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作:两次当枪手,林黛玉锋芒毕露,秒杀薛宝钗,全因为一个字

贾政一番苦意,令宝玉题匾作对,好让贾元春高兴,殊不知,宝玉学业不精,元妃让大家作诗,宝玉在那里却出了岔子。只作了两首加一句不说,更是脑子短路,元春不喜欢绿玉,他硬是把这个词给用在了他的诗作里面。

宝玉肚子里的那点墨水,恐怕还是元妃未出阁前教给他的吧。宝玉三四岁时,元妃,那个时候的元春,就教得他识得数千字,读得许多文章。如此看来,宝玉是神童不说,元妃的教学能力也十分了得。

元春进宫了,宝玉一味顽皮,没有一个好老师,宝玉的学业自然就难以精进了。所以薛宝钗骂他:“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由此可见一位好老师的重要性了。

宝玉急得满头大汗,薛宝钗数落他一顿就教给了他。宝玉遂把“绿玉”改成了“绿蜡”,由此半开玩笑说从此不叫宝钗姐姐,叫她“一字师”。

谁知,宝钗回敬一句却令人感觉怪怪的,只见宝钗说道:“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

这或许是宝钗心里的一种痛吧。毕竟,他上京是来参选皇妃的,铩羽而归,自然是听不得与皇妃有关的词句。

元妃是宝玉的姐姐,这个皇帝的女人,恍若神妃仙子,赫然就在眼前,宝钗又格外提到“穿黄袍”三字,当然自叹配不上宝玉所给的这一称呼,才有此说吧。

宝钗这一说一笑不要紧,宝玉之灵感才情却因此而烟消云散一尽,最后一首《杏帘在望》,宝玉再怎么大费神思,均憋不出半句。

这个时候就很尴尬了,大家都交卷了,宝玉是要令他姐姐失望了,贾母贾政等更是不愿意看到此等情况的出现,真不知道他当日跟着贾政一起游大观园时表现出的才情哪里去了。

所以,这个时候应该有个枪手出来才是,最佳人选就是林黛玉与薛宝钗了。

宝钗走到宝玉身边议论一大通,虽是趁人不注意,又不是一句半句的提醒,一来一去,说说笑笑,若再去帮着宝玉自是有瓜田李下之嫌。不过,宝钗也想不到这个头上——要去为宝玉作一首吧。

黛玉因为抱负未得施展,正好看宝玉如此,力挽狂澜的重任,她也就当仁不让了。也好为宝玉省些精神,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再则,我们要想想宝黛之间那是什么情意,平常耳鬓厮磨惯了,你帮我我帮你也是常事。如此,在情急之中,为宝玉写出一首《杏帘在望》才不枉二人之间的默契与平日的志趣相投。

宝钗的指点是善意的提醒,林黛玉的代笔是情意的绵延,一个理性,一个感性,同样都令宝玉感激。只是宝钗过于爱说教,黛玉的帮助才更有温度——她二话不说,一首诗信手拈来,偷偷地搓成球抛给了宝玉。后黛玉的诗又得到元春的夸奖,宝玉也就自是会更加倾心于林黛玉。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宝玉是黛玉的天魔星,黛玉却是宝玉的及时雨。

那次,贾政出差就要回来了,宝玉再次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贾母看着,又是怜惜,又是无奈,宝钗等见了,为了宽解贾母他老人家的一番心思,也就自告奋勇说愿意为宝玉写几张字,好帮宝玉蒙混过关。

但是,最令人感到的还是黛玉。一旦听说贾政就要回来,在没有任何人提醒的情况下,她竟然不声不响为宝玉写出了许许多多张毛笔字。她自己也不亲自送给宝玉,为的是怕惹得宝玉分心。

更绝妙的是,黛玉写的那些小楷像极了宝玉的字,如此用心至极,却又默默无闻,是不是非常难得呢?

爱你的人,从来都不需要提醒,她总是会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你默默的支持,而且还有着最真、最细致的心。

宝玉就是黛玉的一切,她总是想宝玉之所想,急宝玉之所急,而且这一切都是隐藏在她的心里,不让宝玉知道。只是宝玉过于任性,才让大家对黛玉产生出无穷的误解,却从不知道黛玉是宝玉最坚强的后盾。

宝玉抓紧时间念书,黛玉用心至此,由此是不是可见一斑呢?

由于缺少这份细心与贴心,宝钗们为宝玉所做的一切,在宝玉心中,自然也就只能算作普通的人情,唯有黛玉的付出才让他刻骨铭心。

两次当枪手,林黛玉均锋芒毕露,秒杀薛宝钗,全都是因为一个情字。有情才动人,有情心才细,有情才敢于默默付出,有情才更贴人心。

蒋勋老师独家授权,再次为珍爱红楼的朋友们特别推出“蒋勋美学合辑”,包括《细说红楼梦》《中国文学之美》《孤独六讲》《生活之美》《身体之美》《美的觉醒》《细说王羲之》等经典作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