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

故乡小城的北面,背依着一座小山。山不大,东西不足二千米,。也不高,从山脚到山顶刚刚也就五百米。城东又有一条小河,水不深,河不阔。俗称东河(正名饮马河)。从河岸向西看 ,小山在河边嘎然中断,山石嶙峋,岩壁陡峭,倒有一番风景。从城中看,山似土龙横卧在那里 , 东为龙首昂然挺立 ,而往西山势平缓渐与地平相接。山没有名,俗称北山。

从我蹒跚走出院门,首先映入眼脸的就是北山。那时城很小,都是平房建筑。留在我记忆中的北山高大雄伟。它象巨大的屏封阻挡远去的视眼。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上到小学 二三年级时,每到 春秋两季,县里根据上级指示,组织城内干部,工人,商人,市民,学校学生,参加植树劳动。那时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顺着登山隘道爬上北山。站在山顶,全城景致都收眼底。看见东边和南边的大山 ,西边的辽阔草原。而草原的尽头是更大更高的山。暂短的休息后,老师给我们分小组。三个人一组,每组发一个小瓶(或小铁盒),几十粒杏核,(同学自带小铁铲。)劳动开始,一个同学到指定的取水处舀水,另二人挖坑,挖好后,放入一至二粒杏核,然后倒水。水渗干后大家用小手,铁铲,取土掩埋,六只小脚再把土踩实。(这一`步最关键。)大家争先恐后的干活,傍晚时每组种十几坑. 。象这样的劳动连续到六年级。十年树木.。1965年我念完书回到小城,北山已是葱茏一片。春节过后,外地回家探亲的人,登山观杏花已成小城一景。那白蕊、红瓣、绿萼的花,散发着沁入肺腑的清香,令人陶醉。他们徘徊不忍离去,但没有一人採摘。因为那是他们亲手栽培。而夏天,无论在城内任何街巷都可看到葱绿的杏林及飞翔的小鸟。

1973年我奉调回家乡工作。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 ”蔓延全国。北山的龙首峭壁上多了一条建在悬崖上的石墙。那是土塘生产队建的输水渠。挖在山脚河边的大井(直径有20米)水,通过潜水泵抽入水渠,三级连泵后送到山顶灌溉庄稼。石垒的`水渠象巨龙挂在峭壁,与傍山而上的灵岩寺廊庙 相映成辉。只可惜廊庙傍山牌坊已被破四旧的红卫兵砸的体无完肤,千蒼百孔。山顶的石垛城墙和魁星阁荡然无存。而山的西部,又有大西生产队的宏伟输水工程。成片的杏林被砍伐,郁郁葱葱的绿色变成零星小片。北山的情趣大减。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时代。先跳入商海的人们有钱了。全国各地的採买大开了眼界。要学重庆建山城。从山脚起逐层起屋,鳞茨节比。一直到山顶并向后山漫去。杏林已成障碍。众起而伐之。层层红砖红瓦。造就红的海洋。坐在面北向南阳光充足的房中,乌橄山下的小城。确有一番脱俗超群的成就感。可惜北山不再葱茏。从城内望去小山向负重的悔龙,遍体鳞伤。人的欲望和自私,总象发酵的面包不断膨胀。建房潮向后山延去。山顶再没有儿时放风筝,摘野花,逮兔子的地方。人多了。垃圾也堆积起来。从山下拉来的生活建筑垃圾。漫山遍野的塑料袋随风飞舞,破旧的衣物,腐败的菜蔬,难闻的臭味 ,加上和活人争风水宝地的死人的坟茔。让人观之欲吐胆颤心惊。社会犧牲了自然、生态、和环境 ,换取了金钱和享受。

上世纪九十年代。县里来了一位冯姓县长。他以无畏的气概,拆迁了正对十字街口的商家店铺及北山脚下破旧民房。开辟了由十字街直达北山的大街。登山不用再走山洪冲刷而成的崎岖小路。劈山修筑的五层二百台阶的登山大道。站在十字街望去,颇有南京中山陵的模样。台阶宽二十多米,每层约二十级。东西`两端各建坛植云杉。阶道直达山顶。顶建平坦广场,周围千米围栏植树。场中央建高台,上塑自由体操女子,肩扛藤圈右臂伸展汉白玉雕像。(那年小县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广场北面建儿童游乐园,和前几年修建的业余体校,看台体育场形成一片健身中心。这是建城二百年以来所没有的。

时光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渐呈富强。小城也已撤县建市。北山生态公园开工修建。一期工程南起丰准铁路,北至与208国道相接处,约四公里。东起灵岩崖畔西至回族墓园有五公里。二十平方公里的地方全部植树造林。小型挖掘机不停地挖坑。种树的工人按要求把汽车运上山的松,柏,桃,杏,榆,杨,等树苗栽入树坑。经过几年的种植,如今的北山后山,已是郁郁葱葱,林深树密,雌鸡野兔层出不穷。同时开工的二期工程,由山顶小广场往北至丰准铁路,东由灵岩崖顶至丰准铁路桥通道,方圆六平方公里内植树、铺路、修坛、造壁。如今由登山阶道步入后山。首先映入眼脸的是雕着描金大字“北山生态公园”的照壁映墙,以及烘托它的开满鲜花的花坛。而呈八字矗里的铜版浮雕丰镇文化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甬道、台阶,花坛,坐椅,高大的中华结。黄色`,红色,绿色,白色,各色的树墙,高悬的照明灯。音乐喷泉在优雅的音乐旋律中,时高时低喷涌的水柱,以及欢喜若狂戏嬉在水里的男孩女娃,这一切使人心荡神怡。清晨,疾步环形油路汗流夹背的人群,广场舞乐曲中如痴如醉的大妈,优闲打羽毛球的少女,坦然摸太极拳的老人,以及携手漫步碎石路上的年轻伙伴,对坐凉亭的恋人

……  一幅多美的图画.

