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线面》

康定斯基 墨香兰亭 2014-12-17

康定斯基(Василий Кандинский,1866-1944),是具有世界影响的画家,现代抽象绘画的先驱,抽象绘画美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俄罗斯,先后在德国、俄罗斯、法国从事绘画艺术创作和绘画美学研究。康定斯基在绘画美学领域进行全新的探索与开拓,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形式美学部分相当突出,主要包括点线面形式论、色彩形式论、时空形式论、形式联觉论、形式构成论、形式价值论等方面。

在借鉴吸收诸多绘画论著和美学论著中有价值成分的基础上,他结合自己的大量抽象绘画创作实践,对点线面形式进行创造性研究,从而建构起独树一帜的点线面形式论。在《点·线·面》、《论形式问题》、《论艺术精神》等重要论著中,康定斯基对点线面的性质与特点、点线面的相互关系、点线面形式神内容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多层次剖析,提出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学术观点,对抽象绘画美学研究和现代绘画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点的性质与特点

什么是点?在康定斯基看来,点是绘画艺术的“基本元素”,“原始元素”,“原元素”,是“最小的元素形式”,“最基础的平面”。他说:“点是本质上最简洁的形式”(引自《康定斯基艺术全集》,第155页),“点在时间上是最简短的形式”(同上,第156页),点又是一个“复杂的单位”(同上,第158页)。 又说:“点是工具与物质材料平面首次碰撞的结果,而且是最基础的平面”,“点自身是一个自我独立的物质,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同上,第159页)“绘画中点的外在概念不是很明确。这种可视的、几何学的点,在物质化时,必须确保一定的空间比例,目的是为了在基础平面上占据某个区域。除此之外,点必须有某个界限或轮廓把它同周围事物分离开来”。他还说:“从外在看,点可能被视为最小的元素形式,但是这个定义并不够准确。很难为'最小形式’的定义找出确切的界限。点能够扩展,稍不注意,就会覆盖整个基础平面——那么,点和平面之间的界限会在哪里呢?”(同上,第152—153页)

康定斯基这些论述,至少给我们三方面启迪。首先,点的概念,什么是点?在他看来,点是在工具与物质材料平面首次碰撞中产生的最基础的元素形式。绘画创作中的点,是一种具有空间性、界限性、可视性和几何学性质的元素形式。所谓最基础的元素形式,是相对于线和面而言的。点是线的基本构成元素,线是点的连续展开和运动状态。点是在空间上缩小了的面,面是在空间上扩大了的点。这就是说,对于线和面来说,点是最小的最基础的元素形式。其次,点具有空间可变性。康定斯基认为,点的大小和形状可以改变,抽象的点的相关声音也就可以改变。这就是说,与所有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一样,点也是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的,它的大小、形状等虽然大多偏向静止,可是并非绝对静止,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改变的;再次,点与面的相互转化关系。康定斯基敏锐地意识到,很难为所谓“最小形式”下定义,点能够扩展,稍不注意,就会覆盖整个基础平面。的确如此,大与小只能是相对而言的。小,对于更小的东西来说,它就是大;大,对于更大的东西来说,它就是小。没有绝对的小,也没有绝对的大。正因为这样,康定斯基才发出“点和平面之间的界限会在哪里呢”的感叹。我们认为,尽管点和面只是相对的,并处于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之中,但它们并非不可界定。对于同样的时间、地点和条件来说,点就是点,面就是面,点不能代替面,面也不能代替点。这是因为,点和面都是具有相应数量关系的空间形式,从空间形式的数量关系来看,处于小值的是点,处于大值的是面。点和面的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这就是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的变化。点作为体现一定数量关系的空间形式,对于在数量关系上处于更小值的空间形式来说,它就是面;反之,对于在数量关系上处于更大值的空间形式即面来说,它就只能是点。

