇敢的事情。

“很辛苦,不容易”,我们总是这么评价那些做自己喜欢事情的人。殊不知,那些人乐在其中,辛苦的反而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要每天和自己较劲,说服自己接受现状。

王敬伟老师有一次在下课和大家聊天时就说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怎么会辛苦和不容易呢?这应该是最开心,最容易的。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才是辛苦。

确实,少了内心的冲突和消耗,行动起来肯定是事半功倍呀。

另外一个部分,没办法一听到自己的声音就去行动,也缘于自己的恐惧。因为,去做自己真的喜欢做的事情,如果失败了,做不好了,那就真的说明自己不行了。自己要对这个结果负责了!而现在做不好,我可以归咎于我不喜欢这个工作啊,不喜欢肯定做不好。这是一个可以说服自己和说服别人的理由。

所以,真正愿意去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做一个符合心意的选择,其实也说明了我们真的找回了自己的力量。不仅仅自己做了选择,也愿意去承担做了这个选择以后的结果。

我们能做到吗?这两点要走过去确实不容易。于是,我们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呆在了自己的现状里。

以上,是本周心理播报。如果你有任何感受,欢迎留言。

看清楚自己,确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真正了解自己,唯有“觉察”。这是所有心理学流派和大师不断在强调的一个能力,与生俱来,但大部分人都越来越迟钝。找回,并提高觉察能力,将让我们对自己、他人、环境、人生都有更清晰的认知和选择。

因此,推荐你来上这个周末即将开启的“觉察中级工作坊”。觉察初、中、高三级不同在主题,所以不管有无基础,都可以来体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