五十年半个世纪的时间,北山不断变化的空间。这就是自然。但它越变越好,这就是社会的进步,这就是人类生存斗争的目的。


作者:杨连,丰镇一中退休教师,丰川诗社会员。

(0)

相关推荐

  • 扯谈 | 遥想当年亲伏虎

    遥想当年亲伏虎 --回忆当年登虎头山 虎头山并不高,说的确切一点,它其实不能叫做山,充其量是个小丘.虎头山并不峻,一面有山坡,另一面几乎没有山坡,与一片片农田相连.虎头山并不秀,大片的山体被开采,仿佛 ...

  • 桂东八面山|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山那边更美的风光!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崎岖山路上的风景一般来说都不差--".是的,没错!对于热爱户外热衷于登山运动的我来说体会更深,那些深山古林.野木溪流.琼花异草.珍禽异兽--满目不沾人间烟火气息 ...

  • 白露山的传说

    白露山的传说 从前,黄店附近有座山,大家都不知道叫啥山.山里住着一老头,以砍柴为生. 一天,老头在山上不慎滑了一脚,从山顶滚了下来.围在腰上的一块白汤布让树枝勾住了,从山顶一直挂到了山脚. 老头从此销 ...

  • 常熟笔记:虞山的徒步路径

    梁东方 常熟本是长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城市,但是却得天独厚的有山有水,水是真水,山也是真山.而且山和水都与城市相伴相随,参差互在,举目之望就可以见山,抬步之劳就可以登山.此"十里青山半入城&qu ...

  • 本溪的一块绿色屏障,美丽的“城中之山”,山顶可以俯瞰整个本溪

    翻开历史的画面,我们可以看到早在3000年前,本溪这里就有古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平顶山拥有着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因为它紧邻市区,形成了"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独特风景,平顶山就像一块 ...

  • 同一首诗:旅途

    参与诗人(排名不分先后)廖志理.安敏.海叶.梨汁汁.王牧云.龙项涛.明明.心如明镜.忆狐.肖有亮.陈思敏.刺客下 山廖志理刚刚开在山顶的杜鹃现在又开到了山脚刚刚在山顶鸣啭的画眉现在又在山脚唱歌山顶的一 ...

  • 925期 ||《诗经》课堂:《小雅·北山》 /薛红诵读/闻天语赏析

    美丽小语: 天语说:<诗经>中有不少诗篇描写这个阶层的辛劳和痛楚,抒发他们的苦闷和不满,从而在客观上暴露了统治阶级内部上下关系的深刻矛盾,也暗喻了宗法等级社会的不平等性及其存在隐患. 在这 ...

  • 丑学迅 | 北山传奇

    北山传奇 文/丑学迅 说起北山,这无疑是一个相对的地理概念,以渭河中下游流域的广阔地界而言,南为纵横上千公里的秦岭,人们习惯称为南山,相对应大桥山南缘延绵的群山余脉,则就是被这一地域人们所称的北山.我 ...

  • 印象揭阳 | 大北山旅游度假区:天然氧吧,风光旖旎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 一朵朵白云绕山间, 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 一阵阵歌声随风传." 这几句歌词吟唱的美好景色 在揭西大北山旅游度假区 就能看到现实版画面 绿色  是大北山旅游度假 ...

  • 【原创|甘肃省】北山牛:寻找湘君

    原创作者:北山牛|甘肃省民勤县 <寻找湘君> 总想    在林间行走当朝霞满天的时候在淙淙的溪水边与一袭红裙的你邂逅乘兴而来  久久等待希望在这幽静而又芬芳的小路你我在飘过的微笑里自然相遇 ...

  • 中卫北山长城是西汉长城

    中卫北山长城是西汉长城:铁证如山 张晓磊 近半个世纪来,我区的一些学者专家总喜欢"粘手摘来,"无视铁证如山的历史事实,把长城研究搞的面目全非.长城专家周兴华也曾经考证认为,西接河西 ...

  • 站在林水北山,大乳山、岠嵎山及市区风光一览无余

    在山东乳山市夏村镇东北方向,有这样一个小村,北依大山,南邻秀水,村庄周围树木茂密,河流潺潺,故取名林水. 小村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部为山地,西南部为缓丘.站在村东北山腰,乳山市区.大乳山.岠嵎山 ...

  • 《龙文鞭影》卷四 八 庚 北山学士 南郭先生

    <龙文鞭影>卷四  八 庚 北山学士 南郭先生 北山学士 南郭先生 [拼音]:Běi shān xué shì   Nán guō xiān sheng [人物故事]: 徐大正字德之,宋瓯 ...

  • 北山村,怎么改?才是你心中的北山!

    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记载城市发展的印记. 今天,我们透过航拍,穿越建筑,走进北山村,探寻珠海一段独特的时代记忆. 北山村,位于珠海大道和南湾大道交汇处,社区面积范围约5.5平方公里,因坐落于阿公北 ...

  • 北山四先生后裔代表北山四先生后裔代表在兰溪市仁山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北山四先生后裔代表 在兰溪市仁山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会女士.先生们,大家好! 今天,很荣幸来到北山四先生之一的金履祥故里黄店镇桐山后金村召开兰溪市仁山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 ...

  • 山经·北山经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华草.逢漨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芘石文石.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玉,无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毗之水.其中多滑鱼.其状如鱓,赤背,其音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