康定斯基在探讨点的性质、点的空间可变性、点与面的关系等方面问题时,也注意到点的质地问题。他说:“即使在点的有限区域内,也要注意到质地的可能性”(同上,第164页)。这就是说,点虽然小,它存在着数量关系,也存在着质量关系。点的大小、形状,主要体现的是数量关系;点的质地主要体现的是质量关系。在康定斯基看来,影响点的质地的主要因素,一是制作点的工具特征,二是承载点的平面的材质,三是点自身所表现的质地。制作点的工具不同,自然会在点上留下相应的痕迹;承载点的平面材质不同,当然也会在点上留下相应的材质特点,这两种因素对点的质地的影响不难理解。问题是第三种因素,即点自身所表现的质地,究竟指何而言?关于这一点,康定斯基的表述相当模糊。我们认为,点的大小、形状虽然主要体现的是数量关系,但是它们也潜在体现着与这种数量关系相对应的质量关系,从而可以显现出特定的形式意味。比如,点在大小方面呈现出的气势强弱,有的点像危峰坠石,有的点像润物春雨。点在形状方面显现出的阳刚阴柔,方正圆融,以及特定形状的仿生意味等。我们认为,这些形式意味,就是康定斯基所说的点自身的质地。正因为点具有上述多方面属性与特点,康定斯基才说,点在众多的艺术表达形式中相汇合,艺术家会越来越意识到它们内在的力量,这一重要性不容忽视。

二、线的性质与特点

在康定斯基看来,线的产生及其性质,与点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他说:“线是点的运动的轨迹,因而是点产生的。线产生于运动,而且产生于点自身的绝对静止被破坏之后。这里有从静止状态转向运动状态的飞跃。”(第167页)又说:“存在着一种从点的外部发展而来的力量,这种力量将点按其形成点的方式挤向平面,将它拉开,向着一个或另一个方向推动着点。点的中心张力立刻被毁坏了,结果导致了点的消亡。一个新的实体产生了,引向另外新的事物的产生,根据自身的规律产生的独立的生命,这就是线。”(第166页)线的构成与表达能力非常强,“外在世界及内在世界的每一种现象,都可以用线条来表现”。这就是说,线与点虽然都是基本形式元素,但是相对而言,点比线更原始更根本。点本身偏向静止形态,可是它并非绝对静止。点也会进入或大或小,或扩张或延伸的运动状态,而线就是点的运动轨迹。可见,点是线的起始与根基,没有点就谈不到线的发生;而线则是点在空间中的连续和在时间中的延展。

点与线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的统一性表现在深层关联方面,点是线的构成要素,线是点的连续延伸。没有点,线无从产生;没有线,也谈不上点的运动轨迹。进一步说,它们的统一性还表现在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的彼此转换上,点可延伸为线,长点即为线;线也可缩短为点,短线即为点,点与线并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点与线有统一性,并不是说它们就没有对立性,有时候它们的对立性还比较严重。康定斯基说:“线和绘画中的原元素——点——处于最严重的对立关系中。从最严重的角度而言,线应命名为次要元素。”(第167页)意思是说,不能因为线与点有深层关联,线产生于点,点是线的根基,就把二者混为一谈。点就是点,线就是线,它们各有其不可取代的独特性质。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来说,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线则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线既然是在点的运动中产生的,是点的运动轨迹,那么点又是借助什么样的动力才能产生相应的运动呢?康定斯基认为,“使点成为线的外部力量多种多样,线之间的各种变化取决于这些外力的数量与其的组合。”(第167页)外力的大小、强弱、轻重、疾徐等多有差异,各不相同,对点的运动产生的影响自然也会多种多样。还要看到,这些外部力量还会渗透到点的内部之中,转化为一种更为内在的驱动力量,即“张力”。康定斯基说:“力的介入,让任何既定的物质出现活力,并且以张力的形态表现出来。张力使元素的内在性体现出来。这种元素是作为力作用于物质的实际结果产生的。线是这一形成过程最直接和最简单的例子。”(第185页)又说:“此处所谓'张力’,指元素内在的力量或创造性'运动’的一部分的力量。另一部分的形成是由'运动’来决定的'方向’。”(第167页)值得注意的是,康定斯基在这里强调了点线运动的内在性、张力性、创造性、方向性等方面属性。内在性,指的是点的运动所借助的外部力量发生了由外而内的转换;张力性,指的是存在于点的运动中的力量具有天然的自生的扩张性、膨胀性、驱动性;创造性,指的是存在于点的运动中的张力并非无目的的运行,而是一种能够实现“内在需求”(内在心灵)的创造;方向性,指的是这种活跃在点的运动中的张力是按照心灵的需要来决定其指向的。正因为存在着这些内在性、张力性、创造性、方向性,点才能在运动中转化为各种各样的线,并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基本类型。

