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弥留之际频喊“伍佑”,只因当年一场血战,埋下2000战友|涟东县|盐南|盐城|伍佑镇|杨明生
轻轻的一阵风,唤醒沉睡了千年的躯体;轻轻的一阵风,拂去历史神秘的面纱。跟着小编一起去探索藏在历史里的秘密吧!2007年3月,乍暖还寒的初春时节,曾在淮安市原洪泽县长期工作过的离休干部杨明生同志病情加重,再次住进了医院。在最后弥留之际,这位老战士用尽最后的力气,不停地低声喊着“伍佑……伍佑……”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伍佑”并不是子女或亲朋的名字,而是邻近的盐城地区的一个小镇,是他60年前亲身经历的一次战斗所发生的地方。人们不禁要问,那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战斗,会给杨老留下刻骨铭心的终身记忆?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杨明生同志在解放初的留影杨明生1930年10月出生在盐阜区涟东县牌坊乡牌坊村(现属淮安市涟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从小受到哥哥杨孟生和堂兄杨瑞庭(均为共产党员)的影响,他早在1942年就加入了儿童团,一边放猪,一边帮着大人送信、放哨。1945年6月,不满15岁的杨明生经杨瑞庭介绍,参加了新四军涟东县警卫连,不久就参加了讨伐响水口徐继泰伪军的战斗。不久抗战胜利,因为年龄小,杨明生一度回到地方,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46年6月底,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杨明生主动要求再次参军,加入属于解放军华东军区的涟东县地方总队。不久后,总队整体编入一直坚持在苏中、苏北敌后作战的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杨明生成为34旅102团34旅第102团2营机炮连2排战士,因表现突出,次年就光荣火线入党,并当上了班长。盐城在1990年兴建的盐南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1947年秋天,我军在南线转入战略进攻。为打破国民党军在长江北岸的防御,11月30日,华野11纵、12纵主动发起李堡战斗,攻克海安县城以东的李堡、栟茶等70多个据点,消灭国民党军1个团及保安团共9000余人。这一仗果然打痛了国民党,蒋介石命令顾祝同急调整编第4、第21、第51师,共7个团1.3万余人,自南通地区向北追击我军。在对如皋、东台“清剿”未果后,又以5个团的兵力组成“追剿”纵队向盐城进发。华东军区华中指挥部在栗裕同志指挥下,决定由11纵31旅、32旅及12纵34旅和盐阜独立旅等地方部队,在(南)通(赣)榆公路两侧设下埋伏,计划由12纵一部进行阻击,同时11纵一部断其退路,其余部队埋伏在公路东侧,适时出击对敌行军纵队进行分割围歼,将其彻底吃掉。刚刚年满17岁、入党还不到半年的杨明生,跟随部队参加了这场后来被称为盐南战役的战斗。今日的伍佑已成为盐亭区的一部分,仍存少许古镇风貌。12月26日,国民党“追剿”纵队由大丰刘庄进至盐城以南伍佑、便仓一带,与我军前哨接触,战斗正式打响。但不久,我军两个纵队便相继发现,面前的这些敌人并不好对付。原来,这些国民党军队都是内战爆发前才重新整编完的,多是由军缩编为师,人员多、装备好,特别是老兵比例高,战斗经验丰富,又没有受过大的损失,士气比较旺盛。特别是整编第4师,是粤军的老底子,已经中央化,刚刚换装了部分美式装备;第51师原属东北军,全日械装备,战斗力虽不比第4师,但也不算弱。发现遇伏后,国民党军各部迅速展开,占据邻近村落,利用公路、河堤等抢修工事,固守待援。我军前赴后继,与敌激战四天四夜,一点一点将大团、便仓等地的敌人消灭。当时解放军常用的自制掷弹筒,称为“小炮”或“手炮”。杨明生所在的12纵34旅102团2营机炮连,参加了四天的全部战斗。由于当时天寒地冻,又连续雨雪,给养供应不上,机炮连在环绕伍佑镇的串场河边一处芦苇荡里临时设置的阵地上,忍受着寒冷和饥饿同敌人战斗。敌人隔着事先被破坏了的通榆公路与我军对峙。