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觉人生太迷茫,劝君多读冯梦龙
大明天启年间,浙江秀水,市中心繁华地带。
一老者年过半百,支起个小摊子,身前的招牌上写着五个大字:' 高考冲刺班 '。
老者大声吆喝道:'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学习不好的年轻人都来看看!最新的高考参考书,详细注解了教材,包你考上啊!'
差生是哪里都有的,渐渐围上来一些读书人:' 老先生,科举考试这么难,您这书靠谱不靠谱啊?'
老者一捻胡须:' 看看封面,'公安三袁’推荐!对他们总信得过吧。'
众人一听推荐人的名号,纷纷解囊购买。老者边收钱边笑道:' 我这还有冲刺补习班呢,欢迎大家报名!'
这位老者便是日后名震文学史的冯梦龙,也是教辅行业、补习班行业的祖师爷。
年过半百,屡考不中,冯梦龙在科考上连连失利,却在编书写书领域大显身手,也算得上是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了,而这主要得益于他的圆融变通。
《易经》里说:'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这正是冯梦龙一生之写照。
苦吟神鬼愁
明万历二年,冯梦龙出生在苏州冯氏。
冯氏家族是一个书香世家,与吴中大儒王仁孝世代交好,又和望族侯家来往甚密。所以冯梦龙从小就被寄予厚望——学而优则仕。
冯父给冯梦龙指明方向:' 欲成大器者,就该歩上金殿,接受天子面试,若连孔庙的门槛也未曾踏进,那就不配称作儒生。'
冯母教冯梦龙学习方法时说:
自古念书成人只有一个秘窍——苦吟神鬼愁。
当朝一品的王鳌,少小时家贫如洗,每日放牛时于门外偷听先生授课,以树枝作笔,沙泥作纸,到后来不但金榜题名,还做了辅国的栋梁之材。
吾儿当自省自策其力也!
说罢,为表示慎重,特地将 ' 苦吟神鬼愁 ' 五字写在纸上,给冯梦龙作座右铭。
冯梦龙将父母的教诲谨记于心,从小就师从王仁孝,苦读四书五经,研究儒家典籍。真正做到 '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
虽然有时会偷偷跑去书场听评书,但终究聪颖过人,为日后的文学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
冯梦龙回忆起年少时的经历说:' 不佞童年受经,逢人问道,四方之秘策,尽得疏观;廿载之苦心,亦多研悟。'
'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这首御笔亲作《励学篇》,给天下的文人士子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梦:勤读五经,高中科举,名利双收,大展宏图。
冯梦龙也未能免俗,他也想通过苦读完善自我,受皇封,食皇禄,光耀冯家门楣,实现父母的期望。
可是明代科举盛行八股文,一以程文定去取,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答题。冯梦龙虽精通典籍,但素来潇洒特立,不愿被条条框框所束缚,因此止步乡试,屡考不中。
冯梦龙考场遇挫,可他深知:
人这一生难免有走不通路的时候,暂时休整一下也无妨。毕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嘛!
岁岁无慧卿
文人狎妓,从唐朝就开始盛行。谁能与士子分享高中科举的喜悦,谁能抚慰士子寒窗苦读的心灵创伤?
自然是这些善解人意,这些秀外慧中,这些心灵自由的世间尤物。
冯梦龙失意之余,也开始流连秦楼楚馆。
白居易曾感叹:'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冯梦龙风流倜傥、古道热肠,也能理解诸妓的不易与身不由己,众妓自然愿意与他来往。
冯梦龙也经常尽己所能,热心帮助她们。
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他,曾经用自己的作品为青楼女子白小樊伸张正义,同情白小樊的不幸遭遇,谴责刘生 ' 一片热心浑不悟,还依旧是薄幸夫 ' 的薄情行为:
我是真思真慕,捱朝捱暮。
随他冷口讥嘲,兀自热心回护,到如今可疑,到如今可疑,眼见六年辜负。
有甚弱水炎山,故把行人阻。
影也无,风也无,待向梦中寻,梦还无。
不久,冯梦龙邂逅了自己的一生挚爱——侯慧卿。侯慧卿不仅艳冠秦淮、色艺双全,更有文化素养,蕙质兰心。
冯梦龙曾问她:' 你阅人无数,可曾有方寸大乱的时候?'