康定斯基从内在性、张力性、创造性、方向性等方面,把线区分为直线、曲线、角线、复合线等基本类型,进而又对这些基本类型进行了更为具体的类别划分。比如,在直线中区分出水平线、垂直线、对角线等类别;在曲线中区分出简单曲线、波状曲线等类别;在角线中区分出直角线、锐角线、钝角线、多角线等类别。由于这些线的基本类型和具体类别的定性多与内在的张力,延展的方向,创造的目的等相关联,所以它们所具有的艺术特征也就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比如,关于直线的产生与特点,康定斯基就指出,来自外部的力量让点向某一方向运动时,点就产生了线的最初形状。此时方向一旦确定,就永远不变。线还具有笔直地伸向无限的趋势,这就是直线。因此可以这么说,直线的张力反映了无限运动的最简洁的形式。

三、面的性质与特点

康定斯基在论述点和线之后,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面”的把握。由于面的样式很多,他把注意力首先集中到基础平面上,而后再对“面”的三种基本类型,即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进行理论解析。

首先,基础平面的性质。康定斯基说:“基础平面是容纳艺术作品内容的物质平面。”(第196页)“基础平面是物质的,是纯物质制作的结果,还依靠这些制作的本质。”又说: “元素稳稳地(物质性地)居于有点坚硬、可触摸的基础平面上不动,同那种没有物质重量地'漂浮’于难下定义的(非物质的)空间的现象正好相反,彼此站在对立面。”“不仅是为了制作物质基础平面的要求,也是它的元素组合的非物质化的要求——这是外在性通往内在性的途径。”(第212页)“基础平面的内在张力——前面已经详细叙述过——在复杂的基础平面中照样继续存在,这些张力从非物质化平面传到不确定的空间中。规律没有失去作用。只要出发点和选择的方向是正确的,目标永不会丢失。”(第213页)在这里,康定斯基指出了基础平面的四种本质定性:一是它的物质性,二是它的可触摸性,三是它对艺术作品内容的容纳性,四是它的张力性。“基础平面”作为艺术家利用各种可触摸的绘画材料制作而成的物质性平面,可以安排各种元素形式如点线形式和色彩形式等,让它们稳稳地居于平面之上,容纳艺术作品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在康定斯基看来,基础平面虽能安排各种元素形式,容纳艺术作品的内容,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人们对这种内容的精神把握。要想真正感悟它,就必须有一种能够超越基础平面物质性的“漂浮感”,使外在性能够通往内在性。

平面包括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种基本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特点。三角形是由线向角延进,再向面发展的第一种类型。两条线从一个原点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或者二者交叉发展,就会形成角。可见,角是由线到面的过渡形式。不论是三角形的面还是多角形的面,都与点、线、角有关,正如康定斯基所指出的:“还有多角形的基础平面,虽然这些最终必须服从于一个基本的形式,因而它不过是上述基本形式中一个更为复杂的例子”(第210页)

与三角形相比,正方形最具有“客观性”。康定斯基认为:“基础平面的图示中,最客观的形式是——正方形——这两组形成轮廓的线在声音方面各自具有相同的力。”(第196页)又说:“基础平面的图示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限定,这样使它在限定的范围内有一个独立的空间”。(第196页)这即是说,由于正方形两组轮廓线具有相同内在张力,能够在限定范围内形成独立空间,所以与那些轮廓线不具有相同内在张力的面相比要稳定的多,更容易让人把握,所以它最具有客观性。再说,正方形又是三角形与圆形的中间环节,没有它就难以把握从三角形到正方形再到圆形的运动曲线。在正方形中既有三角形的要素,也有圆形的要素。比如,从正方形的中心点划出两条对角线,就会出现四个三角形;而它的四条等长边线(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因为具有相同的向心力,也可以同时向内弯曲形成圆形。