由于路基位置较高,敌人居高临下架设机枪,向我军扫射,火力十分猛烈,导致我军伤亡很大。战斗到第三天,杨明生所在的2排金万德排长也被击中头部负了重伤。上级传来命令,一定要设法摧毁敌人机枪阵地!解放军利用缴获的美制60炮向敌人发射传单当时12纵虽然是野战军,但大部分都刚刚由地方部队升级而来,装备很差。所谓机炮连,也不过是几挺机枪加上称为小炮的自制掷弹筒,而且这些小炮所用的炮弹,都是自己兵工厂制造的,既不准确,杀伤力也不大。杨明生的几个战友架起小炮,连着打出几炮,但都未能击中目标,反而被敌人发现,几梭子子弹紧跟着扫过来,几位战友都一个个倒下了。杨明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恨不得一家伙就把敌人机枪打掉。他突然想起来,机炮连有刚刚缴获的敌人六〇迫击炮。这种迫击炮是美国制造的,性能好、精度高,只是没人用过。杨明生虽然没有上过学,但人很机灵,喜欢琢磨,平时作战时边打边学,无师自通地掌握了控制迫击炮射角与射程的诀窍。他不顾手脚已经冻僵,赶紧从战友们手中接过六〇迫击炮,单人操炮,调整射击诸元,沉着、果断地连续打出3发炮弹。随着炮弹一颗接着一颗在敌人阵地中炸开,敌人的机枪火力点终于哑了,友邻部队趁此机会攻上去,消灭了公路两侧的残敌,完成了战斗任务。因美制60迫击炮性能完善,抗美援朝时期仍然大量留用,并仿制了图中的D-23型60炮弹。虽然盐南战役中,我军先后消灭敌整编第4师第90旅旅部及2个团、整编第51师第113旅旅部及1个团大部,共计毙敌4000余人、俘虏3000余人,但未能将敌“追剿”纵队全歼,仍有部分敌人依托坚固工事负隅顽抗。12月29日,整编第4师5个营的援军突破阻击,从刘庄赶来增援。华中指挥部鉴于战役目的已基本达到,即令各参战部队主动撤出战斗。由于当时部队作战经验不足,伤亡较大,加之撤出前未及打扫战场,天气又十分寒冷,此次战役虽然歼敌7000人,我军也有2000余人牺牲,其中大部分是盐阜本地籍战士,杨明生的另一个堂兄,同样从涟东县参军的杨万生,也在同一场战斗中牺牲了。掩埋2000余名盐南战役中牺牲烈士的5条土岭战斗结束后,当地盐东县政府组织民兵和群众将牺牲烈士遗体集中到港南村(现盐城市亭湖区步凤镇庆元村),在一块空地上沿东西方向挖了5条各长50余米的大沟,将烈士遗体埋进去,然后在上面堆起1米多高的封土。由于当地是平原,5条土坎看起来非常显眼,当地群众后来就把这个地方叫做“五条岭”。上世纪90年代,在此基础上,兴建了五条岭烈士陵园,建起盐南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并将后来发生的盐南阻击战等战斗中牺牲的部分烈士遗体迁入,共有烈士墓近500座。上世纪90年代兴建的五条岭烈士陵园鉴于杨明生在盐南战役的出色表现,部队战后授予他二等功,提升为副排长。随后,他又相继参加了高作战斗、淮南反扫荡战斗,以及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历任江淮军区34旅102团2营机炮连机枪排副排长,34军102师306团2营机炮连机枪排排长、2营6连副指导员,多次荣立战功。抗美援朝开始后,1951年6月,作为我军装甲兵首批参战部队,杨明生跟随坦克2师入朝参战,担任高射炮营2连副指导员。1952年7月,杨明生所在的高射炮营被配属给第38军,参加了1952年秋季反击战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斗,全营先后作战1200多次,击伤敌机70多架,击落30多架。随部队胜利归国后,已经是坦克2师独立高炮营营直副指导员的杨明生又被任命为副教导员,1955年被授予大尉军衔,直至1963年转业至地方工作。杨明生所在的高炮营在抗美援朝中屡立战功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无论是在淮南、南京、徐州、淮阴还是异国他乡,杨明生都始终不能忘却1947年年底的盐南战役。这场战斗过程之惨烈、环境之艰苦,使杨明生毕生难以忘怀。生前,他很少主动和别人提起盐南战役,但当他病重生命垂危时,脑海又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当年的情景,不由自主地喊出了“伍佑”这个地名。这也许是冥冥之中,老英雄正在和当年的战友们相会吧!