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教孩子时间管理的家长,都做到了这5点

主播:大宝
这本书是由致力于儿童培育和教育工作的高取志津香和育儿教育平台JAM网所写。针对孩子常见的坏毛病与坏习惯,作者结合案例在书中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同时告诫读者:做父母,首先要明确好自己的角色,孩子的事情要他们自己做,千万要忍住,不要插手。
这次我们重点分享书中帮孩子做好时间管理的5个认知。

最无效的办法』

不写作业,没完没了看电视;抱着手机,忘记了上床睡觉的时间;容易分心,出门前总是磨磨蹭蹭。遇到类似问题时,大部分家长除了上火,什么也改变不了。他们的口头禅是“快去做”,直到孩子和自己产生矛盾。指令性、要求性、规定性的语言,是最无效的办法。
因为一方面孩子对时间管理没有概念,不理解“管理好时间是自己的事儿”;另一方面家长总会在孩子自己完成前横加干预,把管理时间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这就造成很多孩子在发生了类似早上睡过头、参加活动忘记时间等问题后,会发出“都怪妈妈没叫我”等类似的抱怨,这种现象非常常见。

『碰壁式教育』

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家长不希望在孩子的生活中出现各种问题,总是想办法帮他完成各种事情,比如催促、上手帮忙,或者责备施压。与其让自己在这样的漩涡中出不来,倒不如让孩子吃点亏、碰碰壁,让他明白不守时的后果。
在作者研究的案例中,瑞塔女士厌烦了每天对孩子们的催促。一天早晨,她只说了一次“8点准时开车上学。”可孩子们还是像往常一样磨磨蹭蹭。这次瑞塔没有继续等,8:00一到,在孩子们震惊的眼神中,她准时开着空车走了。打那以后,孩子们明白了守时的重要性,每天都能在8点前准备好一切,乖乖等着出门。

『 时间自立』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归根到底是孩子没有太多的依赖,什么事都得亲力亲为。在时间管理上也一样,家长要给孩子最大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权为自己的时间做主。
比如,可以每天给孩子订立30分钟的自主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给孩子权限。让他们感受自己支配时间的乐趣,并从中体会到把时间用到不同事情上的收获。之后,逐渐增加自主时间的时长,让孩子对时间有把控感,他才会更好地珍惜时间。可大多数家长的做法是,依据自己的时间给孩子规定作息,孩子没有时间自主权,自然也很难管理好时间。

『珍惜别人的时间』

自己的时间很宝贵,别人的时间也一样。如果能让孩子意识到别人的时间很宝贵,他们也会更在乎自己的时间。在案例中,琳达女士的教育方式就非常值得借鉴。琳达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他们在生活中几乎不分彼此,什么事都一起做,囫囵吞枣地过着日子。
为了让孩子们认识到别人的时间界限,琳达对孩子们做了独立时间教育,说:“当妈妈坐在办公桌前读书和处理文件时,那就是妈妈自己的时间,你们都不能打扰。”在不断调整和适应的过程中,孩子们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要管理,就越来越容易遵守时间了。

 ⑤

『切割时间』

想要提升孩子对时间的感知,在日常生活中把时间细化成30分钟的刻度单位非常有效。为此,家长可以跟孩子做三个游戏。
首先是猜时间。“现在几点了?”父母在和孩子玩耍的过程中,以30分钟为单位,让孩子来猜时间,训练久了,30分钟的时长就会在孩子们的思维中形成时间刻度。
其次设定30分钟游戏。父母可以根据孩子日常玩耍的游戏,设定一些30分钟游戏,让他在30分钟内做完,加强对时间刻度的感知。
最后,可以用30分钟帮他设定作息表,让他在纸上清晰地看到一天是如何度过的,提升他对时间的统筹能力。
总结一下,无法做好时间管理的成年人,都输在了幼年时的时间感知上。孩子的起跑线并不等于报个班儿、学个技能,而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间管理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