圆形是平面的第三种基本类型。圆形与三角形、正方形关系密切。康定斯基认为,许多直线环绕着一个中心向四周扩散,就产生了星形。这个星形的密度不断增大,变得密集,终于变成直线的交叉重叠,形成一个相当坚实的点,并渐渐向外扩散,。这个星像轴心,许许多多的线围绕着它作环状移动,最后汇集于一点——一个新的形,清晰的圆形平面诞生了。他说:角在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有时会逐渐变成钝角——直至它们最终完全消失,平面变成圆,这样产生的圆是极为简单同时极为复杂的。“圆之所以简单,是因为其周围边线作用于圆周的压力比直角形的平均,压力的区别不太明显。圆之所以复杂,是因为从上到右、从上到左的的转变不太明显,从右向下、从左向下的转变亦如是”,所以“从根本上说,圆包合了在正方形中发现的内在张力。”(参见《康定斯基艺术全集》第210页)很明显,圆形的包容性极强,它由角发展而来,由锐角到钝角再发展到圆。

四、点线面的相互关系

在康定斯基看来,点、线、面是绘画艺术的基本元素形式。它们虽然各有其本质定性,不能互相取代,但是又彼此关联,不可分割。从点到线再到面,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

在这一运动过程中,点是起点,是原点。线是点的连续展开。对角线、多角线等所构成的各种各样的角,又为面的出现作了准备。“基础平面的进一步变化,都是由钝角和锐角的种种组合而形成的。”(同上,第210页)所以,从点到线再到面,是一个具有整体性、有机性的运动过程。点、是这一运动的出发点,是线和面得以产生的根基。线和面都是点的进一步展开。从点与面的关系来说,点是缩小了的面,而面则是扩大了的点,点与面没有绝对的界限。在点与面之间有线,线由运动着的点构成,不同张力和方向的线构成角,进而由角延展到面,所以线是点与面的中介,角是点与面的中间环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康定斯基才说,不论是三角形,还是正方形和圆形,这三种基础平面都是有计划的点的运动的产物。正如康定斯基所说:“三种基础平面——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是有计划的运动的点的产物。”(同上,第210页)

康定斯基认为,点与线的交织与并列能够创造出新的独特语言。他说:“点——静止。线——产生于运动,表示内在活动的张力。这两种元素交织和并列,创造其'语言’难以表达的独特的'语言’。”(同上,第195页)这就是说,在绘画艺术创作中,点和线作为两种艺术语言,虽有不同的性质与特点,有不同的功能和价值,可以说各有千秋,但是二者要是能够相互配合,彼此穿插,交织并列,就能创造出它自身的语言难以表达的新的独特语言,更好地适应传达精神内容的内在需要。不只是西方的抽象绘画创作证明了这一点,我们中国画创作的艺术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从特定意义上说,中国画就是点和线的交响乐,点与线的综合运用突破了它们各自的“语言”限定性,创造出类似交响乐一样的独特“语言”。

值得注意的是,在康定斯基看来,关于基础平面与那些需要组合的各种形式元素的关系有两方面表现:一是“组织与各元素在平行的道路前进,这样,它主要从外在支持各元素,使其强化”;二是“按照对比的原则,即处于各元素的外在冲突之中,从内在方面支持它们。”(同上,第212页) “任何一个活的生命,都必然站在和停留于一种和基础平面相同的'上’'下’的无法改变的关系之中,它本身就是一个活的生命。”(同上,第197页)就是说,那些需要组合的点线面形式元素和色彩形式元素等在基础平面上有两种情况,一是它们沿着没有冲突的平行道路前进,二是它们按照对比的原则处于冲突之中。对于前者,基础平面是从外在方面使其强化;对于后者,基础平面是从内在方面支持它们。很明显,康定斯基更加注重后者,因为只有当各种形式元素处于对比冲突之中时,它们才能获得更多的基础平面的内在支持。从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艺术创作来看,他就非常注重点线面形式元素和色彩形式元素在基础平面上的对比冲突,从而使整个画作充满内在的张力和强烈的动感。

当然,康定斯基强调各种形式元素的对比冲突,并不是就形式元素谈形式元素,而是把这种对形式元素的注重与传达精神内容,表现“活的生命”紧密联系起来。在他看来,对于“任何一个活的生命”,艺术家都要培育它,并懂得让基础平面合理地、“高兴地”接受建立正常秩序所需要的元素。就是说,艺术家运用形式元素在基础平面上进行构图时,不能单纯从形式元素自身考虑,而应根据内在需要去建立正常的秩序,把表现“活的生命”放在首位。