侯慧卿冷静答道:' 不会的。我心中自有一杆秤,这些人从低到高,井井有序。他日情或厚薄,就把内心排名升降调整。不得其上,转思其次,何乱之有?'
冯梦龙心里一盘算,估摸着自己排不到前三,但还是承诺会来给侯慧卿赎身。
聪明理智如侯慧卿,自然知道嫁给冯梦龙这样的书香子弟限制颇多,不会被眼前的你侬我侬冲昏头脑,因此她选择嫁作商人妇。
倾心热恋的侯慧卿嫁人了,所嫁的良人却不是他冯梦龙。
冯梦龙想不通侯慧卿为何如此薄情,那些举杯邀明月的日子她都忘却了吗?
好在自己豁达开朗的性格,再次起了帮助。既然想不通,索性就放下吧!
' 岁岁无慧卿 ' 的冯梦龙,将伤感的过往转化为自己的文学素材,以侯慧卿为原型,创作了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盛名照汗青
' 早岁才华众所惊,名场若个不称兄 ',说的就是冯梦龙早年的出众才华。
虽然从青年时开始,冯梦龙就屡屡遭受科场失意,但这并不代表他的学问、才华或者能力不够,只能说明他运气实在太差。
其实说到底,是他所追求的、所拥有的才学,与科考所要求的才学存在着某种错位。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但冯梦龙在理想和现实之间,通过灵活应变,找到了平衡。
官场情场皆失意,但在文人界,冯梦龙可谓声名显赫,被推举为 ' 盟主 '。
他组织了一个文学社团——韵社,不要小看了这个民间社团,它汇集了董斯张、毛以燧、祁彪佳、钱谦益等大咖。
驰骋官场的祁彪佳曾这样赞许冯梦龙:' 才华肝胆,冠绝一世。得瞻风采,且聆榘诲,是荷三生之多幸也。'
除此之外,冯梦龙洞察世情,发现出版业方兴未艾,教辅行业大有可为。
彼时的读书人仍坚信 '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对民间文化的兴起不以为然。可冯梦龙明白变革的时机到了,于是编写了各种经典注解书:
一破二承三起讲,入事及意断制当。
七陈八收异九结,此是作文新格样。
冯梦龙现贩现卖,将由老师处所得学问,转而讲授出去。他善于言表,将 ' 死书本 ' 讲的头头是道。
治学上又采用苏州朱夫子言传身教之法,授课时深入浅出,严格要求学生勤做作业,对于每一作业,均只字不放地进行批点。
故而声誉日隆,不下半年,那地处偏僻的补习寒舍,竟成为学子们向往之地。三间讲堂,终日人头济济,冯梦龙大名不胫自走,成为红极一时的 ' 高考名师 '。
冯梦龙的成功,皆源自他懂得变通之道,不受主流规矩的束缚,走出自己独有的 ' 畸人 ' 之路。
冯梦龙没有实现父母的期望,位列大明王朝的股肱良臣,却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更凭借 ' 三言 ' 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盛名。
当我们有心栽花花不开的时候,不妨学学冯梦龙的无心插柳。
冯梦龙科举之路走不通时,懂得转换赛道,编写主流读书人不愿去写的书 ;
情场失意时,不执著于得失,转而将失恋经历,改写成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行不通就转弯,想不通就放下,换个角度看待世界,往往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史》有言:' 事不凝滞,理贵变通。'
上善若水,世间之事并非一成不变,为人处世当像水一样圆融通透,方能自在无碍。
与君共勉。
作者 | 金白,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
主播 | 北辰,金牌主播,心理专家,公众号:北辰在找你
图片 | 《冯梦龙传奇》剧照 ( 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