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挑战!生态、安全都是坎!

在MWCS上,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桂清提出了当前5G面临的四大挑战:生态、模式、安全和频谱,尤其是产业生态方面,整个5G生态需要原材料/元器件、终端、网络设备制造商、运营商、垂直行业等全产业链合作。


设备还需跨过测试、认证这道坎

虽然设备厂商发布的产品已经具备商用能力,但是在真正得到商用之前,还需要经过测试、认证。

为了推进5G技术发展,我国在2016年全面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并分三个阶段推进实施。5G技术试验是由IMT-2020(5G)推进组牵头并实施,目前正处于第三阶段测试。根据IMT-2020(5G)推进组要求,6月之前将完成NSA相关测试。

爱立信方面介绍,6月中旬就已顺利完成了基于非独立组网NSA架构的实验室测试,包括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等主要部分。“我们的测试工作进展顺利,通过率100%。”爱立信高级副总裁兼CTO艾瑞科(Erik Ekudden)对《IT时报》记者表示,“今年下半年,爱立信一系列5G产品都会推出,从无线radio、软硬件到核心网等等。”

而在这次展会上,大唐电信相关人士表示,在工信部5G技术研发试验中,大唐已经完成三阶段非独立组网模式3.5GHz系统室内测试,怀柔NSA外场测试正在进行中。对于独立组网模式下的测试工作,现场工作人员称:“今年9月,计划开展三阶段SA室内测试,11月份预计完成SA室外测试。”

在一些产业界人士看来,独立组网是5G网络的最终目标,非独立组网只是过渡方案。“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方面,NSA模式仅支持eMBB(增强移动宽带)场景,业务场景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后续演进需要二次投资,综合成本高。所以我们建议运营商加大SA相关产业环节的推动力度,以期尽早尽快建设完成一张完备领先的5G网络。”大唐电信相关人士表示。


云和安全之间的平衡

5G的杀手级业务尚不清晰,服务对象可能千差万别,刘桂清指出,传统的运营模式根本不适应5G网络虚拟化的需求。另一个值得重视的挑战是安全,5G网络采用了网络切片技术,但电信运营商的网元虚拟化部署经验少,在虚拟化网元的数据存储和安全、物联网设备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等问题上,将遇到更多的挑战。

烽火通信副总裁范志文表示,尽管5G要求网络虚拟化,但云化网络的本质是云去IT化,网去电信化,云计算技术并不能简单地复制到电信领域,需要在可靠性、运维性等方面做大量的电信化改造。同样的道理,传统的电信网络需要引入IT行业的成功经验,通过SDN/NFV技术增强网络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本届MWCS,烽火通信正式发布了面向5G的云化网络解决方案,云化网络将与物理承载网一起构成5G网络的两极,两者相辅相成。

为了避免回到之前封闭的电信产业生态,云化网络实现硬件、电信云平台、虚拟网络功能以及管理编排四层解耦是大势所趋,也是目前大部分运营商的选择。然而,解耦带来的系统集成的复杂性成为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系统集成能力将成为云化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烽火通信ICT网络产品线总监陈晓辉告诉《IT时报》记者,为了准备这次展会的演示,即便都是烽火自己的产品,也用了7个工程师2周的时间才完成整个系统集成。如果放到实际的5G网络建设中,设备厂商的数量和复杂度更是远超预期,正是意识到这一点,烽火将系统集成上升到解决方案的高度。


离商用还有几十万行代码的开源平台

谈虚拟网络,一定离不开的话题便是ONAP。随着网络重构的深入,SDN/NFV引入的开源项目已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必选,开放网络自动化平台(ONAP)是Linux基金会下的开源项目,前身是AT&T主导的ECOMP平台和中国移动主导的Open-O平台,2017年2月份宣布两大项目合并成为ONAP。

2017年11月,ONAP的首个版本Amsterdam(阿姆斯特丹)发布,这标志着全球顶级运营商和厂商汇聚一堂,利用共享开源平台构建统一架构,使旗下网络运营商能够自动化、设计、编排和管理服务和虚拟功能。

然而,这只是开始。目前,ONAP阿姆斯特丹版本有600万行的代码,目的是利用比较新的技术,打造一个面向NFV和SDN的自动化的编排系统,可实际中,这个目标并非那么容易实现。

阿姆斯特丹刚刚发布时,陈晓辉和团队一度很兴奋,认为终于有了可依据的成熟开源架构,但在系统开发中却发现,利用开源计划设计商用方案,绝非易事。“我们自己又写了几十万行代码,才让方案到达商用的程度。”

就在两周前,6月13日,ONAP的第二版本(北京)刚刚发布,该版本对平台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性能有了更多考量,有效降低了电信运营商部署ONAP的难度,而刚刚于6月22日结束的第三版本全球开发者大会透露的信息显示,ONAP将更关注SDN/NFV协同的云网融合、5G、网络切片等场景,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副院长张成良表示,ONAP已经在部分领域提供运营商级用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