五、点线面形式与精神内容的关系

康定斯基对于绘画创作中的点线面形式、色彩形式、时间形式和空间形式等非常重视,画史上像他这样下大气力研究绘画艺术中的形式问题特别是所谓“纯粹”元素形式问题者可以说前所未有。可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不重视内容。他曾多次明确表示反对“为艺术而艺术”,为形式而形式,反对只是为追求形式美而创作。他格外强调绘画艺术创作中形式与内容不可分割的关系,强调作为基本元素形式的点线面与精神内容的关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形式与内容关系问题上,他强调的重心是内容,是内在需要,是内在心灵,是精神内容。

康定斯基说,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内在需求”观念之上的。他把“内在需求”这个概念定义为“精神生活各个领域的指导原则”。他对点线面和色彩形式的分析,是“基于形式在个人身上产生精神作用这个基础”。他反对纯形式解决问题的想法,断定建构的问题仅有相对价值;任何艺术作品只依据内在需求选定属于自身的形式,每个形式元素有自己绝对的自然效果(价值),建构行为在这些素材中做出选择,在相对价值中形成绝对价值。” (参见《康定斯基艺术全集·自序》)

这就是说,在他看来,包括点线面和色彩形式在内的一切形式,与“内在需求”密不可分。只有来自于、适用于“内在需求”,它们才具有意义和价值,“只有建立于精神内容的基础之上,上述的形式问题才能找到正确的路线。”(第207页)点线面和色彩形式虽然也有自己的“绝对的自然效果(价值)”,但它们并不是与“内在需求”这个“精神内容”毫无关系的“纯形式”。进一步说,即使是点线面和色彩等形式元素的建构组合,即形式构成,也只具有“相对价值”,只有在艺术创作中依据“内在需求”对它们进行选择,将它们建构组合成为能够表现“精神内容”的特定形式时,它们才在相对价值中形成绝对价值。

康定斯基的“内在需求”,有内在心灵的需求,内在精神的需求,内在生命的需求,内在本质的需求,内在情感的需求等多种不同的表述。有时,他就突出地强调了“内在情感的需求”,认为“内在因素,即感情”总是在寻求能唤起感受的特定形式,是这种内在因素决定着艺术作品的形式,决定着点线面和色彩这些基本形式元素的价值与功能。 比如说,点就“能对人的精神产生巨大的影响”,“它是其他一切形式的起源,其数量是无限的。一个点的面积虽小,但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人的精神产生多彩的影响。”(第235页)“点的大小和形状可以改变,抽象的点的相关声音也就可以改变”, “根据点的大小和形状的不同,点的基本声音也是各不相同。无论如何,这种可变性可以理解成最终不外是内在的基本生命的内在色调的相对化,内在本质永远在发出纯粹的声音。”(第154页)康定斯基在许多场合都在使用“声音”的概念,就其特指的内涵来说,“声音”就是“精神”,就是“感情”。在他看来,“纯粹的声音”都是由“精神”、“感情”这些内在本质发出的,所以点的大小和形状的不同,它的基本声音也各不相同。

线也是这样,各种不同的线也都有其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内在本质。康定斯基说:“现在,让我们将一条类似的线条画在某个可以完全避免它的实际目的元素的背景上。比如,画在画布上。如果观者(他现在已经不再是一个读者)仍将画布上的这条线当做某个客体的轮廓线,就意味着他仍保持对线条的实际目的元素的印象。然而,一旦观者认识到绘画中的实际客体的作用通常是次要的,认识到它不是纯绘画性的,认识到线条有时只有完全纯粹的艺术意义,就能用心灵体会这条线的纯粹的内在共鸣。”(124页)又说:“如果在画中线条能摆脱标明任何事物的目标,成为它本身,那么,它的内在共鸣就不会因它的作用次要而减弱,并获得自己全部的内在力量。”(124页)这就是说,画布上的线条如果不是某个客体的轮廓线,没有任何客观再现因素和实用目的,只是一种纯粹抽象的线,那么,它就具有一种只能靠心灵去体会的“内在共鸣”、“内在力量”也就是“内在精神”。

