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原黄金城,清水江畔如画里,凤城天柱县
这里是天柱县,清水江畔有凤城,贵州东部有佳境。贵州高原黄金城,清水江畔如画里,凤城天柱县
清水江畔是凤城。
这里是贵州省东进湘鄂两省、南下广东广西的重要通道之一,素有黔东第一关之称,因县址山形如凤,故有凤城之誉;清水江江面宽阔,两岸青山相对,沿江公路绵延其中,岛洲星罗棋布,山水风光秀美,有“清水江百里画廊”之称。
天柱县地处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南部,四周分别与剑河县、锦屏县、三穗县以及湖南省新晃县、靖州县、会同县、芷江县相邻。县以城北柱石山(石柱山、石柱岩)石柱擎天得名,据《镇远府志》载:在天柱县北十五里,有一山,上有石如柱,此天柱所由名也,石柱岩高约十余丈,直径两丈余,壁立斧削,猿猴难攀,上下等粗,直插云天。
下辖4个街道、11个镇、2个乡:凤城街道、邦洞街道、社学街道、联山街道,兰田镇、瓮洞镇、远口镇、高酿镇、坌处镇、白市镇、坪地镇、石洞镇、渡马镇、江东镇、竹林镇,注溪乡、地湖乡;总面积2201平方公里,人口42万;县人民政府驻地凤城街道,县城距省城贵阳市389公里。
县域夏朝属荆州。周属楚国西境。秦朝属黔中地。两汉时属牂牁郡。两晋及南北朝属武陵郡。隋朝属沅陵郡。唐朝属黔中道彝州、播州、叙州;之后东部归朗溪县(今湖南省会同县朗江乡),西部属思州。两宋属诚州(今湖南靖州)所辖。元朝属于湖广行省武冈路绥宁县及靖州路会同边地。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设天柱千户所;万历二十五年(1597)设天柱县,属湖广布政司靖州;崇祯十年(1637)迁治龙塘(社学街道田心寨)并改名龙塘县,不久回治天柱,复天柱县名;十二年(1639年)改属镇远府。
清雍正五年(1727)改隶贵州黎平府,十一年(1733)划入镇远府。民国二年(1913)属黔东道;十二年(1923)直属于贵州省;二十四年(1935)属贵州省第十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1936)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三十年(1941)撤销青溪县,所属坪地、汪阳联保等地划入天柱县。
1950年属镇远专区。1952年底第四区坌处乡偏坡村乌城、大坪两个自然村划入湖南省靖州县。1956年划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撤销天柱县并入锦屏县。1961年恢复天柱县;同年8月,天柱县属坌处管理区杨渡溪、水大溪两个生产大队划入锦屏县。
1992年1月天柱乡、润松乡、城关镇合并为凤城镇;织云乡、三团乡、大河边乡、邦洞镇合并为邦洞镇;三合乡、蓝田镇合并为蓝田镇;大段乡、瓮洞镇合并为瓮洞镇;远口乡、大样乡、远口镇合并为远口镇;中寨乡、坌处镇合并为坌处镇;邦寨乡、凸洞乡、高酿镇合并为高酿镇;北岭乡、兴隆镇、白市镇合并为白市镇;八阳乡、八界乡、阳寨乡、坪地镇合并为坪地镇;水洞乡、都岭乡、黄桥乡、石洞镇合并为石洞镇;社学乡、溪口乡合并为社学乡;竹林乡、杨家乡合并为竹林乡;江东乡、金鸡乡、兰溪乡合并为江东乡。2016年1月,凤城镇、邦洞镇、社学乡改设相应的街道,渡马乡、江东乡、竹林乡撤乡设镇。2019年8月设联山街道 。
境内处于云贵高原东部与湘西丘陵过渡处,地势西高东低,以中低山丘地貌为主,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7%;有分水岭山脉、湘黔界山金凤山山脉、黄哨山脉等,最高峰犀牛塘尖坡主峰海海拔1119.9米;清水江两岸河谷、盆地相间,天柱坝子是贵州万亩大坝之一;这里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暧湿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降水1225.7毫米,年均气温16.1°C,无霜期281天。
天柱县资源丰富,贵州省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有水稻、小麦、油菜籽、烟草、红麻等农产;森林覆盖率67.2%,有杉树、马尾松、楠木等树种;有天柱脐橙、天柱土鸭等特产;有重晶石、黄金、白云石、陶瓷土等矿产,其中重晶石储量占全国70%以上,约占全球的50%,素有贵州高原黄金城、中国重晶石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等美誉,是贵州省西电东送开发项目的重点之一。
天柱县属于苗侗民族风情旅游区,民族风情浓郁,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十八寨歌节,有考古文化、木商文化、宗祠文化、民俗文化、奇石文在这里融合,有侗家织锦、竹编、剪纸等民间工艺,有侗歌、苗歌、傩文化、阳戏等民间艺术,三门塘少数民族宗祠文化和抱塘民族文化尽显苗侗文化风情;境内风光无限,旅游资源丰富,有三门塘、朱公祠、天柱岩、石柱擎天、三棒岩、金凤山洞穴、九龙山、六十丈洞瀑布、钟鼓洞等景点。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