关于面与精神内容的关系,康定斯基也说过:“不管种种表面上的难以克服的对立,事实上,今天的人仍然不满足外在性的东西。他的眼光更锐利,耳朵更灵敏,并且想透过外在看见内在,听到内在声音的愿望日益强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感觉到基础平面这一沉默寡言又谦虚的存在的内在脉动。”(第207页)他还指出,“即使完全抽象的几何图形,也有自己内在的声音,即其精神本质。这个特性与形式是同一的。一个三角形(不论是锐角、钝角还是等边三角形)有其自身的精神本质。联系到其他的形状,这种感染力会略有改变,但不影响其本质。正如玫瑰花香终究无法用紫罗兰香取代。圆、方或可以想象到的任何几何图形,都是这种情况。这时的三角形如上所述的红色,在客观的外壳下有主观的实质。”(第67页)在康定斯基看来,不论是点、线还是平面,都蕴含着精神内容。不只是理想平面有“内在脉动”,物质性的基础平面也有“内在脉动”。即使是完全抽象的方、圆等几何图形,也都有这种内在本质。

在康定斯基看来,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就是形式与精神的关系,就是形式与心灵的关系。他说:“形式,从狭义上说,只是面与面的分界线,这是外在涵义。但是,它也有不同程度的内在涵义。确切地说,形式是这种内在涵义的外在表示。再次用钢琴的比喻——艺术家是手,按这个键或那个键(即形式),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影响了人类的灵魂。很显然,形式的和谐必须完全依赖于人的心灵感觉,即内在需要的原则。”(第68页)又说:“我热爱每一种源于精神的形式,形式是由精神创造出来的。我也憎恨一切非精神产物的形式。” (第18页)从外表上看,从抽象层面上看,康定斯基关于形式与内容关系的看法与我们的看法非常相似,可是从根本性质上说,从具体内涵上说,却有诸多不同。我们认为,文学艺术是对人类社会现实生活的主观能动的审美反映,是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辩证统一的审美意识形态。(参阅孔智光《论试艺术时空》,载《文史哲》1982年第6期)艺术形式是在对客观存在的社会事物和自然物的感性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根据再现人类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能动创造出来的新“形式”,康定斯基所说的“形式”却是一种通过“消除物象”抽象出来的与客观存在的社会事物和自然物的感性形式没有关联的“纯形式”。我们认为,艺术内容由客观再现的内容与主观表现的内容两部分组成,客观再现的内容是艺术家对人类社会生活现象形态及其本质规律的认识、体验和复现,主观表现的内容是艺术家因社会现实生活的激发而产生的思想感情、意志目的、愿望理想等,康定斯基所说的“内容”却并不包括客观再现的内容,只是主观表现的内容,即与客观现实存在并不搭界的所谓“精神内容”,而且这种“精神内容”还晃动着通神论的神灵的影子。

康定斯基说:“虽然我们也许会对通神论的观点能否上升到理论高度,以及对通神论者企图对许多问题作出明确答复的奢望表示怀疑,但从根本上而言,这是一场精神运动。这个运动在精神领域里是一个极大的原动力,帮助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人,为其心灵找到出口。”(第58页)由此可知,尽管康定斯基对通神论的观点能否上升到理论高度,能否对许多问题作出明确答复的奢望表示怀疑,但他还是受到把精神视为世界本源的带有宗教神秘性的通神论的很大影响,深信通神论是“一场精神运动”,具有“极大的原动力”,能为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找到“心灵的出口”。正因为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受到通神论影响,康定斯基对于形式与精神内容关系的认识,形式与内在需要关系的认识,点线面形式与声音(内在心灵)关系的认识,都存在着将形式抽象化,将精神神灵化、将心灵神秘化的误区,这是我们在研究康定斯基的绘画美学时,在研究其点线面理论时不能不引起注意的问题。

总之,康定斯基对绘画基本元素形式点、线、面及其相互关系,对点线面形式与精神内容的关系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探索和研究,创建了独树一帜的点线面形式论。这一理论虽然存在某些偏颇,但是也确实把绘画美学和形式美学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不论是对抽象绘画艺术创作还是对具象绘画艺术创作都具有不可取代的启发作用。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基本原理,对康定斯基的点线面形式论进行深入解读和评析,借鉴其有价值的合理成分,对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绘画艺术事业是有一定意义的。

注释:引文均出自康定斯基著,李正子译《康定斯基艺术全集》(内含康定斯基的《回忆录》、《艺术的精神性》、《论形式问题》、《点·线·面》、《论具体艺术》等论著),金城出版社2012年12月第一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